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课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 )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05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那里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他是以下哪一位诗人(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莫高窑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
A、大批宝物被掠到海外
B、里面有关大量名人大家的的碑刻书法
C、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那里的建筑风格独到,水平高超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
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鉴真
D、岳飞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学完隋唐历史之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近代前夜的危机
C、繁荣与开放
D、多元文化交融与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唐蕃“和同为一家”
B、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理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使唐蕃结盟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其赞普松赞干布曾娶唐朝公主文成公主为妻。
以下选项与这些信息有关的是( )
A、南诏人
B、匈奴人
C、女人
D、吐蕃人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
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你认为诗句如“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描写( )
A、唐朝长安
B、隋朝赵州桥
C、扬州城
D、大明宫含元殿
【答案】: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下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隋朝工匠______设计建造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中国古代人才济济,名臣名将闪耀历史长河。
唐太宗时期,富于谋略的宰相是______。
力劝宋真宗到澶州御驾亲征的宋宰相是______。
留下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大臣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9题【问答题】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图三图四(1)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朝代开创的?(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图四中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4)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存在哪一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案】:
【解析】:
第20题【问答题】
请归纳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的重要史实。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资治通鉴》
材料二: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一中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历史教材(七下)
探究二:科技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唐朝时,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
探究三:对外交流篇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提到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包括那些考试科目?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达到了哪些社会盛世?(至少写两个)
唐朝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的例子。
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举一例即可)
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从材料中的人物的一些史实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
请你根据图片用史实说明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例。
从以上两个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对外开放交流与国家发展繁荣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你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唐朝的社会特点。
谈谈唐朝这种局面的形成,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伟大工程】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上面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技术创新】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请分别写出上图中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民族交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中外文化】
请分别写出图c和图d人物的名字。
通过他们的事迹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以古鉴今,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他的统治政策,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心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
材料二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
——《旧唐书》
材料四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针对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中的“秦王”是谁?玄奘于“秦王”在位时曾西游天竺,他以亲身见闻写成了一部什么书?该书有何重要的历史价值?
【答案】: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小兰有记学习笔记的好习惯,她常在笔记中记载一些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请你帮她解答。
材料一今天学校进行学籍注册,我的籍贯填的是湖南省郴州市,而同桌乌兰雅的籍贯填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为什么湖南是省而内蒙古却是自治区呢?
材料二乌兰雅成天把“成吉思汗”这个名字挂在嘴边,总在我们面前炫耀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此为荣!成吉思汗是谁呀?乌兰雅为什么这么崇拜他?
材料三由于乌兰雅的到来,班主任决定在班上召开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会。
安排我发言,我该说些什么呢?
自治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
请你简要介绍成吉思汗?
请你帮小兰找出中国古代有关民族团结的史实。
【答案】:无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