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宴饮礼仪基本知识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宴饮礼仪基本知识大全
古人宴饮礼仪
筵席
古人宴飨形式称作筵席,以铺在地上的坐具而得名。
所谓“筵”,就是铺在地上的苇蒲编织物,而“席”则是置在“筵”之上、质料更为细密的萑草编织物或皮料。
隆重的筵席周长有一丈六尺。
礼书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考究的席以帛缀边。
座次
秦汉,人们在读书、待客、饮宴等日常活动时,均席地而坐,其坐姿不是盘腿大坐,而是跽(jì),即双膝着地,脚底朝上,上身挺直,姿势像跪,但臀部是坐在脚跟上的,所以也称跪坐。
古人筵席席面一般是4人,一个方向一个人。
设在“堂”上的筵席比较正式,座次一般以南向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
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多以东向为尊,故主宾在西,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分别在北、南、东,东座为末座。
食前礼
食前要“摄衽盥漱”。
摄衽是系好衣带,整好衣襟,衣冠整齐入席;盥漱是洗手漱口。
古之习惯,用手抓食,手宜洁净。
这既是卫生要求,也是一个人的修养所必须的。
直到今天,我们仍坚持饭前洗手,是与古礼一脉相承的。
摆食
宴席上的食品摆放要遵循礼制。
官员、贵族享有特权,食品丰盛、摆放讲究,列鼎(煮食器物,三足两耳)而食,如诸侯用九鼎配八簋(guǐ,盛食器具,圆口两耳),卿和上大夫用七鼎配六簋等;还有“上大夫八豆(高座盘),下大夫六豆”等等。
古人与今人相同,惯用右手,所以就将胾(zì,肉块)、菜、羹、酒、醯(xī,醋)、酱等方便食用的东西放在右手边,而把殽(xiáo,带骨的肉)、脍、炙、葱、饭等相对麻烦一些的食品置于左手附近。
古人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与后世的合桌共餐不同,故“其设要方”,即食品摆置要方整。
进食
进食前,先象征性地荐祭先人,称为汜祭,或遍祭、周祭。
进食次序:先食后饮,先菜后肉,先饭后果品。
当然,入席之后要看主人示意或动作,不能贸然食之。
这一点,今天仍是应当遵循的礼仪。
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的宴席,还要演奏音乐。
当时常见的音乐,就是敲击钟磬。
再加上在鼎里煮肉供食,这就组成了一副钟鸣鼎食的壮观进食场景。
在进食过程中,宾主择吉言祝酒致辞,也是不可缺少的。
这与今人在宴会上讲话、祝酒,为友谊、健康干杯,实际是一回事。
过去,主人以酒敬客,称为“献”,献用醴(lǐ,甜酒),客不能尽饮,仅品尝一下而已。
劝客饮酒,称为“酬”。
客以酒还敬主人,称为“酢”(zuò)。
饮而不相酬酢,称为“醮”(jiào)。
古时已有以酒相罚的习尚,称为“浮”。
餐饮具
至春秋战国时期,抓食习俗越来越少,餐具、酒具已得到全面推广,现今餐具中的碗、盘、盏、杯、壶等以及勺、刀、叉、箸(筷子)等,都已成为百姓家里的寻常之物。
后面说的“饭黍毋以箸”,大概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箸主要用于夹菜,不像后世筷子使用得那么广泛。
另外,至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器皿,普通人家多为陶制、木制,而贵族阶层则用铜、漆、玉、金等制做。
禁忌
古人讲究饮食礼节,其中有很多禁忌。
