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联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
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
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
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
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
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
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
”
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
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灵动自如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C.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全部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二、诗歌阅读(20分)
(一)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6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4. 下列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递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
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行诗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5.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感情充沛,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尾句和首句呼应,以视觉方式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6.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
词人泊舟湖中,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想,气象可见。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对仗工整,“红蓼”“白鱼”颜色对比鲜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C.“白鱼双尾玉刀明”将白鱼比作“玉刀”,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作结,实写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令人回味。
8.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分)
三、文言文阅读(35分)
(一)课内知识(本题共3小题,16分)
9.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是寡人之过也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⑧微斯人,吾谁与归⑨唯利是图
A.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B.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C.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D.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越国以鄙.远
B.阙秦以利.晋
C.太子迟.之
D.群臣怪.之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译文: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5分)
译文: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
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
..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
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
郅都迁为中尉。
丞相条侯
..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
使使持节
..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
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曰:“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是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请侍者转达,后来“陛下”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
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侯”是古代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D.“持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1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郅都敢于直言进谏。
孝文帝的妃子贾姬遇到危险,郅都力劝皇帝为社稷、太后着想,不应犯险,此举得到了太后的肯定。
B.郅都果敢有魄力。
被景帝任命为济南太守后,郅都一到任就把当地豪强瞷氏的首恶灭了族,剩下的人都被震慑到了。
C.郅都不畏权贵。
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后,郅都见到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丞相条侯周亚夫,仅仅是作个揖而已。
D.郅都执法不阿。
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向皇帝谢罪,郅都不许。
为临江王自杀的事,郅都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5分)
译文: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5分)
译文: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4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4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从前生活的回忆的句子:,。
(2)《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3)《雨巷》中,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4)《再别康桥》中写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5)《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临别时唱起悲凉的歌,士卒因此落泪:,。
(6)《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7)《承天寺夜游》写月夜下寺院里水中倒影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篇小说《秦腔》中各色人物众多,大小事件纵横捭阖
....,许多看似无关的小事,又彼此渗透,环环相扣。
B.经过抢救,李荣终于苏醒了过来,可饭店老板对她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
本加厉
...地予以摧残。
C.会说话只是情商高的表征,而高情商的核心是真诚和善良,离开了这两点,再会说
话也只是巧言令色
....,惹人反感。
D.苏联解体之后,中俄关系曾一度恶化。
近年来,随着双边关系的全面改善,中俄两国
终于结为秦晋之
...好.。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2018年初,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炙.手可热
...,几乎是一夜之间,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只面无表情但十分可爱的小青蛙刷屏了。
②毛泽东亲自下达干部团夺取金沙江皎平渡渡口的命令,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率全团倍道兼
...行.,一昼夜急行军180里,飞临金沙江畔。
③我国著名的书法中,雄浑大气的颜体字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关联;张旭的草书龙飞
..
凤舞
..,气势非凡,与他旷达的性情相对应。
④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⑤这家酒店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尽快查实证据,并依法给予其重罚,以儆效尤
....,从而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
⑥著名导演贾樟柯说,文艺片观众“是需要唤醒的”,但不管呼吁多少次,绝大多数文艺片在
中国依然面临大音希声
....的窘境。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支教老师梁俊和大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演唱的《苔》,质朴而诚挚,令现场许多观众落泪。
B.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由于地接西域,位置特殊,敦煌的交通极为便利,也就较早
地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
C.“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
D.假期第二天,温泉度假村、大型综合商圈等旅游休闲场所火热,公路、铁路、民航、高铁也迎来出行高峰。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黑色素和珍贵的芝麻素,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被视为滋补圣品。
B.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指出,受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动物疫病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猪肉价格短期内暴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C.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比赛中,姆巴佩虽然惊艳了世界,但法国队夺冠的关键人物却是保罗·博格巴和格列兹曼。
D.4月8日至1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嘉宾在博鳌这个海滨小镇上交流互鉴,共同商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大计。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从小到大,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中你度过了许多个传统节日。
说到传统节日,你首先会想起什么?是晨光中母亲搓五色线的双手?是街巷里弥漫着的月饼香气?还是夜空下震耳的爆竹声?翻开记忆的图册,端午,中秋,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里,不仅有民俗,更有人情,提起某个节日,我们总会想起某个亲近的人,或者某些难忘的事。
请你展开回忆与联想,围绕一个传统节日,写你记忆里的一个人或难忘的二三事。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出真情。
东联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
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
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
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
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
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
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
”
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
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灵动自如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C【解析】(A“不需要”错,原文是“或许可以”;B“类似情形”指的不是选项前一句的内容,而是原文前一句的内容;D“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原文末段说“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
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C.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A【解析】(“对比鲜明”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全部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B【解析】(说法绝对。
最后一段说汉字美学的蕴涵是无尽的,另外,文章首句“要关注”说得也很克制。
)
二、诗歌阅读(20分)
(一)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6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