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目的评定核医学检查与超声诊断技术在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价
值。

方法从在本院就诊的SAT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对患者同时进行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灵敏促甲状腺激素(TSH/sTSH)测定,最后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

同时对于对照组的正常人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结果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1.5%,核医学显像和超声检查相结合能使诊断率达100%。

结论充分合理地使用核技术,并综合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核医学检查;诊断显像;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及移动性甲状腺炎,于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报告。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占0.5~2.0%[1]。

现在出于各种原由,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理诊断办法运用并不是很普及,而且误诊率还比较高[2]。

高度的特异性、灵敏性、无创性、简便实用性等特征,让核医学诊断获得了临床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其诊断率仍未达到100%。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研究了2005~2010年前来本地区医院就诊的部分SAT患者(108例)核医学检查和超声诊断临床资料,来评定核医学检查与超声诊断技术在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价值。

1.1 研究对象
(1)病变组:SAT患者108例,男女比为1∶6.7,其中,男性14例,女性94例。

年龄为(41±22)岁,其中31~54岁者占81.4%,53例在本院首诊,首诊患者发病多数在1~4周就诊,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为3~72 d。

(2)对照组:①在健康查体人群中随意提取10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分别测定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灵敏促甲状腺激素(TSH/sTSH),作出记录,建立正常参考值;
②选出与病变组年龄相仿、性别大致相匹配,且无颈部疾病者50例。

1.2 治疗办法
具细询问全部患者的病史,并实行仔细的身体检查。

针对患者尽可能地同期测试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灵敏促甲状腺激素(TSH/sTSH)。

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7.5~10 MHz。

在检查时,病患要平卧、肩部应垫高,要充分暴露颈部。

测量甲状腺厚度与宽度,并观察甲状腺血流情况,记录回声特性(以颈前肌及颌下腺为参考)。

1.3 诊断标准
诊治参照马寄晓等[3]1980年指出的标准:(1)甲状腺肿大,具有疼痛和(或)压痛或疼痛史;(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3)甲状腺肿大,疼痛蔓延性发展或由一侧发展至另一侧;(4)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征症状和体征,心动过速和发热不成比例;(5)甲状腺吸碘率(ARIU)显著下降,呈现99mTc甲状腺显向低功能转变和血清FT3、FT4升高的现象,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凡具备(1)(2)(3)和部分(4)(5)内容的患者确诊为亚甲炎。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和数据相关分析。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8例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测定结果
108例病变患者中,TGA、TMA阳性有34例(31.5%),甲状腺γ照像异常有102例(94.4%),TH与RAIU非典型分离有15例(13.9%),以及其他各项指标均体现为正常,见表1。

病变组血清FT3、FT4、TSH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FT3>FT4,见表2。

2.2 超声检测
甲状腺大小的超声测定结果见表3,根据数据资料可知,病变组甲状腺宽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

声像特征,本组全部病变均表现为低回声暗区,有的近似于无回声状态,边缘不规则,境界尚清楚,无包膜,后壁及后方未见增强效应,也无衰减或声影。

超声诊断单侧病变16例双侧病变72例,超声诊断率为81.5%(88/108),核医学和超声结合检查诊断率达100%。

3 讨论
SAT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疾病[4],但有人认为SAT不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般认为本病与病毒HLA-B35感染有关,现在也证明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另外,还有非病毒疾病之后,如Q热或疟疾。

发病人群:中年人发病最为多见,其中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11倍,发病期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日本发于6、8月,澳大利亚12月至次年5月,意大利7~8月,而在我国多发于春、秋两季。

另外,患者就诊时间的不同,发病期不同,造成了其症状体征、实验室各项检查的多种多样。

从表1看出,这108例患者症状与体征出现的频率从低到高底依次为放射疼等前驱症状、发热和(或)发热史、全身乏力、甲状腺自觉疼和(或)压痛、甲状腺肿大。

其中甲状腺肿大的出现率为93.5%,甲状腺疼痛从轻微到剧
烈。

个别患者压痛不明显而以放射痛突出,放射疼部位有耳、颌、面、牙、头、胸,经治疗后消失。

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从临床来看,发热显著的从下午开始到后半夜降至正常,有时无须用药,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从病史来看,有少数患者会有乏力的症状(可持续半年之久),这108例患者中就有91.7%的患者有过这种情况,而且有13.4%的患者在就诊前有较长时间的乏力。

发病机制上的早期:甲状腺滤泡被损坏,SH大量进入血循环,致使血清中FT3、FT4升高,经过反馈调节引起促进甲状腺激素暂时下降,同时,摄碘率RAIU/6 h降低。

表现为摄取99mTc能力降低,这108例患者的统计数据也应证了这一点。

中期:随着病情的进展,实验室核显像检查、超声均可发现异常,在本例中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能达到81.5%。

就是那些已经进入中期的患者。

如果甲状腺滤泡被严重损坏(纤维化),甲状腺显像可看出没有99mTc的摄取,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降低,灵敏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这就造成了短暂的甲低。

显示甲状腺形态的首要方法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进行超声检查。

通过观察对照组可知,甲状腺右叶略大于左叶,但均无明显差异性(P >0.05),而病变组甲状腺腺体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

由核显像可知此时处于病变活动期,患者已表现出符合本文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症状。

通过数据可得知,亚急性甲状腺炎核医学检查与超声检查相结合可使诊断率达到100%。

另外,整个病程6、12月,且发病期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且有2%~4%可多次复发,随后对于该组患者的追踪也在此范围内。

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知道,核医学和超声结和检查能够提高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率,为患者带来了福音,避免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的损失。

但是,仅仅技术的进步是不够的,要真正造福患者,提高SAT治愈率,还需要一线医护人员的齐心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忠邦. 甲状腺疾病[M]. 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1987:55-56.
[2] Butch RJ,Simeone JF,Mueller PR.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ultrasonography[J]. Radiol Clin North Am,2007,16(23):56-77.
[3] 马寄晓,侯永健,朱寿芬. 5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分析[J]. 上海医学,2009,9(3):669-724.
[4] 刘新民. 使用内分泌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58-265.
[5] 苏长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10(3):230-231.
[6] 王慧,李广宙,李洪忠,等. 313例甲状腺疾病核素显像的回顾性分析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8(28):15-16.
[7] 刘彬. (99m)Tc(V)-DMSA与~(99m)Tc-MIBI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对比研究[D]. 青岛大学,2010.
[8] 程凤. 美开发出能探测到核辐射的新材料[N]. 科技日报,2011:1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