如毋搏饭(不可过量抓取共器中的饭食)、毋放饭(不可把饭取出后又放回共器中)、毋咤食(进食不可吧唧嘴,发出难听声响)、毋反鱼肉(不可把吃进嘴的鱼、肉再吐出来)、毋扬饭(不可扬饭使其变凉),饭黍毋以箸(饭黍应抓
食,不用筷子去挟)、毋嚃(tā)羹(喝汤时不可发出吸溜之声)、毋刺齿(不可当众剔牙)等等。
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饮食禁忌,虽然有的已被新做法替代,但是其基本方面,我们今天仍然遵循。
中餐宴会你可能不知道的礼仪
我们每天吃中餐,用中餐宴请客人,中餐礼仪谁不知道呢?可我仔细想想,未必全清楚。
●餐具
中餐餐桌多为圆形,且餐桌之上再置一略小、可转动台面,以方便就餐者取食。
这是中餐特别的地方。
宴会上,主要餐具有筷及筷架、大小汤勺、食盘、饭碗、水杯、酒杯、餐巾、湿毛巾、牙签等。
餐巾摆放,将其一角压在餐盘下,使其搭在膝盖上,用以遮挡不慎掉落的油渍。
餐巾可擦手、擦嘴角,但不可擦脸、擦汗、擦餐具。
热湿毛巾也是中餐餐桌上特有的。
就餐之前,用热毛巾擦擦手、脸上的汗迹,会觉得很爽快(提示:热毛巾若摆在两餐盘之间,往往会有人拿错,其结果是,有人拿不到湿毛巾。
可否把两湿毛巾并在一起呢?如果这样,就不会拿错了)。
宴会上,公筷、公勺至少应有两套,分放在主人和第二主人(在主人对过)面前。
●不同
中餐与西餐在制作方法、进餐次序以及餐具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
如中餐以炒为主,西餐不炒,而是蒸、烤、煮、卤等。
中餐喝汤,是在热菜之后,宴会行将结束时;而西餐,则是在冷盘之后、热菜之前。
广东等地宴会喝汤次序与西餐一样。
中餐餐巾一般是将其一角压在餐盘下,盖住膝盖部,西餐则是将餐巾对折,口朝外平铺在膝盖上。
●西吃
我们举办中餐宴会,常为外国客人准备刀叉,让他们用刀叉品尝中餐,因此有中餐西吃的说法。
中餐菜肴,如狮子头、四喜丸子等,使用刀叉,很合适,但宫保鸡丁中的花生米,就不好使用刀叉,只好用勺。
过去上菜,常常盛在大盘里,由就餐者各取所需,或由服务员在桌旁为每位就餐者分菜。
参考西餐做法,现在正式宴会多采用分餐制,即在后台,已将菜为每位就餐者分好,再送上。
原则上,每道菜后,都会换上新餐盘,使用过的刀叉也会收走,但是筷子则一直用到底。
喝汤,应用汤勺,一勺一勺喝,且应注意不出声。
汤热,不可用勺搅拌,更不可用嘴吹气降温,要待其自然降温后再喝。
汤勺用毕,不要留在容器里,应放在垫盘上。
●礼仪
坐姿端正,双脚自然分开,不可双腿横跨坐骑,不可将脚搭在椅称上。
上身微前倾,双手可扶持餐桌边沿,但不可将双臂搭在餐桌上。
礼待客人,关照尊长和女士。
女士不可在餐桌前打扮、补妆。
进食文雅,小口、少量,细嚼慢咽。
善于同人交谈,避免只顾个人埋头吃喝。
不可隔桌向人喊话、祝酒。
避免不雅之声,如清嗓子、大声咳嗽、打饱嗝。
喝过酒、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吃一道菜后,把筷放在筷架上。
嘴中有食,避免主动与人交谈;如有人问话,需将食物咽下再答。
饮酒适量,不可在外宾面前划拳劝酒、灌酒。
不可吃饱后当众松腰带。
餐后离席,应与同桌就餐者道别。
●烤鸭
北京烤鸭世界闻名,中外人士趋之若鹜。
新烤制的鸭子,红润酥脆,外焦内嫩,果木清香,口味美妙、独特。
烤鸭须“片食”,即用刀将鸭皮、肉片下,蘸酱,夹葱段、黄瓜条等,卷在软饼里,或夹在芝麻酥
饼里食之。
早年,全聚德烤鸭店还供应一种特制的小米粥。
吃完烤鸭,再喝一碗小米粥,会觉得很舒畅。
另外,鸭内脏以及鸭掌,甚至鸭骨,都能加工成美味食品。
按中餐习惯,最后一道是鸭汤,即用片去皮肉的鸭骨架,熬制成乳白色的汤,加入葱丝、胡椒粉,香浓可口,美味十分。
烤鸭宴席有一特别的讲究,就是随着片好端上餐桌的一盘鸭肉,服务员还会另送上一个小盘儿,内放切成两半儿的鸭头以及鸭尾部的两小片肉,摆成鸭子状,有头有尾,而两条鸭里脊,则横放在鸭头上,表示这是一个完整的鸭子。
