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
易经》作为“三玄”之一, 其中蕴涵着上古先民大量关

日常生活的哲学与伦理思考。

“如果说《易经》中关于辩证法
的思想、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等只是处于萌芽阶段的话, 那么, 伦理道德观则较为成熟了。

”《易经》伦理思想的萌芽及逐步提炼成型,是上古时期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 各种生活智慧的不断累积、总结、提炼并加以抽象化的结果, 反过来它又对日常的为人处事提供了伦理指导。

因此, 《易经》
的伦理思想主要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伦理。

而“做事”与“做人”则是构成人们日常伦理生活内容的两个基本部分,二者既密切相关, 又各有侧重。

它们是两个外延广大,几乎涵括了日常伦理生活的所有内容, 意旨却较为含混的概念。

廖申白教授认为: “‘做人'与‘做事'是汉语中表达着人们的日常伦理观念的两个重要语汇, 也是中国人日常伦理观念的概括性的表达。

”在他看来, “做人”与“做事”
是人们处理“日常交往事务”的方式和观念, 是一种“基础性的德性”。

、《易经》关于“做事”的伦理观念
在《易经》的时代,从八经卦到六十四重卦,再到卦爻辞体系
的逐步发展和完善, 这一过程较为充分地显现出了文化理性化发
展的路径。

“人事”在先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日渐突

则是其明显的表现特征。

而在“人事”活动中, 关于“做事”的
生活智慧与伦理规范的思考和总结越来越丰富, 体现在《易经》里, 主要有着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规律
易经》虽然是以颇具神秘色彩的卜筮为主, 但其中也体

出较多的哲学的萌芽, 对于自然规律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它往往通过象征类比的思维模式,以人事比附于天道, 借助于自然
《四库全书
总目》的编著者就说: “故易之为书, 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如,
,“初九, 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在《乾》卦爻辞中
田,利见
大人”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
人” , “上九, 亢龙有悔” ,就借助于“龙”这一自然物象从
潜”、“或跃在渊”到“飞”、“亢”的事物发生、发展到衰落的运行轨迹,来喻示人们做事所应当遵循的规律, 并告诫人们要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清楚的认识,从而谨慎从事, 并早做防备。

又如《小过》卦辞说:“亨, 利贞, 可小事, 不可大事。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 宜下,大吉。

”卦辞通过“飞鸟哀鸣, 向下而不向上飞”这一自然规律的经验性认识, 来说明在“小有过越”时不宜勉强施行宏大事业, 应当守持正固, 从小事做起的“做事”规则。

如此等等,都充分说明:《易经》分外强调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
人们“做事”必须清楚认识、掌握和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 按照规律“做事”。

(二)与时偕行
易经》之“易”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变易” , 有学者

出: “‘变易'为《周易》一书丰富哲理意蕴之核心内容, 而
‘变易'的根本及必要之条件, 就是‘时'。

”“时”字在
《易经》中虽只有一处即《归妹》九四爻辞: “归妹愆期,
迟归有时” ,且
不具备太多哲学蕴涵, 然而“时”却是《周易》哲学与伦理思
想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易经》每一卦中的六个爻辞, 实际
上也就体现了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发展状态, 每卦的卦象及卦
爻辞就共同营建了一个完整的时空结构单元。

而六十四卦通
过一定的逻辑安
排, 又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时空场。

在这样的时空体系

中, 人们“做事”必然要而因时而动、顺时而作, 这也就是贯穿整个《易经》哲学与伦理体系的“与时偕行”思想。

”而这一
概念,
指的正是“审时度势, 积极而恰当地进取”的“做事”原则。

(三)持中守正
中”在《易经》文本里共十三见。

《中孚》卦名含
“中”
其他十二处都出现在《屯》、《家人》、泰》、《益》等卦的卦爻辞中,分别有“林中”、“在中馈”、“日中”、吉”、“中行”等用法, 除了少数表示地理方位和时间之“中
其余都是指在各种具体事务的进行过程中持中不偏”、循守中
道的意思, 具备较为充分的哲学与伦理学意义。

