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倘使(tǎng)掳去(lü5)咒骂(zhòu)磨难(nàn)
B . 惶急(huáng)疮疤(chuāng)憎恶(zèng)针灸(jiǔ)
C . 絮说(xù) 规矩(guī)惧惮(dàn)淡薄(bó)
D . 霹雳(pī)震悚(shù) 诘问(jié)粗拙(zhuō)
2. (2分)(2017·贺州)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忌讳弥漫鄙夷相题并论
B . 锁屑颓唐拮据孜孜不倦
C . 颤抖蜷曲剽悍矫揉造作
D . 徇职黯然造诣人情事故
3. (2分) (2017七下·顺德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当今社会,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 . 这对相声演员一上台,那滑稽相就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D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4. (2分)(2012·福州)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 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
C .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 . 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5. (13分) (2016八上·永定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晖:________
②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
(2)下面三项中“之”的用法与“山间之朝暮也”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①子墨子闻之(《公输》墨子)
②介胄之士不拜。
(《细柳营》司马迁)
③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云归而岩穴暝
(4)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6. (8分) (2015八上·永胜期末) 按照提示默写古诗文。
① ________,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②《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③________,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丽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⑤《陋室铭》一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
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孟尝君①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
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
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子不足偿之。
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公孙曰:“诺。
”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
”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⑥。
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诺。
”
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
”孟尝君曰:“善。
”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
②象床:用象牙制成的床。
③登徒:人名,复姓。
④直:值班。
⑤发漂:喻微小。
⑥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
⑦中闺:宫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君岂受楚象床哉()②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③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④莫敢入谏()
(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郢之登徒直送之/何陋之有
B . 皆以国事累君/受命以来
C . 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万钟于我何加焉
D . 公孙戍趋而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4)结合全文,说说孟尝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8. (6分)(2018·南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②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
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揭晓!
③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
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嘤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寂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
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
例如,树木的生长。
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
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技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
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⑤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
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
(1)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
A . 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B . 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
C . 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
D .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
(2)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④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B .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C . “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向日葵花盘中螺旋线的特点。
D . “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一句中“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B . 虽然向日葵的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
C . 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
D . 一株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体现了“鲁德维格定律”。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作。
⑴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章内容充实,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立意新颖;②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⑵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9七下·萧山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六、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11. (13分) (2016七上·西湖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游记》节选
[明]吴承恩
①行者转身欲行前去化斋,却又回来取了金箍棒,幌了一幌,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
千万千万!至嘱至嘱!”三藏依言,师徒俱端然坐下。
②唐僧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饥寒交加。