这两条鸭里脊,通常是留给本桌贵宾或年长者享用的。
鸭头可以蘸椒盐儿吃,而鸭尾肉是不可食的,只用来示意鸭的完整而已
宴会主人宴请成功程序
准备
举办宴会涉及财力、物力、人力的安排。
为了搞好宴请,主办方往往会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筹划,进行各项物质准备。
宴会开始前几天,主人就要考虑招待客人的各项细节,宴会上的谈话内容,甚至要考虑穿什么衣服。
比如为国庆节或春节举行的宴会,以穿民族服装为宜,而一般涉外交际性宴请,男士可穿西服或西式晚餐礼服、扎领结,女士以穿旗袍或裙装为佳。
迎客
主人一般在门口迎接客人,其位置宜在客人进门存衣以后进入休息厅之前。
一般客人与主人握手后,由工作人员引领至休息厅。
如无休息厅,则直接进入宴会厅,但不入座。
有些国家的官方隆重宴会,客人(包括本国客人)进入宴会厅前,有专职人员唱名。
有的国家在正式宴会前安排酒会,以便客人自由交谈。
主宾到达后,由主人陪同进入休息厅与其他客人见面。
如其他客人尚未到齐,则由其他官员代表主人在门口迎接。
家庭宴会比较随便,主人不一定在门口迎客,可在客人到达时,主动趋前握手表示欢迎。
如主人正与其他客人周旋,未发现客人到来,客人亦可主动同主人打招呼。
就座
主人陪同主宾进入宴会厅,全体客人就座,宴会即可开始。
如宴会规模大,可请主桌以外的客人先入座,贵宾最后入座。
宾主虽然已经入座,可是这并不是可以就餐的信号。
此时,大家往往要看主人的动静,如果主人讲话,就不能开始就餐;如主人不讲话,就会邀请大家就餐。
如果是欢迎国宾的宴会,在主人、客人讲话后,往往会分别演奏客方、主方国歌。
演奏国歌时,全场均应肃立。
现在,中国国宴上已不再做正式讲话。
干杯
宴会上饮酒干杯,可烘托友好气氛。
作为主人,应适当建议和响应客人,为友谊干杯,但不可硬性向客人劝酒、灌酒。
主人除了照顾好主桌的客人外,也不能忽视其他各桌的客人,如在讲话后,举杯同主桌客人碰杯、干杯(不一定喝完,但每次一定要喝一点)后,也应当走到其他各桌,同各位来宾也一一碰杯、干杯。
这是礼节周到的体现,当年周恩来总理就经常这样做。
不过,不喝酒的人,也不必勉强,如穆斯林,可以以水代酒。
另一方面,即使会喝酒的人,也要限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以免发生因贪杯而失态。
过去,我国宴会供茅台等烈性酒,自上世纪80年代进行礼宾改革以来,国内宴请已停止上烈性酒的做法,但我驻外机构举办规格较高的小型宴请时,有时也上茅台酒。
服务
正规做法是,每一桌有两名服务员上菜,分别从主宾夫妇开始,先客人,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依次进行。
如果只有一名服务员,则按先客人,后主人顺序上菜。
服务员从左侧上菜,从右侧斟酒、撤餐具(待食者将刀叉并拢放在食盘上之后)。
如有客人在吃过一道菜
后,仍不收拢刀叉,服务员会问是否再加点菜。
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要轻拿轻放,走动要轻快,不可慌张,不得谈笑,侍立姿态要端正。
多人在厅内时,应排列成行。
主人
主人是宴会的中心,宴请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主人。
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让每位来宾都吃得满意,让他们都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友好;主人还应努力使客人之间有相互认识交谈的机会,引领谈话,并使谈话有趣,场面活泼。
用餐时,主人适当掌握用餐速度,待每位客人都吃完,再换下一道菜。
如果少数人没吃完,主人可放慢速度,以免客人感到不安。
