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 军 杨文滔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涉诉信访案件审判中分配正义的实现路径
李 斌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主体制度设置研究
—— 以十一家试点法院试行情况为分析样本
李 芳 余四美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
也谈诉访分离对政法工作的新挑战
李 云
湖北省兴山县人民检察院
从迷信到理性:对刑事诉讼中法官审查鉴定意见的审视与反思——基于对中部某地区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
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
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
拟获奖论文名单
(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一等奖(28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小额速裁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以司法实践运行样态为分析视角
陈立兵 陈梦群
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确认制度虚置背后的法经济学分析
——以对中部某市法院的调查为分析对象
程海辉 肖 锭
高 伟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
论司法政策对司法权力与诉讼权利的影响
——从民事诉讼调解率透视
谷佳杰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横琴新区检察院管理体制去行政化的构想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
论程序性监督之嬗变——从违法性宣告到渐进式制裁
郭 晶
北京大学法学院
论我国检察权行政监督职能的拓展——从检察权宪法定位的视角
吴成杰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论刑事案件的庭审直播
吴纪奎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从演化博弈看“司法裁判”的本质和完善——行为策略实验的视角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现实与理想:重构以合议庭为核心的扁平化审判组织运行机制——以审判权去行政化为导向
兴成鹏
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运行与完善——以广东省检察系统首个试点城市佛山为视角
张吉喜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法院裁判冲突问题研究
张士勇 黄石涛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体与独立:检察权运行机制的现实选择
赵 刚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乡村司法与国家治理——以国家宏观权力与乡村微观权力整合为线索
郑智航
山东大学法学院
“风险评估”的“风险”——司法强拆“风险评估”司法审查权的主动性旁落与重拾
袁 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公开评价机制:由权力主导型走向权利保障型——以司法公开评价主体体系的科学构建为视角
张 锐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中国法院的压力及其消解
张洪涛
东南大学法学院
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范围的实然状况与应然构造——基于文本与案例的实证分析
张晓雷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
胡雯欣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
人大监督法院模式的优化
——以“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为分析基础
黄慧连
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
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与立法的互动
——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重罪矛盾化解的出路
季理华
广东省中山市法学会
检察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关系论证——以检察机关内部领导体制为视角
孔 璋 叶成国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
龚 瑜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
从形式到实质:民事辩论程序的现状检讨与构建思考
郭铁相 张夫贵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化构建
哈 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检察院
地域与认同之于纠纷解决的意义初探——基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考察
韩 宝
厦门大学法学院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运行机制改革之进路——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类博弈”着眼
李建田 李 杏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
论无罪推定对刑事侦查权制约问题影响研究
李金锋 曾锦铭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市公安局
政治过程与法治过程:司法的双重面向与矛盾——一个分析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框架
李少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
议检察权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适度配置
李田红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缓刑是如何作出的——基层法院适用缓刑的策略透视
虚假司法确认案件的防范与规制——以民事诉讼程序机制为视角
陈欢球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
迈向“过程导向信任”的刑事鉴定争议解决机制
陈如超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审限之外的审限——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视角审视移卷时间
陈胜友 黄红艳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清代州县司法权的监控
邓建鹏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制约与平衡: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中司法权运行的再思考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委政法委
关于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模式的构建
王 禹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
司法公正何以看得见——关于我国审判方式的思考
魏胜强
郑州大学法学院
处分权主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号研究
吴 俊
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院审理视角下刑事涉案财物的审查认定及处理
——以修改后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之规定为背景
游走于边缘的双刃剑:刑事和解中法官暗示性话语的探究与规制
黎晓婷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未成年人宽缓从宽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重罪未成年案件的实证调查
李 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从“权力监督”到“权利保障”
