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药》的英译本看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鲁迅《药》的英译本看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
内容摘要: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而镜子。
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
由于英语修辞历史悠久,而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各自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表达方式,故对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直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译文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
为此,本文在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仅就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格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思想上的共性,所以修辞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差异,所以修辞的翻译存在各种障碍。
关键词:修辞手法可译性可译性限度比喻重复习语借代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语言大师,他总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塑造形彖,刻画人物,体现出他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
倘若要把他的作品介绍给国外的读者,使他们也能体会到原作的丰富内涵,我们就需要依靠翻译手段。
然而,翻译在某些方面具有局限性。
例如,在翻译鲁迅作品的过程中,译文若不能正确地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作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
杨宪益、戴乃迭在翻译鲁迅作品《药》时,以忠实于原作作为岀发点,在理解原作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方面,做出
了艰辛的努力。
在译文中,既有形神兼似,也有为了传神而不得不“忘形”的情况。
为此,本文在分析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以鲁迅作品《药》作为素材,对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存在共性,所以修辞手法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差异,对修辞手法的翻译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从而阐述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修辞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修辞使用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优劣成败,因而修辞也是翻译所涉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但在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有些修辞手法却很难再现。
即使译者历尽艰辛,勉强“达意”, 译文仍然显得苍白无力,与原文的风采相去甚远。
以下以鲁迅作品《药》及其英译本作为素材来分析阐述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共有的修辞手段。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运用比喻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他的比喻非常具有独创性,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特别生动、鲜活。
《药》一文一共使用了16处比喻,有的比喻特别奇巧、贴切。
例如:
原文: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岀,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译文:Only his son sat eating at a table by the wall・ Beads of sweat stood out on his forehead, his lined jacket clung to his spine, and his shoulder blades stuck out so sharply, an in verted V seemed
stamped there・
写小栓瘦骨嶙峋,用了一个非常贴切形象的比喻: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具体细致地写出了小栓病情的严重程度。
阳文“八”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这个比喻在中国人认为是生动形象的。
但是'对丁-外国人来说'阳文“八”字却是一个陌生甚至晦涩的意象,他们脑海中不会产生原文所描述的真正的场景,所以这个比喻如果直译到译文中,就不会产生原文预期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把它翻译成外国人耳熟能详的“倒立的字母V”只是个权宜之策。
虽然外国人不能真切地欣赏到原作生动形象的比喻意象,至少他们会得到和原语读者一样的信息内容一一小栓的瘦骨嶙峋及严重的病情。
2•习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深刻道理的定性词组或短语,是人们社会经验的总结,是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品。
我国翻译界前辈张今先生针对汉译英实践指岀,汉语作为彖形文字所能取得的视觉效果和心理联想作用、声音的暗示作用、词的联想意义等往往很难在英译中传达出来。
也就是说,与汉语成语带给原语受众的形、音、义的美学效果相比较,译语受众的感受是不完全的、不对等的。
以鲁迅《药》中所用成语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与众不同not like other things 满门抄斩even his family would have been executed, and their property confiscated 恍然大悟suddenly he saw light
四字成语最为言简意赅,含义深刻,表达力丰富。
而这些成语译成英语后往往是唆一长串,全然没有了汉语成语的简约之美。
3 •鲁迅先生善于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来作借代,来指代人物,起到了突岀人物形象特点的作用。
原文中的大多数借代语言都可以直译到译文中,但有些意蕴深厚的借代语言只凭借直译很难传达出它的全部内涵。
仅举一例说明:
原文:“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
了,……
译文:“ Even the clothes stripped from him were taken by Red-eye, the jailer.
眼睛“红”本是牢头阿义的外部特征,可是他骨子里面更是得了红眼病,连死尸身上的衣服他都要,所以用“红眼睛” 来指代阿义,一语双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阿义见钱眼开、穷凶极恶的贪婪本性。
在这一点上,英汉文化差异就显现岀来了。
汉语中「'红眼”的意思是:看见别人有名有利或有好的东西时非常羡慕而妒忌,甚至想据为己有或取而代之。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词语,但是却用“greerveyed”(翻译成汉语是“绿眼”)指称汉语中“红眼”的意思。
这是因为英汉两种文化的人对于颜色有各自独特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把原文中的“红眼” 直译成"red-eye\不能完全传达出原文中双关这个巧妙含蓄的言语技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翻译的好处是:可以激发译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认识中西文化差异,从而让其“真正接近原作”。
4 •精心锤炼的词语:鲁迅先生擅长选用有特色的词语,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他大量地运用叠词和双身叠韵连绵词、摹声词等/吏语言具有音乐美。
《药》中的叠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AA”式:看看look at、匆匆hurry out,〈2〉“AABB” 式:?0?0?@?@ rustling,明明白白distinctly, <3)“AA 的”式:低低的softly 硬硬的hard,〈4〉“ABB的”式:黑沉沉的darkness滑溜溜的brightly, 〈5〉“——A—— A" 式:——排——排the rows of——块一块patches of,〈6〉“ A 一A"式:捏一捏give it a cursory feelo 这种措辞使语言富于音乐感、动作感,但翻译成英语之后这种效果不复存在。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但翻译时却很难做到信息的绝对保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修辞层面的障碍。
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的修辞方式在汉语中都有其相同的或相似的对应形式,这就为译文中修辞手法的复制再现提供了可能。
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思维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往往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修辞形式在译文语言中复制移用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的再现。
我们在这里研究与探讨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目的是要寻求更好的翻译方式,从而提高我们的译文质量,使译语读者更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l]Yang Hisienyi, and Gladys Yang.The Medicin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2・
⑵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9.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2.5.
[4]谭载喜编译•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8.
⑸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岀版社,2004.4.
李方佳,女,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