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胃脘痛48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甘肃中医》 02 20 年第 1 卷第4 5 期
三合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胃晚痛4 例疗效观察 8
刘明兰 ’ , 张志明2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 700;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02 ) 1 3002 300
关键词: 院痛 / 胃 中药疗法; 三合汤; 治疗
中图分类号:263 R5.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465 ( 2 -020 B 10-82 0 ) 03-2 2 0 0 4
腹部逆气, 二药合用, 既能清泄肺胃郁气, 又能防 止百合辛凉之性有碍中运,主治久病气血皆伤之 胃肮痛。另外, 百合富含柔质粘液和特异蛋一 能 白, 有效保护胃粘膜, 阻止胃酸对胃体细胞的刺激, 起 止痛生肌之效。 以上三方相合, 则既主气, 又主血, 既主寒, 又主滞, 治疗心腹诸痛, 既能治病, 又能益 人, 功效全面。正如焦老所说: 此方确是治疗胃 “ 脱痛的有效验方” 。 近年来,根据名老中医经验方治疗胃肮痛的 研究每可见诸报端, 但大多无固定方剂, 辨证分型 以及方药加减, 主方变化很大, 不仅后学者难以掌 握, 而且给临床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根据国家新 药审批办法,很难将其开发成为新药而大量投入 临床使用。 焦树德教授之三合汤, 对久治不愈的顽 固性胃脱痛, 从病机入手, 标本兼治, 攻补兼施, 开‘ 一方治一病之先河, 垂法于后人, 值得学习推广。
的8 例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6 1 临床资料 本组8 例均系本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6
其中门诊 7 例, 2 住院 1 例; 5 例, 3 例; 4 男 3 女 3 年 龄最小 1 岁, 9 最大 6 岁; 8 病程最短者 2 天, 0 最长 者 5 全部病例均因胃脱痞塞满闷而就诊, 年。 经胃 镜检查后诊断浅表性胃炎 5 例,萎缩性 胃炎 1 2 8 例, 功能性消化不 良1 例。 6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辨证分型治疗,部分病例结合胃 镜检查所见进行微观辨证。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 如下所述。
芍 1 g属标热本寒者, 0 ; 去砂仁, 减高良姜为 5 g ,
加炒黄连 6 炒黄琴 9 大便色黑, g 、 g ; 潜血阳性 者, 及粉9g生藕节 1- g茜草炭 1 g 加白 、 53 、 -0 2 ; 胃阴不足者, 减高良 姜为 3 去砂仁, g , 加沙参 9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 机体外感寒气, 内伤饮食, 情志 不调, 劳倦过度等因素, 可伤及脾胃, 使脾气受伐, 运化无力, 脾升胃降失和, 后天之本失能, 气血生 化无源, 致气血双虚; 寒邪内侵, 胃体失养, 不通则 痛; 肝气不疏, 气机不利, 气滞血癖; 加之失治误 治, 病久入络; 终致气血同病, 虚实夹杂, 缠绵难 愈, 日久还可形成有形之积, 致癌生变而形成顽固 性胃肮痛。三合汤是由良附丸、 丹参饮、 百合汤三 方组成,其中良附丸主治肝郁而寒凝气滞之胃脱
万方数据
《 甘肃中医》 02 20 年第 1 卷第 4 5 期
辫证伦治胃瘩证8 例分析 1
杨彦生
( 甘肃省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 710 ) 381
关 键词: 瘩满/ 疗法; 中医 分型; 辫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263 R5.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465( 2 -030 B 10-82 0 ) 03-3 2 0 0 4
( 收稿 日期 20-01 ) 011-2
万方数据
胃痞或称痞满对胃痞辨证分 我科 98 型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
21 肝郁气滞型 此型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滞 .