——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司法与传媒关系新视角
李声让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论法学学者的司法参与
——几个传播学理论的实践运用
刘时杰 吴 星 林 青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法院
自媒体时代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审判的关系研究——通过对“意见领袖”微博的实证分析
龙海燕 李桂红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检察院;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
疑难案件的司法过程——“以理找法”逆向裁判思维初探
鲁晓波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从博弈走向和谐:文化维度下民意与司法互动模式探究——以法官回应民意的话语考察为切入点
罗新祥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
现有审判绩效考核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从绩效管理原理出发
马 亮 李敬宇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
法治视角下的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及优化路径
马开洪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以2003年-2010年中国十大案件作为分析样本
郭俊宝 屈向东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超越争议:对刑辩律师庭审抗议的理性认知
郭文利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的表达形式研究
胡思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塑造司法权威的理论探讨与制度应对——基于拉兹“权威命题”所展开
胡彦涛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论司法公正与司法资源配置——以诉讼当事人为视角
罗发兴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需求•回应•公正——高院审判业务文件实证研究
孟高飞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经济政策对法院裁判思路的影响研究——以涉外贴牌生产案件为素材
宋亚辉
东南大学法学院
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中心主义”现象研究
王 彪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
从难办案件透视当下中国司法权的运行逻辑
王国龙
西北政法大学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宪法地位的规范分析
乔 溪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
论罚金刑的量刑失衡与对策-----以量刑规范化为视角
宋建华
新疆兵团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
我国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
宋智敏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司法权扩张的策略选择——从行政类指导性案例切入
孙光宁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论司法解释溯及力的现代转型——从一起山林承包合同纠纷谈起
唐正旭 骆 端
黄辉明 桂万先
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
姜 涛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司法权是如何实现高级转化的?
——欧陆经验管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姜福东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司法防范刑事错案的数学分析——对于我国东中西部60家基层司法机关的数据挖掘(KDD)分析
李亚凝
厦门大学法学院
模式与路径:新媒体时代下司法公正传播问题研究
丁向东 杨 阳
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组织化运行下的审判长联席会构建
杜豫苏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能动抑或谦抑: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限度——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案例为范本
方 帅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类型分析——基于比较法视角的考察
冯俊伟
山东大学法学院
司法与传媒良性互动的破茧之路——以经济分析法为视角
杨 芹 王 荣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
英格兰审前羁押监督机制的可借鉴性分析——以完善监所检察监督机制为切入
叶小琴
武汉大学法学院
审判中立地位的检视与维系——以行政审判为视角,探索司法地方化的突围路径
于 鲲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重塑裁判公信:责令退赔空判现象实证研究
黄凤龙 刘远萍
北京大学法学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司法拍卖方式改革实证研究——兼论多元化、市场化司法变价机制的形成
黄忠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论司法能动与司法公信力的互动机理
季金华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聚指成拳:法院内设机构的改革走向及展望
兰世民
浙江省桐庐县人民法院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初步检视——基于中级法院司法实践的考察
王建学
厦门大学法学院
论审理迟延的风险与控制——以基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流程管理为视角
王立新 黄 剑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
谢 澍
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
案件传播中的律师微博研究——内容、争议及意义
杨 秀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统计学方法在规制逮捕裁量权中的运用初探——以评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后逃跑的风险为研究对象
钟普林 汪勇钢 陈伟君
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权对侦查权之规制探析——以对侦查权在调查取证中的不规范行使之规制为研究对象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正在过大关——基于一次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的判断
周 赟
厦门大学法学院
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求解——正当程序视野下社区矫正的文本解读与现实反思
丁晓雨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
论行政裁决司法审查中的权力“制衡”与“节制”
冯慧芳
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
检警制约关系的博弈论分析——以不捕复议现象为例
关振海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
区分司法品质:法院、法官与判决——司法场域中信号的传递与信任的生成
郭建勇
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转型期司法语境中网络民意之实证研究
李文斌 姚华辉
周一兵 徐 琼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
二等奖(60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实然与应然:审判阶段缓刑适用的实证分析
