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调⽣调研报告
选调⽣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途。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选调⽣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选调⽣调研报告1
选调⽣培养和造就成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部是摆在我们⾯前的⼀项重要⽽紧迫的任务,组织部门如何做好选调⽣的培养和选调⼯作是⼀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笔者在对崇义县近年来省、市选调⽣进⾏调查问卷和实地访问的基础上,对选调⽣在基层⼯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了分析,并提出了进⼀步做好选调⽣的⼏点思考和对策。
⼀、选调⽣在基层⼯作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适应上的困难。
选调⽣从⾼校直接到乡镇基层⼯作,从⼀个熟悉的⽂化环境突然转变到⼀个相对陌⽣的⼯作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次巨⼤挑战,在⼼理上存在很⼤的落差。
从实际⼯作看,绝⼤多数选调⽣较快地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作能⼒的转化,顺利完成了从学⽣到乡镇⼲部,乃⾄领导⼲部的过渡。
但实际⼯作中也存在⼀些选调⽣存在理想化倾向、与基层脱节问题,进⼊⾓⾊较慢,到乡镇⼯作⼆、三年时间,思维⽅式仍然停留在学⽣时代,思想感情上不能很好地融⼊到基层⼯作和⼲部群众之中。
产⽣这⼀问题的原因是⼀些选调⽣思想准备不充分,没有农村基层⼯作或实践的经验,对于⾃⼰所应该从事的本职⼯作没有⾜够的认识,当碰到⼀些具体问题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如我县选调⽣罗某,xxxx年分配在我县古亭镇,其所学专业是中⽂专业,书⽣⽓较浓,与农民群众交流的⽅式⽅法不对路,⼯作难于开展,其本⼈也感觉农村⼯作压⼒较⼤,难于适应,⼀年之后就外出打⼯去了。
2、⽣活适应上的困难。
⾸先表现在⼝头语⾔沟通上有障碍。
从崇义近年来选调的⼤学⽣的调查问卷看来,有60%以上的选调⽣反映在⼯作中遇到语⾔沟通障碍。
⼤部分选调⽣⼯作的地⽅地处偏远,当地群众使⽤⽅⾔进⾏交流,普通话的普及还不够深⼊,这给选调⽣同群众的语⾔沟通和感情交流带来很⼤的不便。
此外,有85%以上的选调⽣反映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上任之前对基层没有任何接触,对当地的⼈⽂、地理、资源、⽓候、风俗习惯等了解甚少,加上住房、⼯作、出⾏等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常⽣活上的磨合和过渡要花费较长时间。
3、⼯作适应上的困难。
⼀是专业特长难发挥。
从实际情况看,具有农村⼯作相关专业的选调⽣专业特长能够得到较好发挥。
⽽就⽬前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现实⽽⾔,有相当⼀部分选调⽣在近期内难于找到对⼝⼯作,要想⼲出⼀番事业,必须在投⾝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作需要进⾏再学习、再提⾼,尽快实现知识转化和能⼒转化。
在这⼀问题上,⼤部分选调⽣能够正确认识,以健康向上的⼼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刻苦学习新
知识,主动适应岗位职责需要。
但也有⼀些⼈不能正确对待,报怨⾃⼰学⾮所⽤,⾯对全新的乡镇⼯作,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感到茫然,产⽣了悲观和消极思想。
如我县选调⽣刘某,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毕业,xxxx年分配在我县上堡乡任⽔产员,对陌⽣的⽔产⼯作⼀时⽆所适从,产⽣了消极思想,⼯作积极性不⾼,⽽所学专长⽆⽤武之地,专业知识已⼀点⼀点忘记,多年来⼯作没什么起⾊。
⼆是扎根思想不够牢。
⼤多数选调⽣⽆悔于⾃⼰的选择,扎根农村,⽴志成才,在农村这个⼤舞台上践⾏着⾃⼰的理想与⼈⽣价值。
