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 血糖调节-2020-2021学年高二《高中生物》11月刊(同步课堂必刷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9 血糖调节
一、单选题
1.(2020·湖北期中)下列有关血糖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取有活性的胰岛素
B.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C.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
D.糖尿病人与正常人相比,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降低,所以排尿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机体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原理是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糖糖。
胰腺中还存在外分泌部,可以产生胰蛋白酶。
【详解】
A、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新鲜的胰腺研磨液中含有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A错误;
B、葡萄糖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氧化分解,场所是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B错误;
C、胰岛可以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故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C正确;
D、糖尿病人由于血糖高,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导致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2.(2020·福建福州·期中)某研究小组为了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分别选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浓度均为0.9g/L)均分三组,编号A、B、C,分别同时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仅进行A、B组实验即可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存在升高血糖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比胰高血糖素明显
C.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关系
D.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由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从图示可看出,该实验设计了3组,C组为对照组,A、B组为实验组。
2、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A组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B组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详解】
A、仅A、B组实验不可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存在升高血糖的作用,还需要对照组,如C组注射的生理盐水,恢复的最慢,起对照作用,A错误;
B、当同时注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实验过程中,在1小时内,胰高血糖素比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但1小时后,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比胰高血糖素明显,B错误;
C、与C组对照,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血糖升高,具有协同关系,C正确;
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效,所以血糖的稳定需要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共同作用,D错误。
故选C。
3.(2020·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期中)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糖原和肝糖原均可发生②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的实现
C.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的实现
D.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的实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
A、②表示糖原的分解,因为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所以②不能在肌肉细胞中发生,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的激素,而促进①、③过程会使血糖含量升高,B 错误;
C、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可以加速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因此可以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会使血糖含量降低,C正确;
D、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而促进④过程会使血糖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C。
4.(2020·长春市第五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④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③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调节①过程
D.胰岛素抑制④、⑤、⑥等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
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
A、④过程表示血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④过程均可发生,A正确;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会促进③过程,B错误;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可促进④⑤⑥⑦过程,抑制②③过程,C错误;
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可促进④⑤⑥⑦过程使血糖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A。
5.(2020·长春市第五中学期中)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恢复常态,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详解】
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就会患糖尿病。
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但当给正常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体内的葡萄糖快速分解或是合成糖原,造成小白鼠的体内葡萄糖的含量急剧降低,不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小白鼠就会出现休克现象,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葡萄糖,供给小白鼠足够的能量。
故选D。
6.(2020·河北邯郸·期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D.肾上腺分泌的某种激素能促进②的部分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
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
A、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转化为血糖,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②和③过程,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B错误;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C错误;
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促进②的部分过程,即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含量上升,D正确。
故选D。
7.(2020·山东期中)冬天某同学没吃早饭,到上午第四节课时他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B.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
C.该同学血糖浓度低导致大脑供能不足故而学习效率低下
D.该同学体内的胰岛素随血液定向运输至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
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详解】
A、没吃早饭,血糖较低,能量供应不足,与甲状腺激素无关,A错误;
B、血糖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利用血糖,因此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错误;
C、大脑思考也需要能量,该同学血糖浓度低导致大脑供能不足故而学习效率低下,C正确;
D、血液运输胰岛素达到全身细胞,而不是定向运输,D错误。
故选C。
8.(2020·浙江绍兴·月考)为了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实验人员选取了一群生理状态相当的实验兔,分为甲、乙、丙三组。
实验处理和结果记录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组兔子血糖的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b>c>a
B.乙组兔子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高于丙组
C.甲组兔子会因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
D.如继续给乙组兔子注射胰岛素溶液,血糖浓度的平均值会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受体抑制剂,因变量为相同时间后血糖平均浓度。
其中丙组为对照实验。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甲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最低,乙组注射胰岛素受体抑制剂,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血糖浓度高于丙组,所以三组兔子血糖的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b>c>a,A正确;
B、乙组注射胰岛素受体抑制剂,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血糖浓度高于丙组,高血糖刺激使胰岛B细胞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所以乙组兔子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高于丙组,B正确;
C、甲组注射胰岛素,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兔子会因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C正确;
D、由于乙组注射的是胰岛素受体抑制剂,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所以继续给乙组兔子注射胰岛素溶液,血糖浓度也不会下降,D错误。
故选D。
9.(2020·山西省古县第一中学期中)下图为一健康人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
B.BC段血糖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
C.BC段胰岛素通过加快血糖去向降低血糖
D.C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C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以升高
血糖浓度。
【详解】
A、AB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A错误;
