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同步优化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川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六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川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四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不是唐代的诗人是( )A、孟浩然B、张九龄C、陈子昂D、柳永【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通史巨著,叙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它是( )A、《论语》B、《史记》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是( )A、《送子天王图》B、《清明上河图》C、《秋郊饮马图》D、《步辇图》【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恩格斯曾经说过: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是( )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D、宋朝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了许多书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作品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它的作者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王羲之D、王献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辛弃疾的词婉约中带豪放,以完成统一大业和歌颂征战为基调。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中国古代人才济济,名臣名将闪耀历史长河。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夏、商、周时期,我国先民们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目的是()。
A.掌握自然现象B.准备祭祀活动C.了解民俗民情D.安排农业生产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歌谣简洁地描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3.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疾病诊断方法的古代名医是()。
A.李冰B.黄帝C.炎帝D.扁鹊知识点二甲骨文与青铜器4.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该文字是()。
A.甲骨文B.陶文C.玉石文D.金文5.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2023·新疆中考)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知识点三《诗经》和“楚辞”7.夏商周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离骚》8.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其代表作《离骚》,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这位爱国诗人是()。
A.屈原B.李白C.王维D.杜甫能力提升9.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
据此可知()。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B.汉字全来源于象形字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D.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10.(2023·江苏扬州中考)《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图片。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自主学习1.造纸术发明以前。
人们通常用或做书写材料。
2.时期,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
3.张仲景是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4.华佗擅长和,华佗被人们誉为“”。
5.《》成书于时期,它总结了到的数学成就。
6.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基础巩固7.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①羊皮②竹木简③树皮①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8.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C.使造纸原料容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9.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这充分表明(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③造纸的目的是为了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制造的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10.下列表述准确无误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11.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丝织技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造纸术12.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是( )A.扁鹊与张仲景B.扁鹊与华佗C.张仲景与华佗D.李时珍与华佗13.《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 )A.药王B.医祖C.“医圣”D.炼丹家14.河南省南阳市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这位医学家是( ) A.张仲景B.华佗C.蔡伦D.孙思邈15.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采用四诊法B.制成了全身麻醉药C.写出了第一本完整的药物学著作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16.下列对华佗的介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素材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

对欧洲火器制造 和作战方式产生 巨大影响,推进 了欧洲社会变革
。
2/2
领先世界科学技术
思维导图
1/2
北宋时匠人毕 昇
后又创造了木活 字,元代王祯创 造了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出现
铜活字印刷术
对人类文明发展 产生了洲
汉代利用天然磁 铁做指南工具叫
“司南” 宋代创造了罗盘
北宋末年,中国 海船上开始使用
指南针 阿拉伯商人将指 南针传到阿拉伯 国家,后传到欧
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 远洋航海技术发
展
时间 、创 造者
发展
意义
传输 创造
应用 传输
影响
活字 印刷 术创 造
宋元时 期科技
指南针 创造及 应用
创造
唐朝时,人们 已经创造了火
药
应用
宋代开始利用 到军事领域
火药 创造 及应 用
火药 武器
传输
意义
人们制成爆炸 性武器、管型 火器。元朝创
造了火铳
在13世纪传入阿 拉伯地域,14世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导学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导学提纲一、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时发明。
2.活字印刷术:(1)时间:北宋。
(2)发明人:。
(3)发展:元代王祯发明。
3.影响:对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保存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4.传播:先后东传至朝鲜和,西传至欧洲,欧洲直到年,德意志人谷登堡才开始用活字印刷《圣经》。
二、指南针1.“司南”:时,人们发现磁石具有指极的特性,制成了“司南”。
2.指南针:北宋时我国发明了,并开始用于航海,开创了的新纪元。
3.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
12世纪,指南针经传入欧洲。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三、火药(1)发明: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2.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宋元时期,火器应用已很广泛。
3.传播:13—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影响:火器广泛用于军事后,战争进入时代。
四、四大发明的影响造纸术、、指南针和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巩固训练“当代毕昇”。
那么,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2.某某某某的王超辉先生,一直坚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木活字印刷术。
长方形小木框里,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厘米见方的小棠梨木块。
每个小木块上,都刻着一个反写的老宋体汉字,曲线柔美、古雅动人。
