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璀璨天河,群星闪耀,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向往入迷,又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而抒怀赋诗。
又有多少科学家上下求索探寻其奥秘。
科普作家卞毓麟所著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书向我们展示了天文学家们寻找一把把“量天尺”的历程,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是不可不读的天文科普读物。
一、基本与尖端
从“近”处的太阳和行星,到以光年、万光年计的恒星和银河系中的其他天体,再到以百万光年直到百亿光年计的河外天体,需要有各种不同的“量天尺”来估计它们的距离。
不同层次上的一把把“量天尺”的设置与接力,都涉及当代天文学上既基本又尖端的问题。
因此既要把每一部分各不相同的问题介绍清楚,又要能贯穿起来做到全局脉络分明,也是科普作家的一个“既基本又尖端的问题”。
卞毓麟做到了这一点。
以地球为起点,以最遥远的天体为终点,天文学家们测量两点距离的过程,犹如规模宏大、历程漫长的接力跑。
接力棒由三角视差法递给了分光视差法,分光视差法又将接力棒交给了造父视差法。
然而,这场接力跑的终点离得还很远,造父视差法也有它力所不能及的范围。
这时,新星、超新星和亮星接过了接力棒,星团和星系又在它们之后带着接力棒
奋力奔跑,直到遇见下一个“接力跑选手”——红移。
作家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过去到现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把“量天尺”的发展过程、测距方法,真是受益很多。
二、科学与趣味
这本书讲解的是深奥的天文学知识,作者力求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熔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不易理解的内容一下子贴近了我们的生活。
作者穿插许多天文学家的趣闻和发现故事。
例如,作者在介绍1566号小行星“伊卡鲁斯”时,往外延伸,讲述了一个“伊卡鲁斯海”的神话故事,既说明这个小行星的名称由来及特点——它可以跑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又拓展知识,增添趣味。
作者善于通过类比身边的事例来解释比较抽象、常人少有机会接触的科学概念。
例如,“光年”与“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不是时间的单位,而是长度的单位。
它不是一座“钟”,而是一把“尺”,一把“量天”的尺。
在测量天体距离时,它所起的作用就像量布时用的市尺或米尺一样。
作者解释“光年”这个名词时,将之与“尺”类比,一下子拉近了光年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将天文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颇具趣味。
巧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
引资料、画图表等多种说明方法。
例如,在“明月何处有”的文末,作者简要地对激光测月和三角测量法测月进行了比较,凸显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测距乃至天文学的重要意义。
在“太阳离我们多远”中,作者插入了一张“飞机和孙悟空从地球到太阳”的漫画图,让人能更轻松地阅读文章内容,全书66幅插图,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文字更富有感染力。
语言幽默风趣又富有诗意。
本书在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中拉开序幕,行文中又引用或化用了许多诗句。
例如,章节名称“欲穷亿里目,更上几层楼”既简明扼要,又增添了一份诗意。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让严肃的科学知识多了几份盎然趣味。
例如,一批德国天文学家便组织起来,打算齐心协力彻底“巡查”天空,“缉拿”这颗尚未“归案”的行星。
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知识与启迪
阅读这部作品,我们还会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书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埃拉托色尼在没有精密仪器的多年以前,完成了对地球大小的测定,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实难做到。
恒星视差的成功测定,“日心说”的最终胜利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真理终会被人们发现。
天文学领域的这段“测距史”就是一代一代的天文学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历史,科
学的发展继承与创新缺一不可。
最后,作者又将类星体的距离之谜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读者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茫茫宇宙令无数地球人心生向往,天文学家凭着不懈的努力,借助天体送来的微弱光芒,了解了百亿光年的巨大空间,但这仍只是沧海一粟,星空与宇宙的无穷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