但也有⼀些选调⽣缺乏脚踏实地、吃苦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的思想不牢,把过多的精⼒放在了考虑如何调到城⾥⼯作等个⼈问题上;也有的选调⽣满怀热忱地来到乡镇,当理想与农村的现实形成巨⼤反差时,便动摇了信⼼与勇⽓。
如我县李某,出⽣在城市,养尊处优,从⼩没有在农村居住过,分配到我县乡镇⼯作后,⼯作⽣活条件与过去形成较⼤反差,⽆⼼扎根基层农村⼯作,⼀⼼想往城市调动,⼯作没有激情,不久之后离开了乡镇。
三是⾓⾊定位不够准。
由于各级党委重视,⼀些选调⽣被直接安排到乡镇任乡镇长助理。
乡镇长助理这个岗位介于领导和⾮领导之间,具有⼀定的特殊性,加之选拔⽣年龄⼩、阅历浅、实践经验少,致使在实际⼯作中位置难摆布,关系难处理,⼀些选调⽣在⾓⾊定位上出现了偏差。
有的处处把⾃⼰摆在学⽣位置上,遇事没主见,⼯作谨⼩慎微,畏⾸畏尾,放不开⼿脚;有的耍官腔,摆官架,⼯作⽅法简单,不善协调,不会变通,群众不买帐,领导不放⼼,造成⼯作被动;还有的缺乏⾓⾊意识,把⾃⼰等同于⼀般群众,不思进取,随波逐流。
⼆、思路及对策
1、精⼼“育”,为选调⽣奋发有为奠定基础。
⼈的才能发展有⼀定的规律,⽤当其时,才华横溢,⽤当违时,才能薄暮。
刚参加⼯作的选调⽣⼯作热情⾼,渴望组织上多给机会、多交任务、多参加实践锻炼,这也是新参加⼯作者的普遍⼼理。
这就需要组织上注意保护选调⽣的⼯作热情,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机会。
⼀是“训”:采取党校轮训、举办专训班、选送上学深造、创造条件⾃学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选调⽣学习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加快知识更新;对选调⽣的培训,要将党性锻炼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开展党性教育,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教育选调⽣⾃觉把个⼈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起,积极投⾝改⾰和建设实践,不断提⾼履⾏岗位职责的管理能⼒和业务⽔平,提⾼宏观决策能⼒、统揽全局能⼒、组织协调能⼒、处理突发事件能⼒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使⾃⼰真正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栋梁之材。
⼆是“带”:落实帮带责任,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选调⽣帮带第⼀责任⼈,根据选调⽣⼯作分⼯,指定⼀名班⼦副职为具体帮带责任⼈,通过⼀道深⼊基层,共同研究⼯作等⽅式,传经验、教⽅法、带作风;定期召开座谈会、事迹报告会、乡镇领导培养管理选调⽣汇报会、个别谈⼼、谈话等形式,了解掌握选调⽣的思想动态,帮助纠正偏差,把握成长⽅向;定期组织选调⽣开展集体社会调研,指导他们带着问题深⼊基层,深⼊群众,研究实际,增强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
三是“量”:
⼀要根据所学专业定岗,乡镇两年锻炼后,在安排⼯作岗位前,全⾯了解选调⽣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参与社会活动经历等基本情况,尽可能把他们安排到专业对⼝的单位,量才使⽤。
⼆要根据特点特长选岗,认真分析选调⽣在性格、兴趣、能⼒等⽅⾯的.特点特长,安排能发挥他们⾃⾝优势的⼯作岗位,⼒求做到⼈尽其才。
三要根据⼯作表现调岗,要对选调⽣跟踪考察,从“德、能、勤、绩、学”等⽅⾯全⾯了解选调⽣的
⼯作、学习和思想情况,对不适应现岗位的,及时调整到适合⾃⾝特点、能发挥⾃⾝优势的单位培养锻炼。
四是压。
要坚持“实践第⼀”的观点,根据选调⽣的不同层次和特点特长,有计划、针对性地强化实践锻炼。
2、严格“管”,为选调⽣健,灰严把⼊⼝关。
做好选调⽣⼯作,建设⾼素质⼲部队伍,必须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学毕业⽣选调到基层,从源头上保证选调⽣质量。
因此,必须增强选调⼯作的计划性,定向培养,按需分配,多从思想成熟、头脑清醒、知识全⾯,有⼀定法律意识、⼈⽂知识和社交能⼒的复合型应⽤⼈才中选?多从思想品质好、觉悟⾼,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有在农村建功⽴业远⼤理想,有全⼼全意为⼈民群众服务思想的毕业⽣中选派;多从农、林、⽔、机、畜、财、管理等与农村⼯作相关专业的毕业⽣中选派;多从有较强专业能⼒和组织协调能⼒,能够承担较为繁重⼯作任务的优秀学⽣⼲部中选派。