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3.历史文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列文物对我们了解宋元海外贸易兴盛有帮助的是()4.中国的罗盘针、印刷术、火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5.《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的应用()“战争之神”,在近现代各种战争中都大显神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练习一、选择题1.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A.拓印刻石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6.“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8.《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9.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属于宋朝时期的有()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③火药的广泛应用④造纸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10.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的发明②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张衡发明地动仪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1.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对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的一项是()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12.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13.阅读图片,这些火器广泛用于战争是从下列哪一时期开始的()A.隋唐B.宋元C.明朝D.清朝14.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它”指()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1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学案:第12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无答案)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导学指要】1.课标要求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学法指导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3.概念解读司南: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
居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参考答案:①隋唐②毕昇③司南④阿拉伯⑤炼丹家们⑥军事⑦13-14【基础过关】一、单项选择题1.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l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2.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东汉时,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祖冲之3.中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促进了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5.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活字印刷术的场景,这一场景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沈括B.李春C.蔡伦D.毕昇参考答案:CAADD【思维提升】二、判断题.请仔细观察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期末综合训练(一)

期末综合训练(一)(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存,该遗址发现大量距今约9000—7500年的遗迹、遗物,如古墓葬、房址、陶窑、石铲、石镰、石磨盘、石杵等。
据此推测,该聚落()。
A.居民过着定居生活B.已经产生文字C.社会分化严重D.出现阶级国家2.商朝附属国中的多数国君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时常反叛商王,而西周利用分封制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笼络宗亲,奖赏功臣B.稳定统治,巩固疆土C.扩大疆域,增强实力D.控制诸侯,发展经济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等。
这说明甲骨文()。
A.反映了书法发展历程B.反映了汉字演变进程C.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D.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4.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巨型器物。
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5.《周礼·考工记》记载:“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学者对殷墟出土的编钟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记载。
这表明()。
A.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超B.古人擅长理论指导实践C.青铜器常作为礼器使用D.商周青铜器以乐器为主6.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较之西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对农田深耕细作,耕地面积和粮食亩产粮大大增加。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耧车等播种工具的出现B.纺轮的应用C.采用刀耕火种生产方式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7.(2023·北京中考)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8.(2023·山东聊城中考)“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5)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本纪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老师: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内容另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探究法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造纸术的发明1.某同学在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时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
与该工艺流程相关的发明是()。
A.中医学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2.《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蔡侯”的“恩惠”主要体现在()。
A.改进了造纸术B.创造出文字C.发明了造纸术D.发明了弓箭知识点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3.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名医是()。
A.主父偃B.张仲景C.华佗D.董仲舒4.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又创编了“五禽戏”的著名医学家是()。
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宋应星5.下列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的是()。
A.《伤寒杂病论》B.《九章算术》C.《诗经》D.《史记》知识点三司马迁与《史记》6.《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B.班超C.张仲景D.张角知识点四道教和佛教7.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太平道D.五斗米道能力提升8.《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华佗对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据此,可知华佗()。
A.发明了“麻沸散”B.擅长外科手术C.提倡劳动锻炼D.总结了中国药物学成就9.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思维拓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优化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优化设计七年级下册历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各个朝代的主要特点以及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下面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优化设计参考内容。
