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
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第一式起势
歌诀: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气不通;腰意塞、裆穹窿;腕微鼓、掌指融。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歌诀:一顺,一亲,一捧提。
第三式白鹤亮翅
歌诀:四隅含藏亮翅中。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歌诀:十字竖松横必散,阴阳吸斥促身形。
第五式手挥琵琶
歌诀:静中求动,周身一家;竖立三关,腹松气圆。
第六式左右倒撵猴
歌诀:后撤三关身自退。
第七式、左右揽雀尾
歌诀:两膊相系,沿球环行;四正劲法,意气行功。
第八式云手
歌诀:旋腰带肘似车轮,一合一开一定间。
第九式单鞭
歌诀:滚错折磨,围绕劲点;以肘带腰,腕随肘旋。
第十式高探马
歌诀:左沾右随圆中趣,两手旋环任意行。
第十一式右分脚
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准平。
第十二式双峰贯耳
歌诀:双拳似丘陵,内气如涌泉。
第十三式左蹬脚
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
第十四式左右玉女穿梭
歌诀:递肘腾手梭互穿,平开意坚如赶山。
第十五式下势
歌诀:意如滑坡身下落。
第十六式金鸡独立
歌诀;雄鸡展翅旭日升。
第十七式海底针
歌诀;弛意入幽谷,弓满弦自张。
第十八式扇通背
歌诀;内气催姿势,三关前长。
第十九式转身撇身锤
歌诀;步随胯圈转,曲伸意中求。
第二十式卸步搬拦锤
歌诀;胯圈旋搬肩圈拦,神意汇集准星间。
第二十一式如封似闭
歌诀:阴阳转换、恍如“山”。
第二十二式十字手、合太极
歌诀:手扶胯圈钟下落,意领神行身自升;欲合太极心先静,三道气圈渺无存。
拳架详述
第一路:
第一式起势
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所不通,腰意塞档穹隆,腕微鼓掌指融。
一身舒适,方能站立自然;右膝前侧茫点缓慢上行;二目廓视茫点;左腿向左开步;意想胸如两扇门,向后敞开;小石子直落实腹中;腹部内气鼓荡,促使两肘微张;腰意微塞,腕微鼓;心中一沉着;腹内之气由会阴通出;顺两腿内侧至涌泉入地;同时地气由两脚、两腿外侧上行,由两胯、命门流注尾闾;内气沿尾椎前侧上行,要不间断的同步运走;相继散出三道气圈;当腰圈散出,两手舀外气上行;双手内旋,两手含着小气球;向胸前运行;两手再外旋,擎着小气球;折返而胸前。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掌心小气球向下出,与上行地气相互融成两条垂直意识线,双手自然侧下潜,二目注视胯圈意点,身形右旋,意气返回,沿右臂旋起立气圈;双手外气变半握拳,上下相对;以摹拟双手向肩、胯圈嵌出小气球;不经意间双手张展,此为一顺;摹拟的左腿移向右腿前,此为一亲;意气返回,左臂如捧着一条牙笏,旋向左后方,身形左转,左脚迈出,以牙笏通出捧提内劲,此为一捧提;二目廓视茫点,神意气引右手握拳,集向茫点;茫点消失,钟锤引身后撤,茫点再现,钟锤引身前移,双手由十手透出,如扶在大玻璃面上,使气势控制整个一面。
二目注视胯圈意点,身形左旋,意气返回,沿左臂旋起立气圈;右脚向左脚告拢,双手心拢外气变半握拳,上下相对;以摹拟双手向肩、胯圈嵌出小气球;不经意间双手张展,此为
一顺;摹拟的右腿移向左腿前,此为一亲;意气返回,右臂如捧着一条牙笏,旋向右后方,身形右转,右脚迈出,以牙笏通出捧提内劲,此为一捧提;二目廓视茫点,神意气引左手握拳,集向茫点;茫点消失,钟锤引身后撤;茫点再现,钟锤引身前移,双手由十手透出,如扶在大玻璃面上,使气势控制整个一面。
