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清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一清胶囊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科门诊2013年~2014年收治的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88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给予临床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一清胶囊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一清胶囊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90.90%。
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65.9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1例出现轻微腹泻,减量为3次/d,1粒/次,腹泻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
结论寻常痤疮患者采用一清胶囊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可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一清胶囊;寻常痤疮;治疗效果
寻常痤疮是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主要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1]。
但由于口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外用药物作用较缓慢,故笔者采用四川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清胶囊治疗寻常痤疮,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8例均为我科2013年~2014年门诊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其中男40例,女48例,年龄13~36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2w~4年,平均病程
2.1年。
所有患者均有痤疮的典型临床表现,病情轻重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其中轻度48例,中度40例。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轻度24例,中度20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22.55岁。
对照组44例,轻度24例,中度20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2
3.12岁。
两组患者例数、病情轻重、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2w内均未应用抗生素、维A酸类及其他中药制剂,均无内分泌或其他系统疾病,6个月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2排除标准本次入组对象中均排除以下患者:①对于医嘱用药不配合,无法在疗程内完成治疗的患者;②对本次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者无法忍受治疗的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患者;③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④全身衰竭或者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⑤哺乳期以及妊娠期的妇女。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0.5g/粒),2粒/次,3次/d。
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0.5g/次,1次/d。
两组均同时配合外用夫西地酸软膏。
两组均以2w1
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治疗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清洁面部,避免使用粉质类化妆品,规律作息,忌挤压皮损。
1.3.2临床观察指标通过同一个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数据进行记录,分别记录患者结节数目、脓疱数目、面部丘疹等变化情况,通过患者变化的实际情况,将患者不同皮肤减少数目以及不同阶段作为治疗效果判断依据,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给予记录。
1.3.3疗效判定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的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拟定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痒痛感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明显消退,痒痛感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1%~90%;好转:皮损有所消退,痒痛感减轻,疗效指数为20%~60%;无效:皮损消退很少,或皮损无明显改变或加重,痒痛感未减轻或加剧,疗效指数0.05),代表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使用。
參考文献:
[1]周志强,王京军,孙占学.一清胶囊配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45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01):26-27.
[2]柳兵,王仑,丁小珍.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9(09):31-32.
[3]彭建荣.一清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4(06):341-342.
[4]夏永华,刘冬,李素娟,等.补骨脂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8(19):321-322.
[5]张国强,王文氢,康瑞花,等.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7(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