1. 设计主题在给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主题时,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如“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伟大人物”、“中外历史比较与交流”等等。
主题的选择应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设计目标在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教学设计中,目标的设定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所列举的是一些可以考虑的学习目标:- 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朝代的时间和主要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如古人的礼仪文化、科学技术、思想家等;- 掌握一些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史记》中的一些故事;- 学会进行历史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培养历史思维和文化自觉。
3.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以下教学内容:- 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汉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文化艺术;- 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变迁;- 觉悟与斗争: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 古代的科技成就与思想家。
4. 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必需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学习: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和讨论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探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视频资源利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有教育价值和启发性的历史纪录片、动画等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 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人物和事件。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官渡之战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该材料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此战役()。
A.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B.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C.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知识点二赤壁之战3.《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与这些故事有关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4.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促进了曹操对北方的统一B.推翻了秦朝残暴的统治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形成了南北分立的局面知识点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5.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6.“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所能预见的。
”这句话中的“臣下”是()。
A.霍去病B.诸葛亮C.周瑜D.商鞅能力提升7.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8.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D.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9.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
陆虎: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二、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齐民要术》中的耕作技术: 2.《齐民要术》中的栽培技术:
九月、十月中,于墙南日阳中掘作坑,深 四五尺。取杂菜种别布之,一行菜一行土, 去坎一尺许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经冬, 须即取,粲然与夏菜不殊。 ——《齐民要术》
请问: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得知,在农业 生产方面,《齐民要术》在哪方面做出 了专业性的指导?
综合性、完整性
北宋天圣(公元1023──1031年)年间,皇家藏 书馆“崇文院”正式刊印《齐民要术》,颁发各 地劝农官员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 元、明、清的四大农书──《农桑辑要》、王祯 《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无不 以《齐民要术》的体例为参考,以《齐民要术》 的材料为基本材料。
书名套用《齐民要术》格式的,有《山居要术》 《齐民要书》《齐民四术》《治生要术》等。
祖冲之:3.1415926<π<3.1415927
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 π =3927/1250 =3.1416 约200年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 3.1415926<π<3.1415927 约1000年 阿尔· 卡西: (公元1424年) π =3.14159265358979325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
东莞 东华中学
陆虎
古代马车壁画
秦半两钱样式
王莽时期量器—“嘉量”
天坛鸟瞰图
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请问:在古代,我们是如何解决生活中有 关“
圆”的大小与规格的实际问题的呢?
第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七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历史答案

七年级上册优化设计历史答案
1. 七年级上册的优化设计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美国设计师威廉·贝克(William P. Beck)发明了优化设计(Optimal Design)理论,他将设计的最优性作为设计的核心,提出了设计的最优化思想,即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设计的效率。
2. 优化设计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科学家贝尔(Bell)提出了“优化设计与计算机仿真”(Optimal Design and Computer Simulation)的概念,他提出了利用计算
机仿真技术来实现优化设计的思想,这一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优化设计理论进
一步发展,美国科学家贝尔(Bell)提出了“数字优化设计”(Digital Optimal Design)的概念,他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
来实现优化设计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优化设计
理论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美国科学家贝尔(Bell)提出了“多
目标优化设计”(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的概念,他
提出了在多目标优化设计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优化设计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期中综合训练

期中综合训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历史学者的推断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女娲造人的传说D.纪录片《人类起源》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稻秆堆积物,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遗存,可实证我国六七千年前()。
A.远古人类的产生B.原始农业的兴起C.盘古传说的真实D.早期国家的建立3.某班同学对史前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题目,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北京人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B.《河姆渡遗址:杂交水稻的源远流长》C.《半坡遗址:领略半地穴式建筑的智慧》D.《神话与传说:历史研究的可靠依据》4.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学家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
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的都城。
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
