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拟试卷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招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拟试卷6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事件排序{{/B}}(总题数:31,分数:62.00)
1.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重心。
第一套图形重心分别处在偏下、中间,偏上位置;第二套图形遵循同样的规律,问号处的图形应重心偏上。
故本题答案为C。
注意,题目中出现倒立的图形,比如倒立的三角形等,考查重心的可能性较大。
2.
(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解析:去同存异。
第一组前两个图形叠加后,去掉相同部分,可得第三个图形。
依此规律,第二组图中前两个图形叠加后,去掉相同部分,所得为B项中的图形。
3.
(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图形叠加。
第一套图形是两个不同的图形叠加,第二套图形是三个不同的图形叠加。
故本题答案为A。
4.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第一组中,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依此规律,本题答案为C。
5.政府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主要通过对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进入、退出、资质、价格及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来实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政府监管范围的是( )。
(分数:2.00)
A.农户根据对市场的预测调整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
B.食品厂生产的某种食品可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
C.某家电企业调高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
D.一些居民将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金用于购买股票
解析:解析:政府监管的定义关键信息包括“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
A项中农户调整农作物种类为根据市场规律自发调节,同时不符合关键信息“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B项中食品厂生产可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完全符合关键信息,属于政府监管范围;C项中家电企业提高价格,并不符合关键信息“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D项中居民将生活保障金用于购买股票,不符合关键信息“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
因此,本题答案为B。
6.“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在我国行政处罚领域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而实行的一种原则。
其中,“一事”指符合一个行政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不再罚”指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行政主体只能给予一个和一次处罚。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符合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是( )。
(分数:2.00)
A.杨某从日本回国携带应申报物品而没有向海关申报,海关认定杨某此行为构成走私,并对其作出了没收物品并罚款人民币1000元的处罚√
B.李某的饮食店开业已半年却未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工商部门查获后处以了罚款;县地税局通过调查,责令其补税并缴纳滞纳金和罚款
C.医疗门诊个体经营户王某没有办理相关营业执照,工商和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对这个“黑店”进行了查封并罚款
D.贾某在北京打工,违反规定多生了一孩子,已经依据北京市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北京缴纳了社会抚养费,贾某在回家探亲时户籍所在地根据相关规定亦对贾某的超生行为征收了社会抚养费
解析:解析: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主体只能给予一个和一次的处罚,A项海关认定杨某行为构成走私并对其作出了没收物品并罚款人民币1000元的处罚,海关只对杨某处罚了一次,符合一事不再罚原则。
答案选A。
7.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是( )。
(分数:2.00)
A.某建筑商出资100万元建立孤儿院,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后来在市政府项目招标中中标
B.政府官员小王为其同学优先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C.医生李某高价购进国外医疗设备,提供设备的厂商为李某国外读书的女儿免费提供一年食宿√
D.某品牌啤酒厂商在商场中为其啤酒并不存在的功效做宣传
解析:解析:商业贿赂行为的定义关键信息为:(1)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2)为争取交易的机会;(3)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行为。
A项,建筑商是正常中标,并没有采取不正当手段,不符合要件(3);B项,小王的同学并没有秘密给付财物给小王,不符合定义要件(3);C项,厂商为李某的女儿提供免费一年的食宿,属于不正当的手段,换取李某高价购买其医疗设备,符合定义要件;D项,啤酒厂并没有采取不正当的给付手段,不符合定义要件(3)。