或肝气横逆犯胃,胃失纳运而发病。症见胃脱饱 胀, 痞塞不适, 不思饮食, 暖气、 矢气则稍减, 情志 不畅则加重, 可伴见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 或两胁 胀痛, 大便秘结, 舌苔薄白, 脉弦。 胃镜下可见粘膜 以红相为主, 呈点、 片状充血, 或无异常。 治以疏肝 理气, 和胃通降。 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 白芍、 香附、 木香、 积壳、 郁金、 半夏、 陈皮、 佛手等。 若胀满疼痛并重者, 加用金铃子、 延胡索; 若肝郁 化火, 见口苦反酸, 苔薄黄, 粘膜充血明显或糜烂
者, 加黄连、 吴茱茱、 蒲公英 清火解郁行气; 如伴胃
脱刺痛为气滞兼有血癖, 久入络, 可选用董建华 先生的猾皮香虫汤治疗,药用炙刺渭皮,炒九香
虫, 炒五灵脂, 金铃子, 元胡, 制乳香, 制没药, 香
椽, 佛手等; 兼出血者加蒲黄炭、 三七粉、 乌贼骨等
痛, 方中香附辛味甘苦, 其性宣畅, 能通行十二经、 八脉之气, 兼入血分, 利三焦, 能“ 解六郁……止 心腹诸痛” 良 ; 姜辛热, 温胃散寒, 同香附则除寒 “ 祛癖; 。丹参饮是治疗心胸、胃院疼痛的有效良 方, 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寒, 可活癖血, 生新血, 通经 止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丹参还可改善微循环, 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抑制病原体及炎症反应和组 织异常增生, 促进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再生, H 对 P 有良 好的抑制作用; 檀香辛温, 为理气开郁之品, 调脾肺、 利胸隔, 可治心腹诸痛; 砂仁辛温, 行气调 中, 开胃醒脾而助消化; 三药相合, 以丹参功同四 物, 砂仁兼益肾, 理元气” “ “ , 引诸药归宿丹田” , 故对久久难愈之气滞血癖、 正气渐虚的胃院痛, 不 但能活癖止痛, 并能养血益肾, 调胃醒脾, 真可谓 病中肯繁。百合味甘性平, 主入肺胃, 补中益 能“ 气” “ 、 养五脏” 降泄肺胃郁气, , 肺气降, 胃气和, 则诸气俱调, 配辛温之乌药可温散肝肾冷气, 舒达
三合汤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焦树德教授的 经验方, 用于治疗久治不愈, 虚实寒热证交替互见
的胃脱痛, 良好的治疗效果。它由良附丸、 具有 百 合汤、 丹参饮三方组合而成, 故得名三合汤。笔者 自19 年至 20 年两年间以三合汤为主方治疗 99 01 顽固性胃脱痛 4 例, 8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 床资料
本组 4 例中男 2 例, 2 例; 8 5 女 3 治疗前均经
胃 镜检查, 其中确诊为浅表性胃炎1例, 0 萎缩性
胃炎 8 伴肠上皮化生 1 例, 例, 2 异常增生者 2 例, 肥厚性胃炎 3 胃粘膜脱垂 2 胃及十二指肠 例, 例, 溃疡4 幽门螺杆菌(P 阳性者 1 例。 例; () H 9 所选病 例均有长期胃肮部疼痛病史, 或剧痛、 或灼痛、 或 隐痛、 或胀痛, 大多服用或长期服用过治疗胃痛的 各种药物, 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暖气泛酸, 腹胀肠鸣, 消瘦乏力等症, 舌苔白或薄白, 脉象弦 或沉细弦, 大便或干或搪, 病程 3 8 虚实并 - 年, 见, 寒热夹杂, 气血皆病。 2 治疗方法 主方采用三合汤: 高良姜 6 1 g制香附 6 .0 , - 1 g 百合 3 g乌药 9 1 g丹参 3 g檀香 0 , 0 , -2 , 0 , ( 后下) . g砂仁 35 69 , - g 。每日 1 水煎取汁 剂, 30 , 0 m 饭后 1 L 小时, 3 分 次服, 每服 10 ,5 0 m 1 L 天为 1 疗程,待临床症状消失后改为丸剂或散剂 巩固治疗 3 个月。加减: 胃寒盛者, 减丹参为 2 0
3 .4 0 68 %
g加砂仁为6 高良 , g , 姜用 1 g再加吴茱英 5 0 ,