贲丹丹 林腾龙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从失衡到平衡:行政再审启动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以行政诉权保障为切入点
卜晓虹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刑事案例指导中的区别技术研究
——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角度出发
蔡日升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人民法院
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组织与司法公信力
蔡彦敏
中山大学法学院
法律不确定背后的理性选择——民意干预司法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陈 杰
浙江振业律师事务所
专门法庭的法律构造与机构建制
陈案件的量刑规范
储陈城
东南大学法学院
审判权与检察权之对抗与平衡——基于Z市法院近7年民行抗诉案件的实证研究
朱开颜 卢安林
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
二审改发率的考核实践与误区矫正
邹 钢 娄必县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三等奖(90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合议制案件非主审法官司法行为的表现、成因与优化
——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陈 丽 朱春叶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送达的选择与选择的送达——基于五件民事案件送达的法社会学思考
陈盎然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走向功能主义:行政裁量基准的司法控制之维
马艳艳 李皓轩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法院
城市化与乡土化:基层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潘怀平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让程序对司法腐败说“不”——司法程序内生“防腐”功能的发挥及其路径探索
彭 浩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损有余而补不足:民事抗诉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结合新《民事诉讼法》的思考
李小红
三江学院
论我国审查逮捕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基于法律修订与实践语境的分析
林喜芬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从最后一道防线到第一道防线—对中国司法功能变迁的观察与思考
刘 高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合议庭评议表决规则研究
刘世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
法官责任与法官独立的冲突与耦合——关于我国错案追究制度的思考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法院
路漫漫其修远兮:禁止令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邓志伟 伍玉联 汪 坚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缓刑适用问题的调研——以闽侯法院2009-2011年缓刑适用情况为视角
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法院课题组
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法院
以监督促公正:修改后民诉法视野下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问题研究
让证据链打开民事证据冲突的枷锁——由“族谱证明公民身份信息”案件带来的司法启示
赵婵娟
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
“规范”与“解释”的耦合:价值指引下的刑事自由裁量权——以刑法适用解释为视角
赵艳霞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今司法国情下高级法院功能定位研究
——一种实用主义的分析
赵元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扬长避短:人民法庭执行权的优化配置——基于效益最大化的考量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涉诉信访案件审判中分配正义的实现路径
李 斌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主体制度设置研究
—— 以十一家试点法院试行情况为分析样本
李 芳 余四美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
也谈诉访分离对政法工作的新挑战
李 云
湖北省兴山县人民检察院
从迷信到理性:对刑事诉讼中法官审查鉴定意见的审视与反思——基于对中部某地区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
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
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
拟获奖论文名单
(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一等奖(28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小额速裁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以司法实践运行样态为分析视角
陈立兵 陈梦群
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确认制度虚置背后的法经济学分析
——以对中部某市法院的调查为分析对象
程海辉 肖 锭
高 伟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
论司法政策对司法权力与诉讼权利的影响
——从民事诉讼调解率透视
谷佳杰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横琴新区检察院管理体制去行政化的构想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
论程序性监督之嬗变——从违法性宣告到渐进式制裁
郭 晶
北京大学法学院
论我国检察权行政监督职能的拓展——从检察权宪法定位的视角
吴成杰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论刑事案件的庭审直播
吴纪奎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从演化博弈看“司法裁判”的本质和完善——行为策略实验的视角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现实与理想:重构以合议庭为核心的扁平化审判组织运行机制——以审判权去行政化为导向
兴成鹏
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运行与完善——以广东省检察系统首个试点城市佛山为视角
张吉喜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法院裁判冲突问题研究
张士勇 黄石涛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体与独立:检察权运行机制的现实选择
赵 刚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乡村司法与国家治理——以国家宏观权力与乡村微观权力整合为线索
郑智航
山东大学法学院
“风险评估”的“风险”——司法强拆“风险评估”司法审查权的主动性旁落与重拾
袁 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公开评价机制:由权力主导型走向权利保障型——以司法公开评价主体体系的科学构建为视角
张 锐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中国法院的压力及其消解
张洪涛
东南大学法学院
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范围的实然状况与应然构造——基于文本与案例的实证分析
张晓雷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
胡雯欣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