因此,本题答案为C。
8.“后奥运效应”,是指奥运主办国及主办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后奥运效应的是( )。
(分数:2.00)
A.奥运会结束后,仍然对旅游、物流等行业产生下较大的带动作用
B.奥运会的举办使得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有利于改善北京的经济结构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C.奥运会引发房地产炒作,但在奥运会后,房地产交易量明显下降√
D.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拉动了举办城市和周边地区GDP增长
解析:解析:由“后奥运效应”的定义可知应是经济衰退现象,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观察四个选项,A、B、D都是说奥运会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一面,排除A、B、D三项。
答案选C。
9.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个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据此,下列哪句话表现了典型的晕轮效应?( ) (分数:2.00)
A.李兴认为同事阿芳是个勤劳、热情的人,每天都提前到办公室帮助大家打扫卫生,可是有一天,阿芳没有帮他送报纸,李兴不免心中就犯嘀咕:原来阿芳也不是那么热情
B.高中一年级新生尹亮,发现第一天给他上英语课的老师很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诉说老师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
C.张莉第一次外出旅游,妈妈告诉她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小偷。
上火车后,张莉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觉得谁都像坏人
D.曾山很乐观,他总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对人的评价也总是积极的,认为人都是善良的,犯错误的人都是不小心造成的过失
解析:解析:晕轮效应的定义关键词是“事先对一个人的印象”和“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A项,没有推知阿芳其他方面的特征,不符合定义;C、D两项不是对特定的一个人的印象,不符合定义;B项,尹亮在对英语老师的外表形成了好的印象后,并通过此印象推论老师讲课有经验,对学生和蔼,属于晕轮效应。
因此,本题答案为B。
10.“货币型基金”,指只投资于货币市场的基金。
如短期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存款等等。
其流动性仅次于银行活期储蓄,每天计算收益,一般一个月把收益结转成基金分份额,收益较一年定期存款略高,利息免税。
货币型基金本金比较安全,预期年收益率为1.9%,适合于流动性投资工具,是储蓄的替代品种,非常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单位和个人。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符合货币型基金特征的是( )。
(分数:2.00)
A.货币型基金流动性好,资本安全性较高
B.货币型基金收益高于银行活期储蓄
C.货币型基金风险较低
D.与股票型基金相比,货币型基金可获得的预期收益较高√
解析:解析:由“其流动性仅次于银行活期储蓄”可知,货币型基金流动性好,排除A项;由“收益较一年定期存款略高”可知,货币型基金收益高于银行活期储蓄,排除B项;由“货币型基金本金比较安全”可知,货币型基金风险较低,排除C项;答案选D。
11.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互动的现象是( )。
(分数:2.00)
A.在2008年的元旦晚会上,北大校长许智宏为学生们演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
歌声响起,北大学子们掌声相和,歌声相和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C.张三和他的邻居经常互相赠送自己做的小点心
D.在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中外学者互相交流学术观点
解析:解析:社会互动的定义要点是:(1)主体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2)通过信息传播;(3)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的过程。
选项B不符合条件(3),A、C、D 均符合社会互动的定义。
12.必要条件是指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有条件未必有结果的判断关系。
它是与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相对的一种条件。
下列不属于必要条件关系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只有认错,才能改错
B.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
C.不尊重别人,就不能被别人所尊重
D.只有马儿吃足草,马儿才能跑得好
解析:解析:定义关键信息是: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有条件未必有结果。
A项,认错是条件,改错是结果,没有认错就没有改错,有认错未必会改错,属于必要条件。
B项,下雨是条件,地面湿是结果,不下雨未必地面不湿,不符合定义。
C项,尊重别人是条件,被别人尊重是结果,不尊重别人就不会被人尊重,尊重别人未必能被别人尊重,符合定义。
D项,马儿吃足草是条件,跑得好是结果,没有吃足草就不会跑得好,吃足草未必就能跑得好,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13.得意:落魄
(分数:2.00)
A.高大:高尚
B.甜蜜:苦涩√
C.全面:准确
D.封建:落后
解析:解析:得意和落魄是反义词,甜蜜和苦涩是反义词。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4.美国:自由女神像
(分数:2.00)
A.比利时:奥斯陆大教堂
B.德国:勃兰登堡门√
C.柬埔寨:泰姬陵
D.中国:甲骨文
解析:解析:题干中,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B项,勃兰登堡门是德国的标志性建筑,与题干对应关系相符。