A.国人暴动B.西周王朝被灭C.商汤灭夏D.尧传位给舜5.制作历史知识示意图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
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阪泉之战”对战双方的是()。
6.相传神农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曾经经历母系社会;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记载了人类学会利用火的重大进步。
材料表明()。
A.关于上古的传说都是真实可信的B.神话传说是研究远古社会的第一手史料C.神话传说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神话传说的创作源于人民群众的艺术想象7.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是()。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了世袭制C.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8.关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解释最确切的一项是()。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一、七年级历史(上册)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青铜文明。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周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通过分封制,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的繁荣。
- 春秋战国的分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476年),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期末综合训练(二)

期末综合训练(二)(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考古发掘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B.《史记》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
运用下列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炎黄联盟D.早期国家产生3.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量众多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这些考古发现()。
A.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B.说明玉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C.印证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D.体现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4.见下图所示文物及其铭文,有周康王赐予一个叫“盂”的贵族器物和人口、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信息。
该史料可用于认识西周实行的()。
西周“大盂鼎”及其铭文拓片(部分)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度D.刺史制度5.甲骨文已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记忆是()。
A.远古的人类遗迹B.夏朝的早期城市C.商朝的社会生活D.秦末动荡的社会6.公元前527年,周天子王后去世举办丧礼,晋国派籍谈等参加,周王问晋国为何没有进贡,籍谈说晋国从来没有受过恩惠,因而没有进贡明器。
于是,周王列举历代周王室恩赐给晋国的明器,并说籍谈忘了他掌管典籍的祖先!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数典忘祖”。
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B.等级制度彻底瓦解C.王室衰微D.战国七雄势力强大7.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全社会的潜力。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发展经济B.争权夺利C.打败孙权D.统一全国2.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走向局部统一B.经济持续发展C.民族不断交融D.各地群雄并起3.《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贾诩传》载为“奉天子以令天下”,《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三嗣主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表明()。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4.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局部)”,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曹魏D.西晋5.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通过清乐来加强统治B.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C.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D.南朝的清乐成为主流6.(2023·山东滨州中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7.(2023·安徽中考)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
这反映当时()。
A.商业贸易活动频繁B.长期分裂的局面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废除8.(2023·山东临沂中考)“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秦的暴政1.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商鞅变法知识点二陈胜、吴广起义2.贾谊的《过秦论》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起义C.刘邦起义D.国人暴动知识点三秦朝的灭亡3.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2万楚军,同30万秦军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性战役。
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涿鹿之战4.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当时,“秦朝的统治者”所投降的起义军领导者是()。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5.秦朝前后仅存在十几年,二世而亡,教训极为深刻。
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秦二世昏聩无能B.施行暴政C.项羽骁勇善战D.陈胜、吴广起义能力提升6.秦朝时期,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这首童谣说明了()。
A.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B.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C.童谣导致秦朝灭亡D.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最能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比较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们法治观念淡薄D.法律非常严苛8.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反抗秦暴政的农民起义。
据此可以判断该起义发生在()。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前3世纪末期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前2世纪末期思维拓展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史记·陈涉世家》材料二——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024版新教材
课程目标
2022版新课标
素养目标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 文化和科技成就,如 司马迁与《史记》、 蔡伦与造纸术、张仲 景与《伤寒杂病论》
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理解华 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的原因。
3.纸的改进
是谁改进了造纸术?怎样改进的?
因卷入权力斗争而自杀身亡。蔡伦曾主管宫 内御用器物和手工作坊,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 经验,制造出低廉优质的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
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
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东晋)当时不但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教的兴
起也耗去大量纸张。
纸的使用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医学、数学与 农学的成就
秦汉时期医学、数学和农学取得了怎 样的成就?
