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综合学习七_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学习七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
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了解新华字典。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学会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快速找到给定的字。

3.背诵积累古诗,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美。

4.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交流,能够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

【教学重点】
1.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2.学生能用普通话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1.学会音序查字法
2.学生能用普通话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教学素材】
1.有关字典的资料
2.有关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
3.教学课件
4.教学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新华字典。

2. 学会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快速找到给定的字。

3.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以及善于积累的习惯
教具准备
字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查字典
(一)认识字典
出示谜语: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

有字不认识,可以请教它。

(课件出示2)
谁能说说你用字典干什么?
生:字典可以查不认识的字。

生:组词不会了可以查一下。

生:有的词意思不明白也可以查字典。

(二)学习音序查字法
1.你们想知道老师姓什么吗?谁能在字典中找到老师的姓?
2.那么大家一起来找老师姓。

第一名赶快到讲台上来。

注意巡视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请第一名演示查字典的过程。

4.请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刚才为什么落下了,哪里出的问题,如果老师再给大家出几个字你会不会快些呢?
出示例字:弟(课件出示3)
选出两个第一名同学告诉他们一会有重要的任务,现在是密。

(三)小结音序查字法
先找大写字母,再找音节,然后看页码,最后到正文中找字,找字时注意按照字的声调顺序去找。

二、读读背背
1.读一读《十六字令三首》(其一)这首诗。

2.对照插图学生交流,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4)
这首诗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泽东上到一高点回望时已经很高了,好像离天已经很近了。

1934年12月,红军进入贵州,注释中的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境内。

毛泽东在这首小令里对山体的巍峨没有具体的描写,只是单单从自己在马上的感觉来说。


想,由于山势的险峻,坐在马上的人不得不上体前倾来保持平衡,这时他无暇顾及身后,等上到山巅,才能宽松地饱览周围的景色。

而这时可以发现,原来苍浪的青天也仿佛伸手可及。

这种描写是非常准确生动的,并不完全是毛泽东的伟大气势造就出了词本身的力量,而当时当地崔巍险峻的带有神话色彩的群山才是根本的材料。

当然,当毛泽东把它们精确地描绘出来的时候,也显示出了他卓越的观察能力和超凡脱俗的审美眼光。

2.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不懂得问题。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5.尝试背一背,小组检查背诵,指名背诵。

三、把字写好看
(课件出示5:那、到、都、别)
1.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生:“那、都”的偏旁是“阝”,“到、别”的偏旁是“刂”
2.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样安排更好看?注意什么?
3.教师指导每个字的重点笔画,范写,学生描红,并写两个。

小组之间评比。

四、我的小本本
同学们,你知道元旦又叫什么吗?
生:又叫阳历年。

你知道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吗?
总结:生活中你有哪些问题,随时记在你的小本本上,然后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6)
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2.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交流,能够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有关野外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有我们永享不尽的乐趣,同时大自然中到处都有生命的奥秘。

听——大自然向你们发出了诱人的邀请,欢迎你们来这里!
孩子们,你们愿意去吗?(板书课题《我们要到野外去》)
二、集体策划。

1.小组合作讨论:到什么地方去?观察些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下来观察与发现?打算怎样向被人介绍?
2.全班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

3.教师对学生说的方式,听的能力给与指导。

4.师:赶快说一说你打算去哪?
生:海边、森林、冰山……
师:老师也想代大家去个地方,怎么样?有兴趣吗?
出示风景图(课件出示8)
比一比,谁是最会观察的那个同学。

生:兴趣盎然,自由回答。

师适时评价。

(课件出示9)出示小助手: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还可以用耳朵……(板书:1.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

2.观察不仅要用眼睛,还可以用耳朵)
再请一同学按小助手的提示进行叙说
生按小助手提示进行评价。

师相机指导。

5.同学们,海边的景色这么美丽你们喜欢吗?赶快向你的小伙伴介绍介绍你打算去的地方,那得景色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10)
同桌互说。

集体交流。

师生互评。

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个个精彩,老师为你们自豪,老师真想和大家去这些美丽的地方玩玩,可是我们再去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的陪伴,我们不仅要玩得快乐,更要注意安全!!!
三、真实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到野外进行一次真实的观察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们要到野外去。

1.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

2.观察不仅要用眼睛,还可以用耳朵。

课件
资料暂存
备课资料
1.字典
第10 版修订说明《新华字典》1953 年首次出版,此后经多次修订再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为了使《新华字典》在新世纪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们在第9 版的基础上对字典进行了修订。

修订中我们认真研究了1953 年原版的风格特点,对比参考了历次修订版本,在加强规范和科学性的同时,特别注重保持原书的简明性喝实用性。

本次修订的主要方面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字典中所涉及的异形词作了相应处理;增补了部分新词,新-义、新例和少量字头,删除了部分陈旧的词条和例证;订正了一些过时的类容和个别的错误以及表述不过准确的地方;统查整理了部分体例;调整了个别字头和部分复音词的顺序;增补了几幅插图和一个附录《地质年代简表》;按照国家规定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

本次修订吸收了一些读者意见,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商务印书馆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在次谨表感谢。

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院2019 年10 月
2.《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

单调,十六字,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

此调为单调。

四句,十六字。

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3.十六字令(六组词)·人
历来所填十六字令多为一阕。

近代毛泽东曾填有《十六字令·三首》,皆用“山”字引韵,每首完全独立。

但三首的意义没有关联升华,没能融入一体。

龙南行所填《十六字令(六组词)·人》,既遵循“十六字令”词牌的规则,每阕绝
对独立成篇,几阕联在一起意义又有所关联升华,可形成一首由六阕“十六字令”组成的完整词章,算作一种大胆的尝试。

练习:
1.填一填。

(1)晴天的“晴”我认识,但不会组词,那就用()查字法。

(2)“递”用音序查字法要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3)“感”用音序查字法要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2.加部首组字组词。

至()()另()()
者()()那()()
3.我会背。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
毛泽东
山,()()()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

这座山的特点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壳郎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

有个同学问:“屎壳郎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二天把答案告诉大家。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哥请教,后来又找来好多书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壳郎把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就把屎球当成了食物。

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1)列宁和几个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请用“”画出列宁是怎么寻找答案的。

(3)你觉得小列宁是个怎样的孩子?
参考答案:
1.(1)音序(2)D di (3)G gan
2.到到处别特别都都是哪哪里
3.快马加三尺三雄伟高大
4.(1) 屎壳郎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
(2)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哥请教,后来又找来好多书查找。

(3)列宁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