人大监督法院模式的优化
——以“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为分析基础
黄慧连
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
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与立法的互动
——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重罪矛盾化解的出路
季理华
广东省中山市法学会
检察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关系论证——以检察机关内部领导体制为视角
孔 璋 叶成国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
龚 瑜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
从形式到实质:民事辩论程序的现状检讨与构建思考
郭铁相 张夫贵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化构建
哈 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检察院
地域与认同之于纠纷解决的意义初探——基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考察
韩 宝
厦门大学法学院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运行机制改革之进路——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类博弈”着眼
李建田 李 杏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
论无罪推定对刑事侦查权制约问题影响研究
李金锋 曾锦铭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市公安局
政治过程与法治过程:司法的双重面向与矛盾——一个分析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框架
李少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
议检察权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适度配置
李田红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缓刑是如何作出的——基层法院适用缓刑的策略透视
虚假司法确认案件的防范与规制——以民事诉讼程序机制为视角
陈欢球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
迈向“过程导向信任”的刑事鉴定争议解决机制
陈如超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审限之外的审限——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视角审视移卷时间
陈胜友 黄红艳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清代州县司法权的监控
邓建鹏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制约与平衡: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中司法权运行的再思考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委政法委
关于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模式的构建
王 禹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
司法公正何以看得见——关于我国审判方式的思考
魏胜强
郑州大学法学院
处分权主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号研究
吴 俊
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院审理视角下刑事涉案财物的审查认定及处理
——以修改后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之规定为背景
游走于边缘的双刃剑:刑事和解中法官暗示性话语的探究与规制
黎晓婷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未成年人宽缓从宽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重罪未成年案件的实证调查
李 斌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从“权力监督”到“权利保障”
——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司法与传媒关系新视角
李声让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论法学学者的司法参与
——几个传播学理论的实践运用
刘时杰 吴 星 林 青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法院
自媒体时代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审判的关系研究——通过对“意见领袖”微博的实证分析
龙海燕 李桂红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检察院;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
疑难案件的司法过程——“以理找法”逆向裁判思维初探
鲁晓波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从博弈走向和谐:文化维度下民意与司法互动模式探究——以法官回应民意的话语考察为切入点
罗新祥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
现有审判绩效考核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从绩效管理原理出发
马 亮 李敬宇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
法治视角下的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及优化路径
马开洪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以2003年-2010年中国十大案件作为分析样本
郭俊宝 屈向东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超越争议:对刑辩律师庭审抗议的理性认知
郭文利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的表达形式研究
胡思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塑造司法权威的理论探讨与制度应对——基于拉兹“权威命题”所展开
胡彦涛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论司法公正与司法资源配置——以诉讼当事人为视角
罗发兴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需求•回应•公正——高院审判业务文件实证研究
孟高飞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经济政策对法院裁判思路的影响研究——以涉外贴牌生产案件为素材
宋亚辉
东南大学法学院
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中心主义”现象研究
王 彪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
从难办案件透视当下中国司法权的运行逻辑
王国龙
西北政法大学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宪法地位的规范分析
乔 溪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
论罚金刑的量刑失衡与对策-----以量刑规范化为视角
宋建华
新疆兵团乌鲁木齐垦区人民法院
我国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
宋智敏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司法权扩张的策略选择——从行政类指导性案例切入
孙光宁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论司法解释溯及力的现代转型——从一起山林承包合同纠纷谈起
唐正旭 骆 端
黄辉明 桂万先
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
姜 涛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司法权是如何实现高级转化的?