贰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壹 造纸术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演变
纸问世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战国时代
甲骨
竹 简 古埃及的书写材料:纸草、泥版
青铜器 ➢ 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
丝
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 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
西
汉
早
期
麻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位的人。
2.贾思勰写成《》这部农书,书中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国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
3.《》是我国现存的第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史上的优秀著作。
4.在前人所著《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写成《》一书。
5.《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学著作,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和价值。
6.2018年,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金怡濂,假设此奖项在中国南朝时就有,则当之无愧的是( )
A.蔡伦B.祖冲之
C.郦道元D.贾思勰
基础巩固
7.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刘歆B.刘徽
C.何承天D.祖冲之
8.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已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
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
A.圆的周长与半径
B.圆的半径与直径
C.圆的周长与面积
D.圆的周长与直径
9.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数值,比欧洲人早( )
A.800年B.约1000年
C.1800多年D.2000多年
10.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以我国古代祖冲之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是因为他( )
A.第一次精确计算出圆周率
B.设计制造出水碓磨
C.造出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D.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11.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生活在( )
A.北朝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D.南朝
12.农学家贾思勰写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
书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13.右图名著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贾思勰
14.《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
作,肯定会劳而无功。
这一段话反映了贾思勰的什么主张( ) A.因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15.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是( )
A.中国B.英国
C.美国D.加拿大
16.下列著作由北魏人撰写的是( )
①《缀术》②《水经注》③《齐民要术》④《神灭论》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17.《水经注》是一部记载( )
A.全国主要河流的专著
B.全国主要河流发源地的专著
C.江河流经地区地理情况的著作
D.江河流经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情况的著作
18.下列关于《水经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汉魏时期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B.作者参考了古代地理书籍
C.叙述重点是全国的水道系统
D.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述过的河流
19.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光等情况就要阅读( )
A.《肘后备急方》B.《论衡》
C.《三国志》D.《水经注》
20.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生活在( )
A.东晋B.北魏
C.南朝D.西晋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
A.农作物栽培方法
B.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C.介绍渔业生产方法
D.调整产业结构
22.下列搭配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水经注》
B.贾思勰——《兰亭序》
C.祖冲之——《九章算术》
D.顾恺之——《齐民要术》
23.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
A.医学家B.数学家
C.文学家D.农学家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祖冲之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后世影响很大
C.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D.上述三人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25.关于郦道元的《水经注》,下面有一段简短的对话:陈飞:“一说到《水经注》这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就知道它是关于水系的,与山没有关系。
”
胡翔:“你说得不完全对。
《水经注》以水道系统为纲,以作注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我国当时的主要江河。
由于我国的江河大多发源于山地,长江、黄河等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常说‘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山’‘山水相连’‘高山流水’。
我敢肯定地说,《水经注》在介绍水系的同时,会向我们介绍与水系相连的大山。
你怎么能说《水经注》与山没有关系呢?你犯了一个望文生义的错误。
”
请完成:
(1)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2)你如何评价《水经注》这部著作?
创新升华
26.阅读下列材料: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他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请完成:
(1)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2)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他总结北方人民的生产经验而写的一部著作是什么?
(3)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答案: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自主学习
1.祖冲之七
2.齐民要术北
3.齐民要术一农学
4.水经注
5.地理文学史学
6.B解析:所给选项中,蔡伦是东汉人,郦道元和贾思勰都是北朝人,只有祖冲之生活在南朝。
基础巩固
7.D解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8.D
9.B解析: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O年。
10.D解析: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11.D解析: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12.B解析: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写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13.D
14.A
15.A解析:从《水经注》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16.C解析: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成了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北魏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写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17.D解析:《水经注》详细地记录了1250多条大河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风土人情等内容。
18.A解析: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成了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该书重点论述了全国的水道系统,记述了许多新河流。
1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杰出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内容的准确认识。
A项属于医学书籍,B项是哲学著作,C项是历史著作。
20.B
21.D解析:《齐民要术》介绍了农作物栽培方法、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渔业生产方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但没有涉及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容。
22.A
23.D解析: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2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准确掌握。
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不是
农学家。
25.参考答案:(1)胡翔是对的。
原因略。
(2)《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主要成就。
创新升华
26.参考答案:(1)贾思勰。
(2)北魏。
《齐民要术》。
(3)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及其主要著作《齐民要术》的准确记忆能力。
首先应判断出材料属于《齐民要术》的内容,然后再回答其作者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