发生意外小事故,如酒杯翻倒、刀叉坠地等,主人应从容面对,让服务员妥善处理,不可显露不悦之色。
另外,主人宴会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比较劳累,但在宴会上不可有疲劳之态,从始至终要精神饱满。
饮酒、甜食等处处都是“礼”
饮酒
西餐宴会用酒分3类:(1)餐前酒:一般有雪梨酒、香槟酒、白葡萄酒、马丁尼酒、金酒加冰块、威士忌加冰块等。
(2)佐餐酒:一般用红白葡萄酒,很少见烈性酒。
美国佐餐酒一般用加冰块的威士忌。
(3)餐后酒:一般是一小杯烈性酒,如白兰地。
宴会上吃海鲜、鱼类时,应喝无甜味的白葡萄酒;吃牛羊肉等肉类时,喝带酸味的红葡萄酒,以减轻油腻之感。
敬酒是礼貌的体现,不等于劝酒、酗酒。
西方人在宴会上举杯祝酒时,祝酒者一定会干杯的。
作为出席宴会的客人,如会喝酒,应响应祝酒者,尽量把杯子里的酒喝掉。
不会喝或不愿喝也不必勉强,但是,该举杯时应把酒杯举起来,把嘴凑到酒杯边上装装样子,或者只举举杯子就行了。
如果你主动向人祝酒,而且说了“干杯”,就一定把酒喝掉。
常温酒(如佐餐红葡萄酒),手可握酒杯身;喝带冰块酒,手仅握酒杯脚部,以免冰块遇热融化;喝白兰地,需保持20℃温度,可手托杯底部。
无论何种情况,应避免双手持杯、托酒杯的脚部、手指搭在杯口,或因不喝酒而将酒杯倒扣在餐桌上。
甜食
甜食一般是在所有热菜吃过之后,常见的有用香槟酒杯送上的冰淇淋,可用匙舀食。
如是奶油之类,一般是放在盘上,可用叉叉食。
甜食匙放在食盘外侧靠餐桌中心方向,或者由服务员连同甜食一起送上。
水果
去皮水果,如苹果、梨等应切成四瓣,剥皮去核。
香蕉剥皮后,用刀切成小段,用叉取食。
橘子则去皮,分瓣食之。
西瓜、菠萝等去皮切块,以叉取食。
切成段的果品,宜切一段,吃一段。
咖啡
咖啡是西餐宴会后的一道附加作业。
咖啡里可加糖和牛奶,用咖啡匙搅拌匀即可饮用。
咖啡匙不用时,应放在垫盘上,不得用咖啡匙舀咖啡喝。
如果专门以咖啡招待客人,一般用黑咖啡,即不加糖和牛奶。
白咖啡则是加糖或牛奶、奶油等。
咖啡一般饮二三杯就行了。
杯子很小,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谈话、聊天的陪衬。
讲究小口品尝,是否添加糖、奶,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
咖啡杯要正确持握:右手拇指、食指捏杯耳端起,如在餐桌上,不必端起垫盘;如离餐桌远,需站立、行走,则以左手端垫盘及杯,右手持杯饮用。
匙用过后,不可放在杯中,应放在垫盘上。
不可双手握、捧杯,也不可用手托杯底,不俯身就近杯子喝,不可用手端着垫盘直接喝。
喝咖啡时,主人可能略备甜点、干果、小吃。
意外
宴会中刀叉失落在地,或碰翻酒杯、水杯,不要手忙脚乱,应招呼服务员前来处理,换新刀叉。
如男士弄脏桌布或邻座(特别是女宾)
衣服,应表示歉意,但不可贸然帮其擦拭,而是应将餐巾递过去,让其自己擦拭。
纪念
宴会主人有时为出席者每人准备一朵鲜花或一件小工艺品,请客人带走。
也有的客人将菜单留做纪念,为此特意请出席者签名。
除此之外,不可带走任何招待品。
离席
宴会结束,听从主人安排,先让身份高者、女士起立离席。
离开餐桌时,餐巾放在桌上,不必重新叠好。
男宾应帮助女宾离座,把其座椅放归原处。
有时,主人让客人再到休息室小坐,招待员会送上烈性甜酒。
这种酒大多是白兰地加香草、水果、果汁。
感谢
出席私人宴会后,可打电话表示感谢,有时甚至写信或寄送名片给主人,表示感谢,在名片左下角用铅笔写p.r.两个缩写字母。
如不久有见面机会,也可留待见面时,口头感谢。
总之,西餐规矩、礼节颇多,应该注意观察学习,自己不懂的,先问问不为失礼。
另外,不同国家西餐宴会,规矩也不尽相同,届时应以主人所为,参照处理,就不会出现大差错
西餐礼节
西餐与中餐相比,最显著特点是,就餐者不像我们这样使用筷子,而是使用刀叉进食,菜肴的烹调方法也与中餐大相径庭。