A项,奥斯陆大教堂位于挪威,C项,泰姬陵位于印度,建筑与国家对应错误;D项,“甲骨文”不属于建筑。
15.通俗唱法:美声唱法
(分数:2.00)
A.黑体:宋体√
B.写意画:山水画
C.隶书:书法
D.戏剧:京剧
解析:解析: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是并列关系,黑体和宋体是并列关系。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6.压力表:帕斯卡
(分数:2.00)
A.电度表:千瓦
B.密度计:克/立方厘米√
C.照度计:勒克
D.体温计:温度
解析:解析:压力表用来测量压力,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
B项,密度计用来测量密度,密度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
A项,电度表用来测量电量,单位为千瓦时。
C项,照度计(或称勒克斯计)是一种专门测量光度、亮度的仪器仪表,单位为勒克斯。
D项,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单位为度。
17.镇纸:文具
(分数:2.00)
A.沙发:家具√
B.火柴:香烟
C.红楼梦:文言文
D.舵:方向
解析:解析:种属关系。
镇纸是一种文具,沙发是一种家具。
B、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红楼梦》属于古典白话小说,不属于文言文。
18.( ) 对于停止相当于回车对于 ( )
(分数:2.00)
A.句号空格
B.继续前行
C.红灯换行√
D.犯罪网络
解析:解析:红灯表示停止,回车表示换行。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9.焚书坑儒:赢政
(分数:2.00)
A.望梅止渴:袁绍
B.陈桥兵变:项羽
C.破釜沉舟:赵括
D.背水一战:韩信√
解析:解析:对应关系。
焚书坑儒对应的人物是赢政。
望梅止渴对应的是曹操;陈桥兵变对应的是赵匡胤;破釜沉舟对应的是项羽;背水一战对应的是韩信。
因此,本题答案为D。
20.发达:落后
(分数:2.00)
A.美味:可口
B.勤奋:努力
C.智慧:聪明
D.强壮:虚弱√
解析:解析:“发达”与“落后”是一对反义词,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的“强壮”和“虚弱”是一对反义词,故本题选D。
21.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周正与吴平、郑磊、王明一起聊天,他很想知道他们做什么工作,但他们没有直说,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个人中一位是公务员,一位是老师,一位是某工厂技师。
王明比技师年龄大,吴平和老师不同岁,老师比郑磊年龄小。
以上情况要是真实的话,则吴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分数:2.00)
A.吴平是公务员,郑磊是老师,王明是技师
B.吴平是老师,郑磊是技师,王明是公务员
C.吴平是技师,郑磊是公务员,王明是老师√
D.吴平是技师,郑磊是老师,王明是公务员
解析:解析:本题为分析推理题。
由“吴平和老师不同岁,老师比郑磊年龄小”可知,吴平和郑磊不是老师,则老师只能是王明。
只有C项符合条件。
故本题答案为C。
22.在一次摩托车比赛中,有五位运动员的名次可能是这样的(每个名次只能一人):①赵爱武第二,钱堂江第三;②钱堂江第一,孙达胜第四;③李积红第三,周关群第五;④赵爱武第二,孙达胜第四;⑤周关群第一,李积红第二。
比赛结果证明,上述猜测中各有半句是正确的。
由此可知,冠军是谁?( )
(分数:2.00)
A.赵爱武√
B.钱堂江
C.孙达胜
D.李积红
解析:解析:本题为分析推理题。
结合选项排除较快。
⑤句中出现“周关群第一”的猜测,但选项中并没有周关群,所以可断定周关群不是第一,则“李积红第二”必然正确。
进而可知,①句中“钱堂江第三”正确;③句中“周关群第五”正确;④句中“孙达胜第四”正确。
则赵爱武是冠军。
故本题答案为A。
23.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从我市目前的路面交通情况来看,一般车辆比较多的路段都比较拥挤,因此一般比较拥挤的路段肯定车辆都比较多
B.因为甲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物理考试中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所以在物理考试中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肯定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C.几年来,某市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在150人左右,因此每年清华、北大的新生中都有150人左右是某市的学生√
D.冰箱一般对空气的制冷比对食物的制冷费电,因而在冰箱里放少量食物时最省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推理。
先看A项,“一般车辆比较多的路段都比较拥挤”可以翻译为车辆较多一比较拥挤,“比较拥挤的路段”是对后件的肯定,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A项错误。
B项与A项的推理错误一致。
C项可以翻译为:桌市有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一清华北大有的学生来自某市,两个命题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可以推出。
C项正确。
D项,当冰箱里放少量食物时,冰箱中的空气就会变多,而选项说“冰箱一般对空气的制冷比对食物的制冷费电”。
因此此时冰箱是费电的,其自相矛盾,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24.某科研单位要编一本论文集,共收录15篇论文,各篇论文的页数分别是1、2……14、15页的稿纸。
如果这些论文按某种顺序装订成册,并统一编上页码,论文的第1页是偶数页码的篇数最多是( )。
(分数:2.00)
A.8
B.9
C.10
D.11 √
解析:解析:本题为分析推理题。
要想“论文的第1页是偶数页码”,那么前面的页码和必为奇数。
要想论文的第1页是偶数页码的篇数最多,即要让页码和尽可能地多出现奇数。
根据奇偶特性,奇数加偶数和是奇数,所以第1篇是奇数页论文,其后7篇是偶数页论文时符合条件,第9篇及以后只能是剩下的奇数页论文。
此时,第2、3、4、5、6、7、8、9、11、13、15篇论文的第1页是偶数页码,共11篇。
故本题答案为D。