要建⽴双向选择的运⾏机制,在选拔选调⽣的过程中,既要有⽤⼈单位的参与,也要充分尊重毕业⽣本⼈的意愿,避免强制学⽣申报和搞硬性分配,保证选调⽣队伍的稳定。
要注意专业对⼝,针对不同去向推荐相应专业的毕业⽣,确保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作岗位上得到运⽤和发挥。
要严把制度关。
今年,赣州市委组织部制定了《⾼校毕业⽣管理办法》,对选调⽣思想教育、实践锻炼、帮带提⾼、学习培训、轮岗交流、选拔使⽤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把选调⽣培养管理⼯作纳⼊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对于选调⽣⼯作,党的各级组织都要明确责任,纳⼊⽇程,根据选调⽣的特点,层层制定切实可⾏的培养教育计划,建⽴健全选调⽣的考核制度、思想⼯作汇报制度、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以县为主,市县乡三级齐抓共管的⼯作机制。
严把考核关。
选调⽣在奔赴⼯作岗位前,组织部门要对其进⾏谈话,对选调⽣的⼯作、学习、⽣活等提出明确要求。
每年要对选调⽣进⾏⼀次综合考察,重点对选调⽣的思想、⼯作、学习、作风进⾏考核,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对落后的进⾏戒免谈话,并把考核情况作为选调⽣提拔使⽤的重要依据。
3、适时“⽤”,为选调⽣施展才华提供平台。
在对选调⽣加强管理和培养锻炼的基础上,要打破常规,⼤胆提拔使⽤。
⼀是条件成熟的要优先提拔。
经过两年以上基层培养锻炼、符合提职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选调⽣。
对因职数限制没有空位的,采取“挤、串、让、退”等办法,为安置已经成熟的选调⽣倒出位置。
条件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使⽤,也可推荐到县直、市直、省直单位。
⼆是⿎励符合条件的选调⽣参加公开选拔领导⼲部和竞争上岗⼯作,通过参加公开选拔⼯作,即是对他们个⼈实⼒的⼀次检阅,⼜可使他们在参加公开选拔⼯作中得到锻炼和提⾼。
从实践看,由于选调⽣的⾃⾝优势,他们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成功率较⾼,⽽且都能够胜任⼯作。
要充分利⽤好这⼀渠道加⼤对选调⽣的选拔,促进选调⽣成长进步。
三是要明确任务和⽬标,对选调⽣的选拔要制定具体指标,作出硬性规定,要往前排,不仅要有选调⽣进乡镇班⼦,⽽且要有选调⽣进县直单位班⼦甚⾄县级班⼦,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
选调⽣调研报告2
为了加强对选调⽣的培养、管理、使⽤,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部署,我县对照周组电[20xx]20号⽂件,对选调⽣⼯作进⾏了⼀次全⾯的调研和⾃查。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受市委组织部派遣,19xx年以来,先后有3批共5名选调⽣到我县5个乡镇锻炼,其中19xx年1
⼈,20xx年1⼈,20xx年3⼈。
在5名选调⽣中男3⼈、⼥2⼈,汉族5⼈,党员3⼈。
除20xx年分配到江村镇的卢俊波通过公务员考录已调⾛外,其余4⼈现在都已提拔为副科级⼲部,并在20xx年登记为公务
员。
⽬前他们4⼈都安⼼基层锻炼,思想稳定,学习和⽣活状态良好。
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得到了很⼤提⾼;敬业精神较强,⼯作作风扎实,各项⼯作开展顺利;加深了对基层群众疾苦和基层⼯作⾟苦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树⽴了⾃⼰的良好形象。
⼆、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营造选调⽣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年,我们把选调⽣培养、管理和使⽤⼯作纳⼊⼲部⼯作整体规划,提到重要⽇程,不断加⼤培养⼒度,强化管理措施,努⼒为选调⽣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新分配来的选调⽣,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和接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别进⾏谈话,介绍情况,帮助选调⽣克服⼼理障碍、适应环境、熟悉⼯作,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并明确规定,由所在乡镇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负责传、帮、带。