世界上最著名的西餐大菜,当属法国、英国、俄国大菜,另外像意大利、德国、美国以及奥地利、匈牙利、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大菜也很有名。
法式大菜的特点是选料新颖别致,加工精细,如蜗牛、鹅肝、马兰、洋百合、椰树芯等,均有名菜品种传世。
此外,法式菜制作时擅用酒,烹调讲究,菜口偏生。
代表名菜有马赛鱼羹、冻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等。
英式大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少用油、酒,以煮、蒸、烩、煎、炸为主。
调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食者根据自己口味选取。
代表菜有薯烩烂肉、烤羊马鞍、烧鹅苹果沙司、野味攀等。
俄式大菜的特点是油大味重,肉类、禽类要烧得烂熟,但咸鱼、熏鱼又多生吃。
调味多用酸奶油、奶渣、柠檬、酸黄瓜、小茴香。
代表菜有鲭鱼饺子、串烤白羊、白塔鸡、冷苹果汤、罗宋汤等。
美国白宫要求菜品低脂高纤,健康烹调。
美国菜的特点是咸里带甜。
德国菜则是略带酸味,生菜较多。
意大利菜以原汁原味闻名,且喜用面食做菜。
西方各国饮食规矩、礼节大同小异,但是同我们的习惯很不一样。
我们认识西餐,首先要熟悉、掌握下列各项。
应邀
被邀请参加宴会以及接受邀请,是主、客友好关系的体现。
是否出席宴会,西方人士常在请柬的右下角书写下列短语,提醒被邀请者:R.S.V.P.(谨请答复);Regrets only(因故不能出席,请答复);To Remind(“备忘”。
已口头商定,不需答复,只起提醒作用)。
如应邀,可在感谢之后表示:“很高兴,接受邀请。
”如不能出席,可表示“感谢邀请,但是由于此前另有安排,很遗憾,不能出席。
”临时因故不能出席,也应尽早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关于出席宴会着装问题,邀请人往往会在请柬的左下角标上如下英文字:
Formal(正式服装——指西方国家礼服,其他国家的民族服装,但一般西服不在此列);Black tie(黑领结——指晚餐礼服,也称小礼服);Suit(套装——指西服,需上下一色并扎领带);Informal或Casual(便装)。
送花
西方人士喜欢举行家宴招待朋友。
赴宴时,客人如能带上一束花或小工艺品、小食品献给女主人,主人会很高兴。
如果是大型招待会,根据双方关系,有时送花篮祝贺,提前摆放在招待会现场。
问候
如主人夫妇迎客,客人应先同女主人握手问好,献上花束,再同男主人握手。
然后由主人或主方人员引入客厅,同其他来宾见面,服务员会送上饮料或低度数酒类供客人享用。
入座
何时由客厅进入宴会厅,须听从主人安排。
如事先未通知座次,很可能在宴会厅门口有座位示意图,客人应自己去找本人的座位位置。
入座时应从椅子左方就位,离席时才从右边离开。
男宾应帮助右边的女宾挪动椅子,待女宾坐好后,自己再就座。
入座就餐时,身体略靠近餐桌。
餐巾
当主人示意就餐开始或拿起餐巾时,客人才可照样去做。
餐巾通常是对折,折口朝外,下边一半略长,平铺在双腿上。
在中国,可把餐巾一角压在餐盘垫盘之下,使餐巾搭在腿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进餐时油渍直接洒落在衣服上,但是忌将餐巾挂在胸前。
可用餐巾一角擦嘴角、手指上的油渍,但是忌用餐巾擦刀叉、盘盏以及擦汗、擦脖颈等。
进餐时因事暂时离开,应把餐巾放在座椅上或搭在椅背上。
如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就说明离去不再返回。
宴会结束,收餐巾时也应以主人为先。
餐巾收后放在餐盘旁即可。
自助餐招待会
自助餐
