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娇艳。”这个比喻含意是什么?
答案:(1)因为旅行的目的是要消除心中的寂寞,寻找心灵的归宿,但
陌生和距离并不能真的“滤去尘沙”,在风景地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所以说那里“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2)含意是:生活中有痛苦,这是生活的表面现象,生活更有欢乐。只
要我们勇于承受生活,就会发现痛苦之后便是幸福和欢乐。
答案:这棵树象征着一种人,他们不虚幻,不浮躁,而 是脚踏实地,直面人生,勇敢地承受生活中活,同时也醉了别人。
例题4
(2008天津卷)
敦煌
1.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 答案 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迈着舞步的马、美丽的菩萨、 童子嬉戏图、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顶天立地的佛像。
第十七段最后一句:“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 “浮起”“惆怅”。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历程,概括前文中的变化。看 着江面上的“渔翁”,想到“渔翁形象”,点明自己“惆怅所在”(第二 十段)。引用清代诗人的诗作点明自己的心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 是“我”“朝圣心情”也就“索然”了。这样作者的情感历程就理清了。 答案 ①愤世嫉俗(愤怒);②惆怅;③索然(失望)。
(4)要善于鉴赏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记叙人称的选择及作用;
分析记叙顺序的安排;分析各种描写手段的使用及作用。从选材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关系的处理,分析主次、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材料是否
典型、真实、新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衬托、先
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3.联系背景,体会感情
2014高考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欣赏作品形象 赏析作品内涵 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点展示:鉴赏评价D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考点说明: 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和意义。 赏析作品的内涵,要求分析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注 重读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的综合审美效应,并就作品突出表现的某些方面作简要赏析。
“形象”是指“听雨”时的情景及感受。将历次“听雨”所得
出的不同感受找出,同时品味蕴涵其中的作者的情感,这样就 能把握实质。 答:(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匾乏时),听雨是一种湿流渡的 难受和一层苦涩的无奈。(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 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 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答“如今听雨陡生一 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3)分析形象的表达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
用的修辞手法。如[例1]中“云”的象征意义,可以结合文 章第四段后面几个句子来分析归纳。
例题2
(2010·江西卷)
饮一口汨罗江
1.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解析:“汨罗江”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较多,随着语境的变化,其具体含 义也有所不同。 第二段“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实际上就赋予了特定时 间——端午节,饮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与屈原相关的一种“精神寄托”。 第五段“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是运用了“苦”的多重含义,代指一种 “苦难”。 第十五段中列举的人物实际上就指出“汨罗江”应为殉难所。这样结合文 本分析,答案就理出来了。
2.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 怎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说明。
答案: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表面 上是“静美”、“自由”的,但“自由”的背后却有 着无尽的孤独和烦恼。因为诗人虽能逃离现实的喧嚣, 却逃不过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3.文章所描写的这棵树是生活中一个怎样的形象?
善于联系时代背景,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
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品味和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4.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
就欣赏作品的形象类试题来说,可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
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的意义”三个层面思考答题思路。
例题5
听雨的奢侈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在文本中
2. 第⑤自然段末尾作者悟出的“真谛”的内涵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能力。这里的“内涵”是指作者蕴涵在“听雨”中的所闻所感,特 别突出了“听雨”与作者心灵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雷电风雨具有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回归大自然, 找回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人们平和的心态,使人们能够真正享 受人生。
写作者自己对现实的感慨。
寓意:(1)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2)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 者对现实的感慨。
[例2]试题分析及答题反思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属于鉴赏评价能力方面的考查。它考 查起来,较之一般基础性题目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命题上表现为: 1.就命题文体上讲,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为这两类散文都包 含着形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2.作品的内涵较广泛,命题时往往选择它所依附的事物,如象征物、 人物形象等考查,这时,形象和内涵就合二为一。有时会选择一些内涵 丰厚、情感丰富的句子作为命题对象。 此题易错点: 对于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学生往往乱贴标签,不结合具体的描写,
3.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此 在回答此类题目的时候大多要从作品所应用的表达技巧 及其作用(特别是对作品的内涵、主旨表达的作用)的角 度进行分析鉴赏。按照“作品运用了„„的艺术手法, 逼真地描绘了„„的特征,营造了„„的氛围,生动地 传达了„„的感情”的一般思路回答。
[例4]技巧积累
鉴赏作品形象、内涵、艺术魅力类题目怎样答?
1.品味文本,鉴赏“意境” 可从三个“必须”入手:一是必须将重点聚焦在作品开头、中间、结 尾部分,二是必须注意线索、标题、注解等信息,三是必须注重意境的外 在形态与内在本质。 2.抓住核心,评点人物 欣赏作品人物形象主要指对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评价。主要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物精神风貌由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社会价值组成,特别要关注其思想 特征。 (2)掌握文章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特别要学会借助文章的关键句子来解 读人物语言及其行为,找出其“独特”性。 (3)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
2.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答案 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 和精神世界。
3.【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 字。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的一般思路是:先指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衬托、对比、象征等,然后 分析这些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 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3)景物形象。首先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人工场 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及内 在意蕴。然后,找准切合点,析“形”入“情”。这类散文 总是借所绘之景、所状之物抒情、言志、明理,二者之间自 有其内在的关联。最后,明确技法,析其效果。 2.赏析作品的内涵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 情倾向。因此在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作品蕴含的 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即表 层义和深层义)。
知识积累 1.欣赏作品的形象 (1)人物形象。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要结合作品中的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注意那些议论性 和抒情性的句子,借用一些修饰性词汇,按照“人物+外 在特征+精神实质(性格特征、主要情感、心理尤其是矛盾 心理)+身份+反映出的历史社会属性”的一般思路回答。 (2)事物形象。首先,找准所托之物。然后分析其外形特征, 展示其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 质的外在表现。最后,仔细品读文本,提示所言之志。一 般来说,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 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在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 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 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架空分析,结果文字写了一大通,分数得了一点点,实在可惜。
本题应该注意人物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 人物性格,进而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
例题3
逃离
1.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1)“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为什么说 “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2)“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
答案 ①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②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③屈原殉 国之处。
2.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解析:解答本题需对全文内容进行梳理。
开始写到“我”到了汨罗江边,饮了一口江水,感叹道:“愤世嫉 俗的味道真苦啊!”这也是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面对朋友的不理解,
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赋予了“汨罗江”以丰厚的含义。
必胜(抗战到底)。
[例1]技巧提炼
1.对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中形象的鉴赏,可 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明了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 气味等等。如[例1]中云南的“云”的特点可以在文中第三
段中筛选出来。
(2)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等。
考点分析: “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物 象等。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包括:形象的特点及塑 造方法,形象的典型意义。 “作品的内涵”是指由作品中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 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赏析作品的 内涵,指的是要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正 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领悟文章所表达的言外之意。 “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使用表 达技巧方面表现出来的吸引人的艺术力量。领悟艺术魅力, 要求能依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 法。
例题1
09湖南卷《云南看云》
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和象征意义。
解析:关于“云”的主要特点的信息在文中第三自然段, 关于象征意义的信息在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对其进行筛 选整合即可。
答案:(1)主要特点:素朴、单纯。 (2)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 ——
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
3.【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解析:文中“渔翁”形象是在第十八段开始出现的。眼前飘过的“渔翁” 是只看重自己的收获的人,进而概括“中国的渔翁形象”都是“明哲保身 的遁世者”,世间的一切与他们毫不相关。而这种由此及彼的概括是伴随 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的。对比凸显屈原形象的高大,而写屈原也是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