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47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题47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经过细胞膜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维持一定形态,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细胞没有固定形态D.人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2.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表现在 ( )
A.细胞核通过mRNA决定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
B.细胞质为细胞核的代谢提供酶、ATP和原料等
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但必须通过细胞质才能实现
D.细胞质基质中的DNA决定着细胞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B.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C.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4.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 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5.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红细胞经过四次有丝分裂发展形成的。

由此可推断原始红细胞是(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核物质无核膜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无核物质无核膜
6.下列选项中,关于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功能哪项是错误的( )
A.酶的主要成分
B.组织修复的原料
C.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
D.能量的主要来源
7.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A .无色→砖红色(沉淀)
B .浅蓝色→砖红色(沉淀)
C .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
D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8.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 ( )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9.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10.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合,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这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 ) 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
B.做自旋运动
C.尾部做摇摆运动
D.沿膜平面做侧向运动
11.下列有关单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B.组成多糖的单体是核糖
C.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D.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12.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村田幸作的研究小组在《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找到了一种表面有“大嘴”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能囫囵吞下高分子物质二英的速度是原先的两倍。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级细菌的特征( )
A.可用普通显微镜看到它们
B.是二倍体
C.有细胞结构
D.腐生、寄生或共生生物
1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做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可以分解图中的1、2和3三种细胞的细胞壁
B.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是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图4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15.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 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
项目H2O NH+4K+Ca2+PO3-4
减少量0% 23% 12% 37% 14%
比例进行的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④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
16.下列哪一项最能代表细胞核的功能
A.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关
B.与生命的连续性有关
C.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先分裂
D.是DNA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17.右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
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1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
现象再过5分钟
滴加清
水5分钟

0.3 g·mL-1蔗糖溶
液x 无变化
质壁分
离复原

0.5 g·mL-1蔗糖溶

质壁分离y 无变化③
1 mol·L-1KNO3溶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

1 mol·L-1醋酸溶
液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19.在缺少医药的战争年代,常常利用高浓度的盐水对伤员的伤口做消毒杀菌处理,原因是( )
A.盐水中的氯有杀菌作用
B.钠具有杀菌作用
C.高浓度的盐水中水分少,不利于细菌生长
D.细菌会由于渗透作用而脱水死亡
20.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二、填空题
21.糖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1)作为细胞核内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单糖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进行呼吸最常用的糖是__________,这种物质被彻底分解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这种物质最初产生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

(3)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和参与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_是一种多糖,对植物细胞有支持作用。

人体细胞中也贮存着多糖,这些多糖的主要贮存部位是________。

22.如图是某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黑藻的叶肉细胞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蓝藻
(2)该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该细胞为高等植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图上的哪些标示部分?(填序号与名称,缺一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4)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5)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进行;细胞壁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

(6)若这是根毛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Mg2+、K+等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因为前者提供______________,后者提供________。

23.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表格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24.差速离心法(分级离心分离法):匀浆化→离心分离处理→分析研究(借助其他仪器或方法)。

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离心法进行分离。

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体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1(含叶绿体)和上层液体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 (含线粒体)和上层液体S3;最后一次将S4分离成沉淀P4 (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

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
(1)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部分。

(2)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___________部分。

(3)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___________部分。

(4)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是___________。

2010-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题47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25.A
26.C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

细胞核中的基因先转录出mRNA,以mRNA为直接模板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27.D
28.D
解析: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这一实验中,牙签消毒是为了排除牙签上其他生物细胞对本实验的干扰,而漱口是为了避免食物残渣对本实验的影响,二者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可以让离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处于一个与原先一样的生存环境以维持正常的形态。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具双层膜,4层磷脂分子层。

29.C
解析: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是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所以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依题意,骨髓中的原始红细胞能进行四次有丝分裂,说明原始红细胞应当有成形的细胞核。

30.D
解析:蛋白质在人体内主要是用来构成组织,是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是酶的主要成分,是组织修复的原料,而人体内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的氧化分解。

31.D ( CuSO 4 和 NaOH 混合后,立即生成浅蓝色 Cu (OH)2沉淀, CuSO4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少量砖红色的 Cu2O 沉淀,与大量蓝色的 Cu(OH)2沉淀混合形成棕色。

随后 Cu2O 逐渐增多, Cu(OH)2减少至消失,呈现 Cu2O 的砖红色沉淀。


32.B
解析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3.C
解析:甲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

乙表示ATP,含有核糖。

丁C12H22O11表示二糖,如乳糖、蔗糖等,但蔗糖分布于植物细胞中。

丙可能是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34.D
35.B
36.B
37.C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因此选它,否则就容易造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混在一起而无法分开的现象。

38.B
解析:由题目图例知1、3为原核细胞,2为低等植物细胞,4为动物细胞,所以纤维素酶只可分解图2中的细胞壁,水绵细胞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
绿体,4细胞无叶绿体。

39.A
40.D
41.解析:由图可看出:这两种蛋白酶均能使抗体中的化学键断裂,说明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并且可以看出胃蛋白酶催化抗体水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使抗体水解断裂的肽键数目。

答案:C
42.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

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3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3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

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D
43.D
44.A
解析:本实验操作中步骤①是用14C氨基酸来标记核糖体,以利于最后的检测,步骤②是利用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胀破,步骤③和④通过分级离心先将大颗粒结构分离出来,再分离沉淀核糖体,最后步骤⑤是检测得到的核糖体。

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没有应用纸层析法。

二、填空题
45. (1)脱氧核糖(2)葡萄糖线粒体叶绿体(3)细胞识别(4)纤维素肝脏和肌肉
46.解析:(1)该细胞含有叶绿体,选项B、C、D中都无叶绿体。

(2)线粒体和叶绿体与能量转换有关,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和液泡。

(3)⑨核糖体为无膜细胞器。

(4)叶绿体和液泡中含有色素,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5)高等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根毛区细胞吸收K+、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1)A
(2)①叶绿体、②线粒体①叶绿体、③液泡
(3)⑨核糖体
(4)①叶绿体、③液泡①叶绿体
(5)⑭胞间连丝⑬高尔基体
(6)⑨核糖体②线粒体载体蛋白能量
47.解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是对教材中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使用方法的质疑,首先提出假说,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

在实验步骤的设计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照,验证斐林试剂中甲液和乙液的使用顺序对实验的影响,3号试管用的是混合后的甲液和乙液,即新的斐林试剂。

从1、2、3号试管的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思想是对照实验的设计。

在最后的实验结果中,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答案:(1)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0.5 mL 0.1 g/mL 的NaOH溶液和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液
(2)主要体现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3)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与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
(4)①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48. (1)P1 (2)P2 (3)P4 (4)S1、S2、P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