g干姜 3g若中湿不化者, 、 ; 加陈皮 1 g半夏 9 0 、 - 1 g获荃 1-5 木香69 肝郁犯胃者, 2 , 01 g 、 -g ; 轻
用高良 重用香附, 姜, 再加柴胡9g厚朴1 g白 、 0 、
B麦冬 6g知母 9g 白薇 1 g 结合胃镜所示, 、 、 、 0 。 如胃粘膜充血、 水肿糜烂, 分泌物较多者, 加仙鹤 草、 蒲公英; 胆汁返流者, 加旋覆花、 代储石; 胃粘 膜脱垂者, 加太子参、 生黄蔑; 胃腺体萎缩者, 加木 瓜、 乌梅; 病理诊断有异常化生或增生者, 白花 加 蛇舌草、 山慈姑、 生黄茂; 溃疡或合并溃疡者, 加白 及粉;P H 阳性者可加蒲公英、 三七粉、 黄琴。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 18 年全国内科脾胃病学 . 94 术会议制定的“ 胃院痛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症 状完全消失, 半年内不复发, q 里 胃镜R 化检查基本 恢复正常; 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 半年 内不复发, 胃镜及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 临床症状好转,半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明显减 轻, 持续时间短, 胃镜及理化检查好转; 无效: 临床 症状及理化检查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治愈 1 例, 54%显效 2 . 7 占3.1; 2 例, 58%好转 9 占1.5; 占4.3; 例, 87%无效0 总 例。 有效率 10 ,胃镜有效率 8.0 ,病理有效率 0% 76% 6. , 8 7%H 根除率 6.3, 0 P 60% 33 治疗后复发情况 半年至 1 . 年后, 复发者 7 例, 复发率为 1. , 45%H 复转阳者 7 复发率为 8 P 例,
三合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胃晚痛4 例疗效观察 8
刘明兰 ’ , 张志明2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 700;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02 ) 1 3002 300
关键词: 院痛 / 胃 中药疗法; 三合汤; 治疗
中图分类号:263 R5.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465 ( 2 -020 B 10-82 0 ) 03-2 2 0 0 4
腹部逆气, 二药合用, 既能清泄肺胃郁气, 又能防 止百合辛凉之性有碍中运,主治久病气血皆伤之 胃肮痛。另外, 百合富含柔质粘液和特异蛋一 能 白, 有效保护胃粘膜, 阻止胃酸对胃体细胞的刺激, 起 止痛生肌之效。 以上三方相合, 则既主气, 又主血, 既主寒, 又主滞, 治疗心腹诸痛, 既能治病, 又能益 人, 功效全面。正如焦老所说: 此方确是治疗胃 “ 脱痛的有效验方” 。 近年来,根据名老中医经验方治疗胃肮痛的 研究每可见诸报端, 但大多无固定方剂, 辨证分型 以及方药加减, 主方变化很大, 不仅后学者难以掌 握, 而且给临床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根据国家新 药审批办法,很难将其开发成为新药而大量投入 临床使用。 焦树德教授之三合汤, 对久治不愈的顽 固性胃脱痛, 从病机入手, 标本兼治, 攻补兼施, 开‘ 一方治一病之先河, 垂法于后人, 值得学习推广。
的8 例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6 1 临床资料 本组8 例均系本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6
其中门诊 7 例, 2 住院 1 例; 5 例, 3 例; 4 男 3 女 3 年 龄最小 1 岁, 9 最大 6 岁; 8 病程最短者 2 天, 0 最长 者 5 全部病例均因胃脱痞塞满闷而就诊, 年。 经胃 镜检查后诊断浅表性胃炎 5 例,萎缩性 胃炎 1 2 8 例, 功能性消化不 良1 例。 6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辨证分型治疗,部分病例结合胃 镜检查所见进行微观辨证。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 如下所述。