也称冷餐会、自助餐会,是一种非正式的西式宴请形式,起源于北欧,早在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进入我国餐饮市场。
自助餐会与正式宴会相比,最显著特点是免排座次、就餐者各取所需。
就餐时可坐、可站,也可走动,自己选择餐位、餐伴,方便交际、应酬。
对经办者来说,由于免去了就餐者餐桌前的繁杂服务,可以节省许多人力、物力。
对于就餐者来说,自己动手、自我服务、想吃什么就取什么,更适合自己的口味,可以避免不想吃、不敢吃某些食品的尴尬,也省去了那些正襟危坐、让人感到拘束的礼节。
菜单
由于自助餐来自西餐,所以菜式也与西餐一样,菜单也分冷盘、汤、热菜、点心、甜食、水果等各个部分。
所不同的是,它不像宴会那样,把菜一道一道循序送上,而是同时摆到餐台上。
它在质量上可能不如正式宴会讲究,但菜的品种要丰富许多,例如冷盘中常见的有沙拉、泥子、冻子、香肠、火腿、牛肉、猪舌、虾松、鱼籽等;汤类有红菜汤、牛尾汤、玉黍汤、酸辣汤、三鲜汤等;热菜有炸鸡、炸鱼、烤肉、烧肉、烧鱼、土豆片等。
除了各种菜类,招待会还提供酒水饮料。
西方常见的自助餐会有情人节自助餐、圣诞节自助餐、周末家庭自助餐、庆典自助餐、婚礼自助餐、美食节自助餐等。
冷餐不冷
早期的自助餐主要提供冷食便餐,随着人们对美食的不断追求,现在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不仅供应冷菜,也供应热汤、热菜以及点心、甜食、水果。
此外,不仅让客人取食菜台上的成品,厨师还可以在客人面前现场烹制,让客人即时取食,甚至由顾客自烹自食。
所谓冷餐,并不冷。
中餐化
自助餐形式在各国外交界十分流行,我国驻外机构举行大型招待会,几乎都是采取自助餐形式。
目前在我国,饭店、宾馆自助餐形式已相当普及。
不仅如此,现今我们很多单位的内部食堂也采取自助餐方式。
在我国,人们习惯中餐,所以在我们内部食堂提供的自助餐,多以中餐为主,不用刀叉,而用筷子以及一应中餐餐具。
自助餐在我国已经中餐化了。
注意事项
由于就餐人数较多,一般需要排队取菜。
排队应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讲文明礼让,不拥挤、加塞,与前面的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碰撞。
一般应按照顺时针方向,跟随队伍循序前行,不可反向逆行取菜。
选取食品时,要用匙、夹等公用餐具取菜,并要注意专具专用;不可在盛菜的容器中挑三拣四,要为后边的人着想,不要把整齐摆放的
食品搅乱;也不可把自己已经夹入盘中的食物放回去。
看准自己需要的菜肴,从速取走。
不要在餐台前犹豫不决,让后边的人久等。
每次取用适量,若把餐盘堆得像座山,肯定会遭到人们白眼。
如果自己的胃口大,可适当多取几次,不为失礼。
进餐次序,应从冷盘开始,先吃冷菜,接着是喝汤、吃热菜,这是西餐习惯。
如果有人想按照中餐习惯进餐,也未尝不可,其顺序是冷菜、热菜、汤、甜食、水果等。
冷盘是开胃菜,吃少许即可,重点应放在热菜上。
酒水伴随进餐,点心穿插在汤、热菜环节。
进餐结束后才吃甜食、水果。
避免进餐次序颠倒,如先热后冷、先甜后咸,或冷、热、咸、甜杂陈。
鸡骨、鱼刺、蛋皮等废弃之物,不可吐、扔在餐桌上,应放在自己食盘的一角。
如果遇有自己过去没有品尝过的菜肴,不知如何吃,可询问服务员。
参加招待会,最好不要单独一人埋头吃喝,应该尽量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同可以交谈的人在一起,边吃边聊。
多交谈,多了解新信息、新情况,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有助于拓展事业。
左右谁为尊中外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