不见行者回来,欠身怅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里耍子去来!化甚么斋,却教我们在此坐牢!”三藏道:“怎么谓之坐牢?”八戒道:“师父,你原来不知。
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铁壁铜墙,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与他吃罢了。
”三藏道:“悟能,凭你怎么处治。
”八戒道:“此间又不藏风,又不避冷,若依老猪,只该顺着路,往西且行。
师兄化了斋,驾了云,必然来快,让他赶来。
如有斋,吃了再走。
如今坐了这一会,老大脚冷!”三藏闻此言,遂依呆子,一齐出了圈外。
沙僧牵了马,八戒担了担,那长老顺路步行前进。
③不一时,一行人到了楼阁之所,原来是坐南朝北之家。
老猪走进里面,直至高楼之上,见串楼旁有三件纳锦的背心,八戒也不管好歹,拿下锦绣棉衣下楼来,出厅房,径到门外道:“师父,且脱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
”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
’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
”八戒道:“四顾无人,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有何证见?就如拾到的一般,那里论甚么公取窃取也!”三藏道:“你胡做啊!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
”
④那呆子莫想肯听,对唐僧笑道:“师父啊,我自为人,也穿了几件背心,不曾见这等纳锦的。
你不穿,且待老猪穿一穿,试试新,捂捂脊背。
等师兄来,脱了还他走路。
”沙僧道:“既如此说,我也穿一件儿。
”两个齐脱了上盖直橛,将背心套上。
才紧带子,不知怎么立站不稳,扑的一跌。
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捆了。
慌得个三藏跌足报怨,急忙上前来解,那里便解得开?三个人在那里吆喝之声不绝,却早惊动了魔头也。
妖魔忽闻得怨恨之声,急出门来看,果见捆住几个人了,即唤小妖,同到那厢,收了楼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搀住,牵了白马,挑了行李,将八戒、沙僧一齐捉到洞里。
⑤孙行者摄了一钵盂斋饭,驾云回返旧路。
径至山坡平处,按下云头,早已不见唐僧,不知何处往。
棍划的圈子还在,只是人马都不见了。
回看那楼台处所,亦俱无矣,惟见山根怪石。
⑥这大圣却才束一束虎筋绦,拽起虎皮裙,执着金箍棒,径奔山前,找寻妖洞。
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抡枪舞剑。
这大圣拽开步径至门前,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快进去与你那洞主说,我本是唐朝圣僧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快教他送我师交出来,免教你等丧了性命!”那魔王闻得
此言,满心欢喜道:“正要他来哩!我自离了本宫,下降尘世,更不曾试试武艺。
今日他来,必是个对手。
”即命:“小的们取出兵器,各要整齐,进前者赏,退后者诛!”众妖得令,随着老怪,腾出门来,叫道:“那个是孙悟空?”行者在旁闪过,见那魔王生得好不凶丑:独角参差,双眸幌亮。
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
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
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
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
全无喘月攀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
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
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孙大圣上前道:“你孙外公在这里也!快早还我师父,两无毁伤!若道半个不字,我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魔喝道:“我把你这个大胆泼猴精!你有些甚么手段,敢出这般大言!”行者道:“你这泼物,是也不曾见我老孙的手段!”那妖魔道:“你师父偷盗我的衣服,实是我拿住了,如今待要蒸吃。
你是个甚么好汶,就敢上我的门来取讨!”行者道:“我师父乃忠良正直之僧,岂有偷你甚么妖物之理?”妖魔道:“我在山路边点化一座仙庄,你师父潜入里面,将我三领纳锦绵装背心儿偷穿在身,只有赃证,故此我才拿他。
你今果有手段,即与我比势,假若三合敌得我,饶了你师之命;如敌不过我,教你一路归阴!”
⑦行者笑道:“泼物!不须讲口!但说比势;正合老孙之意。
走上来,吃吾之棒!”那怪物那怕甚么赌斗,挺钢枪劈面迎来。
这一场好杀!你看那:金箍棒举,长杆枪迎。
金箍棒举,①似电掣金蛇;长杆枪迎,明幌幌如龙离黑海。
那门前小妖擂鼓,排开阵势助威风;这壁厢大圣施功,使出纵横逞本事。
他那里一杆枪,精神抖擞;我这里一条棒,武艺高强。
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汉,果然对手才逢对手。
那魔王口喷紫气盘烟雾,这大圣眼放光华结绣云。
只为大唐僧有难,两家无义苦争抡。
他两个战经三十合,不分胜负。
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官的本事!”这大圣也爱他枪法不乱,右遮左挡,甚有解数,也叫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二人又战了一二十回亮藿藿。
⑧那魔王把枪尖点地,喝令小妖齐来。
那些泼怪,一个个拿刀弄杖,执剑轮枪,把个孙大圣围在中间。
行者公然不惧,只叫:“来得好!来得好!正合吾意!”使一条金箍棒,前迎后架,东挡西除,那伙群妖,莫想肯退。
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丢将起去,喝声“变!”即变作千百条铁棒,好便似飞蛇走蟒,盈空里乱落下来。
那伙妖精见了,一个个魄散魂飞,抱头缩颈,尽往洞中逃命。
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
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
那妖得胜回归洞,行者朦胧失主张。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亮藿藿:形容明光耀眼。
藿:huó。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唐僧三人走出圈外→________→悟空归来人马俱无→________
(2)认真阅读划线内容,从描写的角度写出你的发现。
(3)在阅读了以上选段之后,刘同和王通进行了交流:
我很喜欢孙悟空,因为他英勇善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太厉害了!真是个大英雄!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你看,他和妖怪打斗,连金箍棒都被套取了,失败而归!算不得英雄!
你觉得孙悟空是个英雄吗?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你阅读《西游记》的体会,阐述你的观点。
12. (19分) (2019九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
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
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
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
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
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
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
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
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
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
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
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
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 . 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 . 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 . 卖弄泛滥的情感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 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请分别从内容、手法、主旨和结构上加以比较、归纳。
)
(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请联系全文,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阐述“水缸”对“我”的文学梦的影响。
)?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即标题的作用)(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
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提示:阅读什么,有何体验和感悟,要写出来。
)(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