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新泰市(五四制)中部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五四制)中部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
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yòu)地有右侧登场。
B.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jiāng)的。
C.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D.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xié)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B.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设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珠两悉称
....,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
....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D.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
..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直盯着父亲看,看他一本正经
....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B.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C.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
....的事情。
D.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感
到自惭形秽
....。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C.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D.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岳阳楼记》中表现他伟大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C.《汤姆•索亚历险记》“铁钳甲虫戏弄小狗”的故事中,汤姆觉得去教堂做礼拜若能碰到点新鲜事儿还是挺有趣的。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它之所以引人入胜和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还因为它简洁平实的语言。
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7.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8.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9.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10.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淸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
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泙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
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
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
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
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夭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
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
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
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
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
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
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
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
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
毎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莱,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
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
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
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堿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
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
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
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3.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夕阳在山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今齐地/方千里
D.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环而攻之而.不胜
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
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
D.醒能述以.文者徒以.有先生也
17.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一片蔚蓝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欢乐。
1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而选择人间,看出他旷达乐观的胸怀。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表现了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思考。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20.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达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缠绵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句子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2.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请从“烦琐迷惘尴尬油然而生潸然泪下”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50个字)
七、基础知识综合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参与考察中国疫情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认为,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并强调“世界需要中国的经验。
”世卫组织建议,现在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要“认识到各国之间真正的团结与合作对于解决新冠肺炎的共同威胁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
当此之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国际社会、携手抗疫。
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努力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
中国及时向包括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引物和探针,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技术文件,开展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和方案。
在疫情基本控制后,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技术、物资,帮助他们共抗疫情。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总结性的句话,作为上面两段文字的结束。
八、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衣.以文绣_________(2)齐赵陪位于.前________
(3)王惊而问其故._________(4)啖.以枣脯_________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请以人君礼葬之。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26.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九、作文
27.作文
春风吹过,给山林留下一片葱翠;细雨洒过,给田园带来一派生机。
少年的你,又会给亲人、朋友,给校园、社会,给现在、将来留下些什么呢?
请以“我给留下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诡谲.(yòu)——(jué);故选A。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铢两悉称: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铢两: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悉:都;称:相当。
故本题选B。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
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招摇撞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欺诈蒙骗。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4.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句首的关联词语“不仅”应该在主语“我们”的后面。
B重复累赘,去掉“大约”或“左右”。
C正确。
D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企业”。
据此,答案为C。
点睛: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有误。
“单调”是“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的解释,句中解释应该用破折号,句末表示反问,应用问号。
本句正确的标点符号是: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文化和文学常识的把握。
D.《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同时还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首先,它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唯一目的。
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
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而是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情趣和诗意。
故“还因为它简洁平实的语言”这一说法有误;
故选D。
7.A
8.B
9.D
10.C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文章层次的划分。
①总写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②③具体写园林里的假山,④⑤⑥⑦⑧⑨⑩具体写园林里的池沼,二者是对①的具体说明;所以,本题选A。
8.
本题考查词语指代意义。
“这”是近指,指代的内容应该从与它相连的上句中找,“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把“没有”去掉,答案为“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故本题选B。
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看文中的相关句子:“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可以得出,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画意,绝不要求整齐划一,因此本题选D。
10.
本题考查对“作引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
引用诗句,目的不在于增加诗歌知识,而在于对内容作有益的说明,使行文活泼,故本题选C。
11.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的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
12.①花朵硕大肥厚,鲜红艳丽。
②花树挺拔不凡(俊逸挺拔)。
③瞬间绽放,勇敢热烈。
④晒干后可当做枕芯,或是用来做菜。
⑤拥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气度。
13.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棉花与金沙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树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用自已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让金沙江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14.①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②內容上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及木棉花对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
【解析】
【分析】
11.考查语段的作用,具体考查文章第1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的作用。
首先要读懂第1段的大意,根据其内容特点考虑作用。
本义标题是“燃烧的木棉花”,文章主要写的也是“木棉花”。
而第一段写的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这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
而“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等句也既写出了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有强调了木棉花对江水的意义,突出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