第三式白鹤亮翅
心中一静,意气回返,右臂外旋而出,左手扶右腕,左脚向前迈出,周身似目,被鹄星之纲吮吸;两手如鹤之双翅向鹄星平挤;摹拟的右手,如鹤之右翅膀;扑向沙窝底,意气吮吸右手下采,心中一静,右翅膀扑出沙窝,意所吮吸右手上列,心吞意纳,吮吸右手捋向胸部,内气由背后沿两臂迂回,从左手通出,引促左手与左足同时踏采;胸中一静,浩然正气下沉,使身形似左右分开,通出六种内劲,右手沿逆螺旋升起,肘平挤,右肩有靠内劲,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右手舀外气,似扶在大玻璃面上,以右肘带腰身微右转,左手指扶右腕,引领右手弧开旋落,再升腾,右手握拳外翻,指向茫点,右拳与胸部相互吸引,再相斥;使右拳再度前伸,右拳沿逆时钟轨迹旋转,将小气球嵌向肩、胯圈上,双拳内旋,摹拟的双手顺两臂轮廓旋出,于不经意间双拳伸展成拳,右手收向胸前,二目廓视茫点,左手外旋指向茫点,茫点升腾,左腿自然屈膝提起,意气由左足沉向地面,地气升腾而起,左手旋于胯圈,左腿下落成左弓步,三关竖起,右手向前伸展,内劲集向鹄星。
以左肘带腰身微左转,左手以小气球似扶在大玻璃面上,臀
部如悬十字,向左右、下疏散,此为尾闾松垂胯自开;随领起三关,右腿自如提起,跟至左脚后,引领左手弧形旋落,再升腾,左手握拳外翻,指向茫点,左拳与胸部相互吸引,再相斥;使左拳再度前伸,左拳沿逆时钟轨迹旋转,将小气球嵌向肩、胯圈上,双拳内旋,摹拟的双手顺两臂轮廓旋出,于不经意间双拳伸展成拳,左手收向胸前,二目廓视茫点,右手外旋指向茫点,茫点升腾,右腿自然屈膝提起,意气由右足沉向地面,地气升腾而起,右手旋于胯圈,右腿下落成右弓步,三关竖起,左手向前伸展,内劲集向鹄星。
以右肘带腰身微左转,右手以小气球似扶在大玻璃面上,臀部如悬十字,向左右、下疏散,此为尾闾松垂胯自开;随领起三关,左腿自如提起,跟至右脚后,引领右手弧形旋落,再升腾,右手握拳外翻,指向茫点,右拳与胸部相互吸引,再相斥;使右拳再度前伸,右拳沿逆时钟轨迹旋转,双拳内旋,摹拟的双手顺两臂轮廓旋出,将小气球嵌向肩、胯圈上,于不经意间双拳伸展成掌,右手收向胸前,二目廓视茫点,左手外旋指向茫点,茫点升腾,左腿自然屈膝提起,意气由左足沉向地面,地气升腾而起,左手旋于胯圈,左腿下落成右弓步,三关竖起,右手向前伸展,内劲集向鹄星。
第五式手挥琵琶
鹄星引领,周身目张,三关领起,右臂前伸,鹄星消失,意气回返,三关竖立,身开后移;两手外旋,交搭于胸前,内气下沉,双手落向腰两侧,内气升腾,两臂旋起,三关竖立,双手内旋,二目廓视茫点,将外气注入胸前十字,内气由臂涌出,双手挥动摹拟的琵琶集向茫点。
第二路:
第六式左右倒撵猴
内气下沉,引领两手拢外气成握拳,意相摹拟的双手沿两臂轮廓旋出,嵌球于肩胯圈,双拳伸展成掌,心中一静,内气下沉,使两手垒叠于裆前,三关后撤,两前臂外旋握拳交搭,朋向肩圈,身开与左腿后撤成右虚步,心中一静,内气下沉入腹,引领右手下落掩档,内气升腾,右臂向前翻举问星,心一吞,内气透向背后,两臂曲肘外展,右拳内旋,意想摹拟的右手嵌球于肩圈,随三关竖立,双手向前伸展;集向鹄星。
心静意返,右臂下落腰圈,左臂升至肩圈,双手握拳,意想摹拟的双手沿两臂轮廓旋出,嵌球于肩胯圈,双拳伸展成掌,心中一静,内气下沉,使两手垒叠于裆前,三关后撤,两前臂外旋握拳交搭,朋向肩圈,身开与右腿后撤成左虚步;心中一静,内气下沉入腹,引领左手下落掩档,内气升腾,左臂向前翻举问星,心一吞,内气透向背后,两臂曲肘外展,左拳内旋,意想摹拟的左手嵌球于肩圈,随三关竖立,双手向前伸展;集向鹄星。
左倒撵猴二,右倒撵猴二。
第七式、左右揽雀尾
左揽雀尾:二目廓视茫点,茫点回落,意气回返,内气沿顺时针旋转,引促右手先向左再向右旋落;内外气涌进右臂内侧成气团;左脚上步,右臂犹如揽孔雀之尾,左前臂托其胸脯,将孔雀揽于怀中;周身一弛,意气在腹胸间旋出;引领两手环贴气球,沿左右上下揉摩,心中十字涌入球中,心吞意纳,双手加拢;三关竖起,内气直降地面;地气升腾而出,将两手催促朋起,此为朋内劲;二目廓视,意想摹拟之剑,剑尖逼近胸口,此为一捋;意想剑尖透出背部,此为二捋;剑身透