芍 1 g属标热本寒者, 0 ; 去砂仁, 减高良姜为 5 g ,
加炒黄连 6 炒黄琴 9 大便色黑, g 、 g ; 潜血阳性 者, 及粉9g生藕节 1- g茜草炭 1 g 加白 、 53 、 -0 2 ; 胃阴不足者, 减高良 姜为 3 去砂仁, g , 加沙参 9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 机体外感寒气, 内伤饮食, 情志 不调, 劳倦过度等因素, 可伤及脾胃, 使脾气受伐, 运化无力, 脾升胃降失和, 后天之本失能, 气血生 化无源, 致气血双虚; 寒邪内侵, 胃体失养, 不通则 痛; 肝气不疏, 气机不利, 气滞血癖; 加之失治误 治, 病久入络; 终致气血同病, 虚实夹杂, 缠绵难 愈, 日久还可形成有形之积, 致癌生变而形成顽固 性胃肮痛。三合汤是由良附丸、 丹参饮、 百合汤三 方组成,其中良附丸主治肝郁而寒凝气滞之胃脱
万方数据
《 甘肃中医》 02 20 年第 1 卷第 4 5 期
辫证伦治胃瘩证8 例分析 1
杨彦生
( 甘肃省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 710 ) 381
关 键词: 瘩满/ 疗法; 中医 分型; 辫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263 R5.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465( 2 -030 B 10-82 0 ) 03-3 2 0 0 4
( 收稿 日期 20-01 ) 011-2
万方数据
胃痞或称痞满对胃痞辨证分 我科 98 型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
21 肝郁气滞型 此型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滞 .
或肝气横逆犯胃,胃失纳运而发病。症见胃脱饱 胀, 痞塞不适, 不思饮食, 暖气、 矢气则稍减, 情志 不畅则加重, 可伴见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 或两胁 胀痛, 大便秘结, 舌苔薄白, 脉弦。 胃镜下可见粘膜 以红相为主, 呈点、 片状充血, 或无异常。 治以疏肝 理气, 和胃通降。 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 白芍、 香附、 木香、 积壳、 郁金、 半夏、 陈皮、 佛手等。 若胀满疼痛并重者, 加用金铃子、 延胡索; 若肝郁 化火, 见口苦反酸, 苔薄黄, 粘膜充血明显或糜烂
者, 加黄连、 吴茱茱、 蒲公英 清火解郁行气; 如伴胃
脱刺痛为气滞兼有血癖, 久入络, 可选用董建华 先生的猾皮香虫汤治疗,药用炙刺渭皮,炒九香
虫, 炒五灵脂, 金铃子, 元胡, 制乳香, 制没药, 香
椽, 佛手等; 兼出血者加蒲黄炭、 三七粉、 乌贼骨等
痛, 方中香附辛味甘苦, 其性宣畅, 能通行十二经、 八脉之气, 兼入血分, 利三焦, 能“ 解六郁……止 心腹诸痛” 良 ; 姜辛热, 温胃散寒, 同香附则除寒 “ 祛癖; 。丹参饮是治疗心胸、胃院疼痛的有效良 方, 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寒, 可活癖血, 生新血, 通经 止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丹参还可改善微循环, 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抑制病原体及炎症反应和组 织异常增生, 促进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再生, H 对 P 有良 好的抑制作用; 檀香辛温, 为理气开郁之品, 调脾肺、 利胸隔, 可治心腹诸痛; 砂仁辛温, 行气调 中, 开胃醒脾而助消化; 三药相合, 以丹参功同四 物, 砂仁兼益肾, 理元气” “ “ , 引诸药归宿丹田” , 故对久久难愈之气滞血癖、 正气渐虚的胃院痛, 不 但能活癖止痛, 并能养血益肾, 调胃醒脾, 真可谓 病中肯繁。百合味甘性平, 主入肺胃, 补中益 能“ 气” “ 、 养五脏” 降泄肺胃郁气, , 肺气降, 胃气和, 则诸气俱调, 配辛温之乌药可温散肝肾冷气, 舒达
