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培养
发表时间:2013-03-05T14:53:47.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王冬梅
[导读]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临床一线人才。

王冬梅(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 234000)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055-02
【摘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临床一线人才。

这就需要有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结合我校的现状来阐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一线临床工作者的使命。

如何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保障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

本文针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关于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特点
1.1本文所指双师型教师是指队卫生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卫生职业学校通常把课程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自然而然地把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课教师(非文化课教师)而言的。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目前主要的观点有:1)是双证书。

同时取得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是双职称。

同时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和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3)是双素质。

同时具备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和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4)是多素质。

同时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和工程师、技师的素质和能力。

上述观点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即能够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

他们应该具有临床一线工作的经验,同时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能力。

1.2卫生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要求。

《教师法》规定,我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但是,卫生职业学校教师除符合《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及本专业临床一线的工作经历,只有亲身经历临床案例才能获得本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成为合格的卫生职业双师型教师。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培养对策
2.1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国家、省、市以及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养专业课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规范专业课教师的临床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办学体制和人员调配体制的制约,致使职业卫生学校的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

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比例仍然不高,整体素质不强。

以我校为例,建校至今已六十多年,现有专任教师181人,其中专业课双师型教师31人,占教师总数的17%。

绝大多数教师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我校工作,缺乏具有医院工作经历的教师,并且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以上,这些教师不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而且还缺乏职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是:
2.1.1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临床经验普遍不足,教师来源单一。

我校为例,90%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是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临床一线过渡到教学岗位的双师型教师屈指可数。

并且,进入教学岗位后,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绝大多数教师的临床工作经历呈空白状态,临床操作实践能力普遍不强,致使专业课教师从教时间越长,临床实践能力越弱,以致只会根据大纲、教材的内容“讲授疾病”,不会治病救人、护理病人。

2.1.2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欠佳。

职业学校专业门类繁多,参差不齐,组织“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且培训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进入临床工作的机会和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甚至从未外出参加过培训学习,导致许多教师不了解新的职业教育精神,缺乏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2.1.3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人才流动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卫生职业学校人事分配体制仍然建立在传统的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上,并且,卫生职业学校一直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规模太小,不能满足专业课教师临床工作的需要,教师定期到有关系医院进修学习,只能以进修生的身份,只能在没课和假期时间进行,这种进修学习现状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经费,也程度降低了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

2.2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2.2.1开展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双证书”教育。

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从教,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使他们既获得学术性证书又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从而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2.2.2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和医院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强教师和临床医生的合理流动,教学相长,提高学校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加强临床医生的教学水平,是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又一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的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毕业生充实实验教师的师资队伍中,在工作岗位上对他们进行定向培养,让他们尽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2.2.3对在职专业课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

2.2.
3.1在职专业课教师拟订个人双师素质的培训计划。

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制定出个人的双师素质培训计划。

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计划经学科教研室讨论,教务部门审核,严格执行,每学期检查落实情况。

2.2.
3.2在职专业课教师要利用无课或寒、暑假期间到医院、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以往教师进修都是以医生的角色,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都是以护理专业为主,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思维环境,教师在进修时应以医生、护士的双重角色,来身临其境,适应教学。


双师型队伍建设中,迫切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政策,来协调双师型教师和医院所属科室的关系,保证双师教师和临床科室的良好衔接。

2.2.
3.3加强进修培训。

学校要积极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省部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创造条件。

通过培训,拓宽了双师型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双师素质。

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学习,提高其学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2.2.
3.4搭建舞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务科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参于教学基本功训练(如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专业课技能操作比赛),直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培养。

2.2.
3.5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一直以来,我校新教师进校,走向讲台以前,都是采取“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进行培养新教师,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阿娜.“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