出背后,此为三捋;心中一静,内气下行,右手扶左腕,旋出一个额状圈;以大立圈催促肩、腰、胯三道平圈,鹄星显示,引领身形向前挤出,此为挤内劲;内气圆散,使两手扇开展开,中心一静,意气由背部上下分行,沿肩胯通出按朋内劲,集向前方茫点,此为按内劲。
右揽雀尾:
第三路
第八式云手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高探马
第四路
第十一式右分脚
第十二式双峰贯耳
第十三式左蹬脚
第五路
第十四式左右玉女穿梭
第十五式下势
第十六式金鸡独立
第十七式海底针
第六路
第十八式扇通背
第十九式转身撇身锤
第二十式卸步搬拦锤
第二十一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二式十字手、合太极名词解释
1、三关竖立 (意想的三关上端竖起而后微下落,感觉周身意气蓬发、精神提起)
2、竖立三关 (是以三关的上端竖下三关)
3、三关前长 (先要心中一“静”,随即会呈现意想的三关上端向前上方微长的情景,此时周身会有一种在松弛中自然舒适之感,而精神为之一振)
4、三关后撤 (意想三关的下端系有一条细绳向后牵拉。
其奥秘是要“心中一沉着、再一静”,三关之意方能顺遂地向后运行,牵引身形17、胸部一吞(整个胸部将意气全部吞入)
18、心令意定(欲静定时须以心施令,意才能一稳定,使内劲一蓄)
19、二点(成弓步时,重心的着落处即二点。
二点位於前腿踝内侧)
20、三点(是进退转换的过渡点,无论弓步转换为虚步或虚步转换为弓步,都要经过两足中央的三点处。
当立身中正时,身中垂直线要落在三点正中的
轻松自如举步后移,身心皆呈现舒适美感)
5、后撤三关 (只是三关的最下端向后略下方一撤)
6、领起三关 (意想三关像一条丝带正在向前方轻轻提起,引领身形转换轻灵自如地举步前移,而周身上下毫无滞碍,精神随之提起)
7、三关领起 (只是三关的最上端向上领起)
8、十字心中一静 (周身气势弥散后已无内外之别,动静开合皆依靠立体的十字衡量,十字中心即人体的中心,当十字中心一静,意气集向十字,要意想十字逐渐缩小到无,而劲源的气势自然松散而出,沿两臂轮廓运行。
)
9、胸中一沉着 (意气在腰气圈中心一沉着,即沉向胯气圈中心,随之气势自然向两侧轮廓迂回升腾)
10、心中一静(心中暂短的一静,意才会开始新的运动)
11、心中一怔(不依照主观想象力边缘上,否则会转换不灵活。
)
21、四点(成虚步时,重心的着落处即四点。
四点位于后退踝内侧)
22、空点(是在身前空旷之处的一个目标)
23、浩然正气(是在肩、腰、胯三道气圈中心,由上而下沉落的一股凛然之内气)
24、身中垂直线(是衡量与实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一条垂直意识线。
平送腰胯、变换步伐都依靠这条垂直意识线,它上端位于颈项,下端直垂两足之间。
)
25、二目廓视(以二目外眦向身体两侧横视)
26、半握拳(掌变半握拳是将外气抓握拳心,再变拳将外气握成球:拳变半握拳是以内气充盈气球融
而突发的现象,所以心中一发愣)
12、胸中一静(胸部内气运走时以神意使之悄然静止)
13、胸中一定(胸部内气运走时以神意使之短暂一定,随即令其自然运走)
14、心神一定(当意下彷徨时心神一定,接着出现的奥妙会使你心有主见)
15、心吞意纳(以心口窝将意气吞入使背气呈现)
16、中心一吞(胸部正中较小范围内瞬间一吞纳)成内劲,以增加气球自身的威力)
27、身背后倚(意领身形由头至两足向后偎倚,使身后一面贴内气)
28、背部后倚(意领背部向后偎倚,使背贴内气。
)
29、胸中十字(意想的十字在胸内为胸中十字)
30、胸前十字(意想的十字在胸前为胸前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