三合汤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焦树德教授的 经验方, 用于治疗久治不愈, 虚实寒热证交替互见
的胃脱痛, 良好的治疗效果。它由良附丸、 具有 百 合汤、 丹参饮三方组合而成, 故得名三合汤。笔者 自19 年至 20 年两年间以三合汤为主方治疗 99 01 顽固性胃脱痛 4 例, 8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 床资料
本组 4 例中男 2 例, 2 例; 8 5 女 3 治疗前均经
胃 镜检查, 其中确诊为浅表性胃炎1例, 0 萎缩性
胃炎 8 伴肠上皮化生 1 例, 例, 2 异常增生者 2 例, 肥厚性胃炎 3 胃粘膜脱垂 2 胃及十二指肠 例, 例, 溃疡4 幽门螺杆菌(P 阳性者 1 例。 例; () H 9 所选病 例均有长期胃肮部疼痛病史, 或剧痛、 或灼痛、 或 隐痛、 或胀痛, 大多服用或长期服用过治疗胃痛的 各种药物, 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暖气泛酸, 腹胀肠鸣, 消瘦乏力等症, 舌苔白或薄白, 脉象弦 或沉细弦, 大便或干或搪, 病程 3 8 虚实并 - 年, 见, 寒热夹杂, 气血皆病。 2 治疗方法 主方采用三合汤: 高良姜 6 1 g制香附 6 .0 , - 1 g 百合 3 g乌药 9 1 g丹参 3 g檀香 0 , 0 , -2 , 0 , ( 后下) . g砂仁 35 69 , - g 。每日 1 水煎取汁 剂, 30 , 0 m 饭后 1 L 小时, 3 分 次服, 每服 10 ,5 0 m 1 L 天为 1 疗程,待临床症状消失后改为丸剂或散剂 巩固治疗 3 个月。加减: 胃寒盛者, 减丹参为 2 0
3 .4 0 68 %
g加砂仁为6 高良 , g , 姜用 1 g再加吴茱英 5 0 ,
g干姜 3g若中湿不化者, 、 ; 加陈皮 1 g半夏 9 0 、 - 1 g获荃 1-5 木香69 肝郁犯胃者, 2 , 01 g 、 -g ; 轻
用高良 重用香附, 姜, 再加柴胡9g厚朴1 g白 、 0 、
B麦冬 6g知母 9g 白薇 1 g 结合胃镜所示, 、 、 、 0 。 如胃粘膜充血、 水肿糜烂, 分泌物较多者, 加仙鹤 草、 蒲公英; 胆汁返流者, 加旋覆花、 代储石; 胃粘 膜脱垂者, 加太子参、 生黄蔑; 胃腺体萎缩者, 加木 瓜、 乌梅; 病理诊断有异常化生或增生者, 白花 加 蛇舌草、 山慈姑、 生黄茂; 溃疡或合并溃疡者, 加白 及粉;P H 阳性者可加蒲公英、 三七粉、 黄琴。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 18 年全国内科脾胃病学 . 94 术会议制定的“ 胃院痛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症 状完全消失, 半年内不复发, q 里 胃镜R 化检查基本 恢复正常; 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 半年 内不复发, 胃镜及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 临床症状好转,半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明显减 轻, 持续时间短, 胃镜及理化检查好转; 无效: 临床 症状及理化检查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治愈 1 例, 54%显效 2 . 7 占3.1; 2 例, 58%好转 9 占1.5; 占4.3; 例, 87%无效0 总 例。 有效率 10 ,胃镜有效率 8.0 ,病理有效率 0% 76% 6. , 8 7%H 根除率 6.3, 0 P 60% 33 治疗后复发情况 半年至 1 . 年后, 复发者 7 例, 复发率为 1. , 45%H 复转阳者 7 复发率为 8 P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