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病害有哪些?芦笋常见病害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笋病害有哪些?芦笋常见病害的为害症
状和防治方法
【常见问题】芦笋病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芦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春天常见的一种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A等元素,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种植效益好。
但是在芦笋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常见的有立枯病、梢枯病、根腐病、褐斑病和茎腐病等,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需及时防治。
现将芦笋常见病害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芦笋立枯病
为害症状: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防治方法: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
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枯死枝条、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40%芦笋青3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梢枯病
为害症状:在拟叶、分枝及茎秆上形成小斑点。
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黑色霉状物。
在嫩茎上形成的病斑顔色较浅。
病拟叶提前早落,嫩梢枯死,潮湿时枯死嫩梢呈黑褐色腐烂症状。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
早在1985年瑞士报道使用代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及扑海因等防治效果良好。
国内报道,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有防治效果好。
防治主要是搞好冬春季清园工作,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在芦笋大田内或附近不要种植洋葱及大葱。
三、芦笋根腐病
为害症状:根腐病是菌丝侵入肉质根内,造成根的软组织和中柱腐烂仅留表皮。
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
防治方法:凡是前差是林果地3年内不能种植芦笋;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
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者向根部喷洒45%的施那宁1500~1800倍液或代森锰锌粉剂300倍液+50%的双吉胜500倍液进行灌根。
四、芦笋褐斑病
为害症状:此病主要为害茎秆,侧枝及拟叶柄。
茎秆发病初在病部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卵圆形斑,大小为1—2毫米
X2—6毫米,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紫红色,潮湿条件下病斑中央产生一层稀疏的淡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害严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枯黄死亡。
叶柄和侧枝上病斑较小,红褐色。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如泽西巨人、Asp8278和Asp8284品系等。
(2)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残体,予以烧毁,茎秆齐地表割除并及时翻耙土壤,减少菌源。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5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根据病情7-10天防治1次,共防治2—5次,施药液l050-l500升/公顷。
五、芦笋茎腐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幼笋。
幼笋出土即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致茎部组织腐烂,崩解。
由于水分运输受抑,地上部呈枯萎状。
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现白色菌丝,即病菌的菌丝体。
该病有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2)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
(3)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4)及时挖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5)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6)发病初期结合防治茎枯病可喷洒或浇灌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本人结语】做好芦笋常见病害的防治工作,是实现芦笋种植稳产高产的关键。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芦笋常见病害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