通过与他们交流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作⽣活中的⼀些实际问题,督促他们加强学习,努⼒⼯作,快速成长。
2、提⾼素质,为选调⽣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重点帮助选调⽣提⾼三个⽅⾯的素质:⼀是提⾼思想素质。
针对学历⾼、阅历浅,对基层情况了解的少,缺乏基层⼯作经验和实践锻炼的特点,⼯作中,我们及时把握选调⽣的思想动态,教育他们实践出真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的道理,⿎励他们放下架⼦,深⼊基层和群众,主动接受艰苦⽣活和复杂环境的锻炼和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提⾼⾃⼰的思想素质和⼼理承受能⼒。
⼆是提⾼政治素质。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选调⽣虽然⽂化知识⽐较丰富,但对政治理论的掌握存在着学习不深、理解不透、缺乏系统性、联系实际少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点抓好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提⾼他们在实践中运⽤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法解决问题的能⼒。
三是提⾼业务素质。
按照党的年轻⼲部在党校、⾏政学院的学习不少于3个⽉的规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部调训⼯作,在县乡财⼒⼗分困难的情况下,组织选调⽣参加上级组织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并外出考察,使其尽快提⾼业务知识和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前4⼈都参加过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其中1⼈参加过2次。
3、注重实践,全⾯提⾼选调⽣的⼯作能⼒
选调⽣是从⾼校选拔的优秀⼤学⽣,他们往往志存⾼远,理想远⼤,有⼲⼀番事业的⼯作热情和雄⼼壮志。
但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会有⼀定的差距,书本和社会之间也有⼀定的距离。
为了全⾯提⾼他们的⼯作能⼒,重点提⾼他们正确⾯对挫折和处理复杂棘⼿问题的能⼒,县委组织部决定全部把他们放到基层,到乡镇⼀线去经受实践锻炼。
选调⽣刚到乡镇政府报到⼯作时,对于如何在农村开展⼯作感到毫⽆头绪,⾯对艰苦的⼯作环境和繁琐复杂的基层⼯作感到沮丧,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产⽣⼼理失衡。
了解到这⼀情况后,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多次到乡镇和乡⾥的领导⼀起对他们进⾏谈⼼,⿎励、指导,给他们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的道理,帮助他们调整⼼态,努⼒适应基层的⼯作和⽣活,树⽴从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业的信⼼。
⼯作上有意安排他们先⼲⼀些经常事务性⼯作,先适应情况,熟悉⼈员和环境,然后再让他们承担⼀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独⽴完成某⼀⽅⾯的⼯作,如练寺镇的郭⼴军同学先在镇企业办⼯作,20xx年随同该镇镇长⼀同前往浙江诸暨市招商,为⼀家纺织企业在练寺的落户贡献出了⾃⼰的才智。
20xx年11⽉提拔为练寺镇副镇长,协管全镇蔬菜⽣产和沼⽓⼯作,充分发挥⾃⼰的专业优势,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常深⼊⽥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和讲课,解决群众的思想顾虑和技术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曹⾥乡的宋翠红同学先在乡党政办公室⼯作,每逢中⼼⼯作忙时,办公室只剩她⼀个⼈,时刻坚守岗位,保证了信息畅通和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上通下达和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和⼯作的能⼒得到了很⼤提⾼。