——欧陆经验管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姜福东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司法防范刑事错案的数学分析——对于我国东中西部60家基层司法机关的数据挖掘(KDD)分析
李亚凝
厦门大学法学院
模式与路径:新媒体时代下司法公正传播问题研究
丁向东 杨 阳
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组织化运行下的审判长联席会构建
杜豫苏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能动抑或谦抑: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限度——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案例为范本
方 帅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类型分析——基于比较法视角的考察
冯俊伟
山东大学法学院
司法与传媒良性互动的破茧之路——以经济分析法为视角
杨 芹 王 荣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
英格兰审前羁押监督机制的可借鉴性分析——以完善监所检察监督机制为切入
叶小琴
武汉大学法学院
审判中立地位的检视与维系——以行政审判为视角,探索司法地方化的突围路径
于 鲲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重塑裁判公信:责令退赔空判现象实证研究
黄凤龙 刘远萍
北京大学法学院;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司法拍卖方式改革实证研究——兼论多元化、市场化司法变价机制的形成
黄忠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论司法能动与司法公信力的互动机理
季金华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聚指成拳:法院内设机构的改革走向及展望
兰世民
浙江省桐庐县人民法院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初步检视——基于中级法院司法实践的考察
王建学
厦门大学法学院
论审理迟延的风险与控制——以基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流程管理为视角
王立新 黄 剑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
谢 澍
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
案件传播中的律师微博研究——内容、争议及意义
杨 秀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统计学方法在规制逮捕裁量权中的运用初探——以评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后逃跑的风险为研究对象
钟普林 汪勇钢 陈伟君
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权对侦查权之规制探析——以对侦查权在调查取证中的不规范行使之规制为研究对象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正在过大关——基于一次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的判断
周 赟
厦门大学法学院
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求解——正当程序视野下社区矫正的文本解读与现实反思
丁晓雨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
论行政裁决司法审查中的权力“制衡”与“节制”
冯慧芳
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
检警制约关系的博弈论分析——以不捕复议现象为例
关振海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
区分司法品质:法院、法官与判决——司法场域中信号的传递与信任的生成
郭建勇
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转型期司法语境中网络民意之实证研究
李文斌 姚华辉
周一兵 徐 琼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
二等奖(60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实然与应然:审判阶段缓刑适用的实证分析
贲丹丹 林腾龙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从失衡到平衡:行政再审启动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以行政诉权保障为切入点
卜晓虹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
刑事案例指导中的区别技术研究
——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角度出发
蔡日升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人民法院
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组织与司法公信力
蔡彦敏
中山大学法学院
法律不确定背后的理性选择——民意干预司法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陈 杰
浙江振业律师事务所
专门法庭的法律构造与机构建制
陈案件的量刑规范
储陈城
东南大学法学院
审判权与检察权之对抗与平衡——基于Z市法院近7年民行抗诉案件的实证研究
朱开颜 卢安林
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
二审改发率的考核实践与误区矫正
邹 钢 娄必县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三等奖(90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合议制案件非主审法官司法行为的表现、成因与优化
——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陈 丽 朱春叶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送达的选择与选择的送达——基于五件民事案件送达的法社会学思考
陈盎然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走向功能主义:行政裁量基准的司法控制之维
马艳艳 李皓轩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法院
城市化与乡土化:基层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潘怀平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让程序对司法腐败说“不”——司法程序内生“防腐”功能的发挥及其路径探索
彭 浩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损有余而补不足:民事抗诉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结合新《民事诉讼法》的思考
李小红
三江学院
论我国审查逮捕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基于法律修订与实践语境的分析
林喜芬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从最后一道防线到第一道防线—对中国司法功能变迁的观察与思考
刘 高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合议庭评议表决规则研究
刘世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
法官责任与法官独立的冲突与耦合——关于我国错案追究制度的思考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法院
路漫漫其修远兮:禁止令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邓志伟 伍玉联 汪 坚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缓刑适用问题的调研——以闽侯法院2009-2011年缓刑适用情况为视角
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法院课题组
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法院
以监督促公正:修改后民诉法视野下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问题研究
让证据链打开民事证据冲突的枷锁——由“族谱证明公民身份信息”案件带来的司法启示
赵婵娟
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
“规范”与“解释”的耦合:价值指引下的刑事自由裁量权——以刑法适用解释为视角
赵艳霞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今司法国情下高级法院功能定位研究
——一种实用主义的分析
赵元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扬长避短:人民法庭执行权的优化配置——基于效益最大化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