25.在司法审判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把无罪者判为有罪,否定性误判是把有罪者判为无罪。
肯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放。
“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某法学家认为,目前,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是否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足够好,就看它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有力地加强法学家的观点?( )
(分数:2.00)
A.错放,只是放过了坏人;错判,则是既放过了坏人,又冤枉了好人
B.宁可错判,不可错放,是“左”的思想在司法界的反映
C.错放所造成的损失,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弥补的;错判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一般是无法弥补的
D.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
解析:解析:本题为加强型题型。
题干观点是: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是否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足够好,就看它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
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题干观点只是强调了它的一个方面。
要想使肯定性误判率起决定作用,必须使否定性误判率影响尽可能小,即“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D项排除了否定性误判率在衡量法院司法公正中的影响,最有力地加强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答案为D。
26.某出版公司的张兰英、王起玲和刘红利分别会说俄语、法语、日语中的一种,会说法语的人唱歌比刘红利强,刘红利是会说俄语的人的表哥,王起玲的工作作风比会说法语的人细致。
请问谁会说俄语?( ) (分数:2.00)
A.刘红利
B.张兰英
C.王起玲√
D.王起玲或张兰英
解析:解析:本题为分析推理题。
由“会说法语的人唱歌比刘红利强,刘红利是会说俄语的人的表哥”可知,刘红利不会说法语和俄语,则其会说日语;又由“王起玲的工作作风比会说法语的人细致”可知,王起玲不是说法语的人,那么其会说俄语,进而可知张兰英会说法语。
故本题答案为C。
27.世界食品需求能否保持平衡,取决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人口增长会导致食物摄取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促使畜产品消费增加,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从而对全球的谷物需求产生影响。
据此可知( )。
(分数:2.00)
A.人口的增长将影响全球的谷物需求
B.改变食物结构将降低全球的谷物需求
C.经济的增长可降低全球的谷物需求√
D.人口的增长会导致世界畜产品消费的增加
解析:解析:本题为归纳推理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人口增长会导致食物摄取量的增加,经济增长会对谷物需求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影响世界食品需求平衡的原因。
据此来看选项:人口增长影响的是食物摄取量,食物不是仅限于谷物或畜产品,A、D两项错误。
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会对全球的谷物需求产生影响,但影响不仅仅是降低,也可能是提高,B项错误。
C项正确,经济增长会促使畜产品消费增加,谷物和畜产品是替代品关系,畜产品消费增加,谷物需求就会降低。
故本题答案为C。
28.某品牌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号T220P,其尺寸要大于旧型号943NW。
在两种型号的液晶显示器同时被销售的一年内,943NW的销量超过了T220P,该制造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尺寸并非消费者的首要考虑。
下面选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该制造商的结论的是( )。
(分数:2.00)
A.两种型号的显示器没有特别大的价格差别
B.943NW液晶显示器可以和所有电脑主机连接
C.无论组织或个人都从这家制造商购买液晶显示器
D.消费者认为943NW液晶显示器的尺寸不大不小,非常适合使用√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
题干中的论点是:尺寸不是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
A选项没有价格差别、C选项的都在那里购买与题干讨论无关,所以排除;B选项属于另有他因,说明人们购买943NW不是因为尺寸,而是因为性能,加强了论点;D选项属于削弱项,说明确实尺寸是考虑因素。
所以选择D。
29.(1)约朋友看电影 (2)看报纸广告 (3)买票 (4)拦了一辆出租车 (5)寻找座位
(分数:2.00)
A.2—1—4—3—5 √
B.2—3—1—4—5
C.2—1—3—4—5
D.2—3—4—1—5
解析:解析:本题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看报纸广告发现电影资讯,于是约朋友看电影,打车去电影院,到影院买票后,进场找座位。
故本题答案为A。
30.(1)封山育林 (2)山地荒芜 (3)砍伐山林 (4)泥石流频发 (5)木材匮乏
(分数:2.00)
A.5—1—3—2—4
B.5—3—2—4—1 √
C.5—2—3—1—4
D.1—3—4—2—5
解析:解析:按逻辑排序为:木材匮乏,砍伐山林,山地荒芜,泥石流频发,封山育林。
前后互为因果关系。
故本题选B。
31.(1)活动 (2)助跑 (3)过竿 (4)起跳 (5)欢呼
(分数:2.00)
A.1—2—3—4—5
B.2—5—3—1—4
C.3—1—5—2—4
D.1—2—4—3—5 √
解析:解析:本题描述了跳高运动的过程,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
运动员参加跳高比赛活动,首先要助跑,然后起跳、过竿,成功后欢呼。
由此,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