B、BC段血糖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B错误;
C、BC段胰岛素通过加快血糖去向降低血糖,C正确;
D、C点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了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进入血液,D错误。
故选C。
10.(2020·海淀·北京育英中学期中)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只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激素
B.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C.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
D.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糖的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的增多: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④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A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升高。
【详解】
A、胰岛细胞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
B、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C错误;
D、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除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D错误。
故选B。
11.(2020·黑龙江佳木斯一中期中)在人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下列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是人体内
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详解】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
B、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细胞代谢利用葡萄糖,使机体产热增加,B错误;
C、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促进个体发育,C错误;
D、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去路,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
故选A。
12.(2020·河南南阳·期中)如图为甲、乙两人饭后血糖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健康人体血糖的浓度维持在0.8~1.2 g/L
B.饭后1 h内,两人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均减少
C.饭后2 h内,两人体内肝糖原的合成量均增多
D.与乙相比,甲体内胰岛素的浓度较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使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详解】
A、健康人体血糖的浓度维持在0.8~1.2 g/L,A正确;
B、饭后1 h内,血糖升高,两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均减少,B正确;
C、饭后2 h内,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两人体内肝糖原的合成量均增多,C正确;
D、由图分析,甲明显属于高血糖患者(或糖尿病),乙是正常人,与乙相比,甲体内胰岛素的浓度较低,D错误。
故选D。
13.(2019·河南月考)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
B.胰高血糖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C.胰高血糖素主要受血糖含量的调节
D.胰岛素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
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
A、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含量的调节,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错误;
C、胰高血糖素主要受血糖含量的调节,C正确;
D、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错误。
故选C。
14.(2020·全国期中)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甲为激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胰岛B细胞既可感知血糖浓度变化也可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
B.图示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细胞的末端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
C.甲为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肝糖原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D.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减少血糖的来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降低时具有提高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二者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
A、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应答反应,对血糖浓度进行调节,同时它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A正确;
B、图示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细胞的末端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B正确;
C、甲为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C错误;
D、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减少血糖的来源,D正确。
故选C。
15.(2020·黑龙江大庆一中期中)下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A错误。
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B错误。
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
血糖浓度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正确。
考点:本题以“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中的应用层次。
16.(2020·湖南娄底·期中)图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
B.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号
C.图中胰岛细胞为胰岛B细胞
D.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感受刺激,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运输到肝脏及肌肉细胞,使得血糖下降。
血糖下降的信号反馈作用于胰岛细胞和下丘脑,是胰岛素水平下降。
【详解】
A、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即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A 错误;
B、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号,B正确;
C、图中胰岛细胞为胰岛B细胞,因为其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C正确;
D、据图分析,血糖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和胰岛细胞,进而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D正确。
故选A。
17.(2020·山东期中)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①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B.随着曲线②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单位时,血糖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mg/100mL。
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
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几种激素。
2.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还可促进脂肪分解。
3.本题的自变量是血浆胰岛素含量,包括胰岛B细胞的分泌量和体外注射剂量两部分;因变量是血糖含量,观测指标是血糖的补充速率和血糖的消耗速率。
胰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横坐标从左到右,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说明血糖浓度从高到低,血糖的补充速率逐渐下降和血糖的消耗速率升高也加以印证。
【详解】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①血糖消耗速率的上升,血液中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加快,A正确;
B、胰岛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②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B正确;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3.8mg/kg·min,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活跃状态,但作用效果为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D正确。
故选C。
18.(2020·海淀·北京育英中学期中)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细胞,合成肝糖原和脂肪等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同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糖低于正常水平,可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使血糖降低。
【详解】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过程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通过②过程作用于肝脏,使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高血糖状态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细胞,合成肝糖原和脂肪等,B错误;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C错误;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
故选A。
19.(2020·广东其他)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炎热时,人在平静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详解】
A、人体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率加快,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生命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
B、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作为传递信息,并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加速糖原合成,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
D、炎热时,人在平静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慢,以减少产热,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