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东西湖区2019-2020年度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月)语文试题(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东西湖区2019-2020年度高三下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月)语文试题
(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
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和前三次__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
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
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
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 . 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 . 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 . 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相径庭毫不逊色难免强迫
B . 截然不同平分秋色不免逼迫
C . 截然不同毫不逊色难免逼迫
D . 大相径庭平分秋色不免强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 .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 .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 .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上·南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辩,是《庄子》中最发人深省的故事之一。
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庄子说:“白鱼从容游动,这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绝不是对游鱼之乐的“知”,从认知的角度看,不存在游鱼之乐,而是对游鱼之乐的体验——他体验鱼会如此——其实鱼并不如此,但他根本不在乎鱼非如此。
惠子所诘难的“知”,是科学认知的“知”,而庄子所说的“知”,则是生命的体验。
惠子虽然“泛爱万物”,但他与万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之间是孤立的,他所谓联系是以人的知识谱系将万物连接,并非是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
他是“看”世界,人在万物之外,人是世界的观照者;他是分析世界,世界成了人的“理”的对象,世界被“理”所征服。
庄子看到了惠子守其孤明而不与万物相通之心,致力于凿通孤立世界之间的界限,是人与物关系的“绝地天通”。
庄子以诗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态度,超越科学、功利的视角,以天心穿透世界。
他在桥上看鱼,鱼在桥下优游,在他的感悟中,桥没有了,水没有了,鱼和我的界限没有了,世界即如一大河流,他和鱼都在这河流中优游。
鱼非我眼中所见之鱼,而是在我生命中游荡的鱼,我也非故常之我,而是“丧我”之我。
在“神遇”而不是“目视”中,会通合一。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如果站在人与天分离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诗意的立场看,我与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我和世界融为一体,还归于世界的大本。
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意的眼光,就是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
庄子所反复强调的“天地与我并生”、“磅礴乎万物以为一”云云,即是说,“人在世界中”,人并不在世界之外。
人在世界中,是世界的“在”者,而不是“观”者。
人本来就是世界的一分子,人用人的目光看待世界时,似乎从这世界抽离出来,世界是我的“对象”。
在“对象化”中,世界丧失了本身的独立意
义,世界变成了人的知识、价值的投射,人也在对象化中撕裂和世界密合的整体。
庄子所反对的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做法。
庄子认为,这合于“人”理,并不合“天”理。
庄子将会通物我的纯粹体验境界,称为“物化”。
“化”于物,我就是物,没有了物我之间的界限。
“物化”的概念是由《齐物论》结尾处一个关于梦化蝴蝶的故事中引出的。
“物化”是和“对象化”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将人从“对象化”中拯救出来,让生命自在显现。
庄子的境界,解除人精神的“套”,因为人在“套”中,就很难真正感受到欢乐。
山林之想,云水之乐,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
说心态并不是说庄子哲学强调主体性,相反,他是要放弃这种主体性。
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
正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听见了泉声,以为是情调,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诉说着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
”元赵子昂有《落花游鱼图》,后人多有仿作,画的就是庄子之意,画上他题有一诗云:“溶溶绿水浓如染,风送落花春几多。
头白归来旧池馆,闲看鱼泳自沤波。
”他通过落花游鱼发现了自己久已疏落的世界,那个人真性自在优游的世界。
(选自《美学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正因为“我”感受到了游鱼从容无拘束的快乐,于是“我”觉得游鱼是快乐的。
B . 惠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认知,因为物与“我”是分离的,孤立的,“我”无法判断游鱼是否快乐。
C . 庄子的“游鱼之乐”所体现的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他承认“理”的存在,并在“忘我”的境界中与万物合而为一。
D . 庄子以心灵与世界“神遇”,他致力于凿通人与万物的界限,以纯粹的体验,构建了一个超越科学、名利的美的世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庄子强调人是世界的“在”者,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我”与世界是融为一体的,并不在世界之外。
B . 惠子将物与“我”分开,世界是“我”所观察的“对象”,在“对象化”中,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被撕裂开来。
C . “通”是庄子所追求的境界,在“通”的境界中人所感受到的真正的快乐不在外物本身,而在人的心态。
D . 庄子提倡人要放弃主体性,解除人精神的枷锁,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与万物会通合一,这样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庄子眼里,“我”对世界的“知”是自我生命的体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这种诗意心灵的体现。
B . 山林之想、云水之乐皆是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的结果,是心态自由平和的体现。
赵子昂的《落花游鱼图》就表现了这种心态
C . 从庄子“会通合一”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诗意的;从惠子科学认知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理性的。
D . “物化”从主观角度看世界,“对象化”从客观角度看世界,二者互为补充,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
3. (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
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
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
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地扛呱家常。
春日迟迟,欲睡昏昏。
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
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
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
“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
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
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
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
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
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1)
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2)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4. (12分) (2019高一下·咸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
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
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
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
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
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
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
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
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
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
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
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
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
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
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
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
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
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
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
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
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
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
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
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
“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
问题很普遍。
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
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
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
”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
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
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
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 . 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 . 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 . 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2)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一下·东莞期中)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省察。
B . 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C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
D . 用心躁也躁:急躁。
(2)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正面鼓励学习的一项是()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③⑥
D . 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 .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 . 《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 . 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祭常山回小猎①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谳② ,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③ ,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
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
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
③西凉薄: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1)
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
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下·合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多种景象组合,突显其惊天动地的声响,描绘了蜀道之险。
(2)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萧声的效果。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9高三下·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①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习主席2017年新年首次出访,来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向世卫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
习主席在致辞中说,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
③针灸铜人塑像原型诞生于近1000年前的中国北宋天圣年间。
当时,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绘制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针灸国家标准,并铸造了两尊铜人,以立体人体模式来标注354个穴位,无论是医学价值还是制造工艺,都堪称世界瑰宝。
两尊“天圣铜人”在历史长河中命运多舛,现存中国的仅是其后世仿品。
假如要制作一段针灸铜人的动漫视频在赠送现场播放,来宣传中医针灸,请你以针灸铜人的口吻拟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
9. (1分)(2017·广元模拟) 如图是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会徽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