而“正”在
《易
经》文本里仅有一处 ,见《无妄》卦辞 :“元亨 , 利贞。

其匪正有
正道必有祸患” , “正”即“正道”的意思。

而在绝大多数情况
眚, 不利有攸往。

”“ 匪”通“非” , “其匪正有眚”表示“不循
下, 卦爻辞里的“正”都是用“贞”字表示的。

“贞”、“正” 在《易经》 里语义基本相通 , 如《彖传》 说:
“贞 , 正也。

”“贞” 在《易经》卦爻辞中十分常见 , 有“正道”之义 , 同时通常也被用 作动词形式 , 作“守持正固”、“坚守正道”解。

除《睽》卦等 少数几卦之外 , 其余诸卦的卦爻辞中均有“贞”字出现 , 如“利 贞”、 “贞吉”、 “贞凶”、 “贞厉”、 “永贞” ,等等。

《易
经》六十四卦 , 每一卦基本上都是着重围绕某一件事情来进行阐
明: “持中守正”是几乎整个《易经》贯彻始终的关于“做事” 的生活智慧和伦理要求。

易经》关于“做事”伦理规则的总结中可以发现 , 在这些
理价值观念。

二、《易经》关于“做人”的伦理观念
上天垂训的方式来告诫世人做事做人都应当遵循“正
道” 正道”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指伦理规则 ; 同时《易经》当中所涉 及到的神话、宗教和祭祀内容 , 也是“道”的重要内涵。

“教” 的内容则主要有生活智慧和伦理意识与规范两个方面 , 其方式不 仅有正面的引导 , 也有反面的设诫。

综观整个《易经》 , 关于“做
发, 其中几乎都有“做事”
中”、“正”的伦理要求。

充分说 规则之间彼此均有着内在逻辑和意义上的关联性。

不过 ,《易经》 关于“做事”的伦理思考其内涵与外延都相当广泛 , 以上三点并
不足以将之概括完全。

而且 , 其中也不乏大量关于 做人” 的伦
易经》的卜筮之术是通过卜筮出来的吉凶祸福的预示 ,以
,而
人”的伦理教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强不息
易经》开章名义的第一卦即为《乾》 , 由六个阳爻组
成。

说卦传》说 :“乾 ,天也” ,又说“乾 ,健也” ,指出《乾》取象
于天,寓健强有为、自强不息之意。

故《象传》曰 :“天行健 , 君 子以自强不息” , 此言从此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不断进 取的“做人”之德的表征。

再如《豫》卦 ,《经典释文》 训“豫”
为“乐” ,有娱乐、喜悦之意。

其初六爻辞
说 :“鸣豫
正是“居安思危”这一“做人”准则。

《系辞下》说 : “《易》 之兴也 , 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 , 其有忧患乎 ?”《周易正义》中 指出: “此之所论 ,谓《周易》也。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者 , 若 无忧患,何思何虑 ,不须营作。

今既作《易》 ,故知有忧患也。


既患忧,须垂法以示于后 ,以防忧患之事 , 故系之以文辞 ,明其失
, 凶”, 上 六: “冥豫成 , 有渝无咎” ,这几个爻辞中 鸣豫”、 冥豫”均
有耽于享乐、 不思进取的意思 , 结果要么直接为“凶” ,要么是必 须及早醒悟 ,否则即有悔恨。

《豫》卦从负面结果设诫 , 告诫人们 为人处世必须不断进取才可免于祸患。

(二) 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是《易经》贯彻始终的重要设诫内容 , 强调的
得与吉凶也。

”这段话就提到, 《易经》始作之时, 作者把忧患意识作为了一个重要的道德教化内容。

如《乾》卦九三爻辞说: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强调君子在努力进取的同时
应当常怀忧患之心 , 时刻保持警惕 , 并常作反省 , 这样即使遇到灾 害祸患 , 也会无所妨害。

(三) 诚信
诚信”也是 《易经》 关于“做人”之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十多处提到“孚” , 其中《中孚》全卦即主讲“诚信”。

《周易
孚”应是相通的。

朱熹则将“信”与“孚”略作了一些区分 朱熹说 : “伊川云 : ‘存于中为孚 , 见于事为信。

'说的极好。

” 依照此说 , 则“孚”为诚心 , “信”乃“以诚心处事”的实际表 现。

但通常以为 , “孚”本身就应当包含了“诚”与“信”两方
面的涵义 , 将其理解为“诚信”并无问题。

《既济卦》九五爻
辞 , 不如西邻之祭 , 实受其福。

”牛在农耕时代当是 十分贵重的祭物 , 但古人祭祀显然更重视祭祀者是否心怀诚信之 盛德 , 而不在于祭品之厚薄。

易经》从各种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生活智慧与伦理规范 时至今日 , 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事务中也仍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 富, 有着较为充分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在当前的日常社会生活里 ,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做事”与“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和意义。

不仅要加大力度对“做事”的重要性及其相关伦理规则 的宣传教育 , 与此同时 , 也应努力强化对于“做人”之德性内涵 进行正确地舆论导向和教育。

所以 , 我们很有必要重
方面 , 主要体现于卦爻辞里的“孚”字中。

易经》卦爻辞有四 正义》解释其卦名说 : “信发于 中 , 谓之中孚” , 其“信”与
曰: “东邻杀
新审读《易经》, 从中国哲学与伦理思想的源头入手, 借鉴和吸收《易经》关于日常“做事”与“做人”的生活智慧和伦理思想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