20xx年底,积极参加周⼝市举办的农村党员电教科技知识竞赛,对党在农村的各项⽅针和惠农政策进⼀步提⾼了认
识,⼯作中更增强了为民办事、替民解忧的责任感和事业⼼。
其他2名选调⽣也都通过基层的实践锻炼,提⾼了能⼒,增长了才⼲。
4、规范管理,创造选调⽣管理和使⽤的有效机制
规范对选调⽣的⽇常管理,是做好选调⽣⼯作的基础。
把“靠得住、有本事”的选调⽣推上领导岗位,是做好选调⽣⼯作的⽬的。
我们⼀是坚持传、帮、带制度。
明确选调⽣所在的每个乡镇的分管组织的副书记是他们的传、帮、带责任⼈,定期找选调⽣谈话,关⼼他们的思想、学习、⼯作和⽣活,对他们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帮助解决⼯作中和⽣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向乡党委汇报选调⽣的⼯作和思想情况,乡党委再负责向组织部汇报。
⼆是坚持跟踪考核制度。
县委组织部对每位选调⽣登记造册,建档⽴卡,加强对他们的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实⾏动态管理,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作、学习、⽣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定期交流谈⼼制度。
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次选调⽣交流谈⼼会,乡镇党委每⼀季度召开⼀次交流谈⼼会,通过谈⼯作、谈体会、互相促进、共同提⾼。
同时,征求他们对选调⽣管理⼯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落实政策,及时提拔使⽤制度。
按照周组⽂[20xx]56号⽂件精神,选调⽣在乡镇⼯作满⼀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的,⼀般担任乡镇长助理,享受副科级待遇;对表现优秀、适合做乡镇领导⼯作的,要及时提拔担任乡镇党政副职。
我们于20xx年11⽉3⽇对1999年、20xx年分配来的共4名选调⽣,积极落实了这⼀政策,⼀名提拔为副镇长,其余3名提拔为乡镇长助理(副科级)。
20xx年乡镇机构改⾰以后,以上4⼈均保留原级别,享受副科级待遇。
三、存在问题
1、选调⽣阅历少,农村⼯作经验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做群众思想⼯作的能⼒、处理复杂棘⼿问题的能⼒和组织、协调能⼒有待加强。
2、对选调⽣的选拔⼯作有待进⼀步加强。
⼀些选调⽣⽂化成绩好、教师评价好,但对基层⼯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缺乏长期在基层⼯作的思想准备。
3、在选调⽣的管理、激励、使⽤等⽅⾯,办法不多,⼿段和⽅式⽐较单⼀。
选调⽣长期在乡镇⼀个岗位上⼯作,缺乏岗位轮换。
四、⼏点建议
1、健全完善选调⽣⼯作制度,严把选调⽣质量关。
严格按照选调⽣的条件和标准,注重考察其综合素质和潜质潜能,要优先把那些政治思想好、能⼒、素质强,愿到基层锻炼的优秀⼤学⽣充实到选调⽣队伍中来。
同时,扩⼤选调⽣选调范围,把从应届毕业⽣范围扩⼤到往届⼤学⽣,拓宽选⼈⽤⼈渠道。
2、加强培养和管理,全⾯提⾼选调⽣素质。
要将选调⽣列⼊整个⼲部培训规划,以各级党校、⾏政学院为阵地,开办各种形式培训班,不断加⼤选调⽣的培训⼯作⼒度,提⾼他们理论⽔平及业务能⼒。
同时,建⽴健全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活上关⼼、⼯作上⽀持、管理上落实,千⽅百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注重选派锻炼和提拔使⽤相结合,扎实做好优秀选调⽣的提拔使⽤⼯作。
选调⽣是组织部门的⼀项经常性⼯作,选调⽣是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精⼼挑选出来的优秀⼤学⽣,是作为党政领导班⼦后备⼲部来培养的,他们在基层经过⼀段时间的锻炼后,可以专门针对选调⽣进⾏公开、公正的⼆次选拔使⽤,使他们真正⾛上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