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自卑·迎战未来 ——2011-2012(二)导生工作案例分析 学院名称: 材料工程学院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09模具1W 姓 名: 曹国欣
2012 年 6 月
JI AN GSU TEAC HERS UNIVER SITY OF TECHN OLOGY
转眼大一新生的大一生活也就要结束了,回想在这四个月中跟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不免感慨。
回顾四个月来的导生工作,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班级问题起到了指导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我都做得还不够好,不过能够与他们一同学习和成长,也是我值得骄傲的经历。
对于11机制1W导生工作中,我对于班级有自卑心理的同学特别关注,案例如下:
一、案例主题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非常渴
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当他们与大学
里面的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
由于有老
朋友的存在,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在高中阶段,上大学几乎是
所有高中生最迫切的目标,在这个统一的目标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容易。
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各人的目标和志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找到一个
在某一方面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另外,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许多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比如,某些男同学可能会因为身材矮小而自卑,某些女同学可能因长相不佳
而自卑;还有一些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同学,与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相比,往
往会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特长,从而产生自卑感。
如果未能及时进行自
我心理调适,他们往往会陷入自我封闭的怪圈,久而久之,甚至可能会患上
自闭症。
二、案例背景
新生报到时,通过档案我就了解到我们班有好几个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个是孤儿,所以这就更加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对他们的心理有更多的关注,特别是那位是孤儿的学生。
三、案例问题事件
看到这些后,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对其特别的关注。
于是我忙问该生的家庭情况,后来,我在查询班级新生资料中,发现这
个小孩子是92年出生的,跟我差不多大,同时有助学贷款,现在跟其一位亲戚住在一起。
我在他们班的晚自习中也注意到小孩子沉默寡言,与同学没有多少的交流。
2011年高考,他如愿考上了大学,但是学费一直是个问题,后来经过学校和亲戚的帮助,最终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针对该生这样的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他的工作:
1、帮助他正视现实,既然选择了大学生活,再怎么样也得要把学业完成。
首先是学费问题,据了解,当年的学费该生只带了很少,还包括了生活费,于是我向学院汇报了该生的情况,经院领导同意,让该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2、把该生作为特困学生列入奖、贷、助、勤、减免5项资助体系考察范围内,指导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给他讲解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要求并指导后续的申请工作。
3、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要克服自卑,就要正视自卑。
自卑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也会有的,不一定是病态心理。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自己不如别人的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
4、修正理想的自我,调节抱负水平
对于这种情况,要修正理想的自我,调节抱负水平,冷静地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难度又可能达到的水平上。
这样,才能避免挫折与失败,获得成功与自信。
5、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自卑
针对该生的自卑心理,我和老师应采用一定的方式引导他们选择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
从而使其意识到,之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自卑情结作怪,被过去的生活阴影笼罩今天的心理状态是不应该的,从而从自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6、加强关注并引导自卑生走出心理误区。
自卑生过度的自尊心、沉重的焦虑感、悲观懦弱等消极心理。
他们要么在4年的学习期间孜孜以求,努力充实自己,但在面临毕业时,却突然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自惭形秽,觉得不如别人,很轻易地把自己埋没了,使择业良机从眼前溜走;要么害怕竞争,恐惧社会,在
求职过程中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如果不排除以上种种心理障碍,将这些情绪带人职场,则会对求职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需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并采用各种手段及时解除自卑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以确保他们在毕业求职的路上走得更好。
在我们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下,该同学重新找回了自信,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成绩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后来与他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明显的变的活泼开朗,同时与班级同学的相处也逐渐变得多起来,在后来与专业老师的沟通中,发现老师对于该生的变化也非常欣慰。
五、案例分析与启示
很多大学生由于心理极度自卑,对于集体活动胆怯害羞,没有自信,一遇到集体活动就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这种情况反映到就业中,往往造成很多自卑生社交能力不强,语言交际欠佳,缺乏与人协作精神,因此,从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向学生灌输“综合素质”这一概念,积极参与文体活动,通过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短期工、兼职等形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对于自卑生这样的学生,我们这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用爱心、耐心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让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不让同辈群体带给他们的压力。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对自卑生的思想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要把它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不要因为他们已经成年或将要成年就忽视了这项工作。
自卑生大多较为敏感、多疑,他们迫切需要经济上的援助,但是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尊重和扶持。
在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时,要真诚而不是施舍。
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空间和生活环境。
六、案例总结
这个案例在大学新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改变了新的学习环境和工作
环境,大学新生面临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这样一个共性问题,新生要正确认识
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树立信心,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些
不足而盲目自卑。
要注意确立目标,制定计划,慢慢去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应该容许自己犯错误、闹笑话。
要注意放松心态,避免急于求成。
同时,也不要用逃避和故作清高来掩饰自己的弱点和内心的自卑。
要注意多交朋友,主动求助,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的群体,适应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