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
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

……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

而左派常偏于消极
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

”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
A.法家B.道家C.阴阳家D.纵横家
3.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日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
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4.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日:“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

”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5.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
归还,大有利益。

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

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
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

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

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
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6.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

”这体现了康有为
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7.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

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
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

”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

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

”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8.宣统皇帝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

这表明
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
C.暴力革命成为大势所趋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9.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
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这说明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
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D.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
10.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

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

这说明了
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
11.1920年-19 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
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

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
12.抗战爆发后,象征着民族国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引入根据地。

1946年元旦,延安各
界欢庆新年,全城屋顶飘扬着国旗。

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
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

这说明
A.抗战结束后,共产党仍服从国民党统治B.国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象征
C.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D.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
13.到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878元上升到4416元,工业总产
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 1%上升到56. 7%,农业总产值由56. 9%下降
到43. 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 5%上升到45%。

这表明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

对比1960年“八字方针”,两者提出的相似背
景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B.自然灾害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D.“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15.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人人心B.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1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

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
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B.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17.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
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
义在于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18.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拒绝答复议会的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
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
的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王权与法律的关系是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B.查理一世具有明显的君权神授、社会契约的思想
C.议会的权威已经超越国王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D.国王的存废问题成为议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19.表格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单位:百分率)。

据此可以推知
A. 19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C.英国工业优势地位的确立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康乾时代中国与欧洲的力量对比处于大体平衡状态
20.下图是近代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越强
21. 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
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
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
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
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22.右图中的小说塑造了土改时被枪毙、在阴间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
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
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

小说正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
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战争与和平》
B.《百年孤独》
C.《悲惨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3. 19 91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材料的主旨是
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C.“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24.美国时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由原的4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
英镑5种货币。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 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
权重分别为41. 73%、30. 93%、8.33%、8.09%。

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

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B.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此举是中国经济融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说,
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搞编自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8分)
材料二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
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

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 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


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

(8分)
材料三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

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
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

(9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阶级成分表
资料:杨英杰《延川县禹居区三乡的阶级关系及人民生活》,《共产党人》第3期
注释:“知识分子”是小学教师。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阐释。

(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7.(15分)近年,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
决。

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

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

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
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

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
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

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一一一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材料二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的有效配置。

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

……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
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

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

80年代以,西方国
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

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一一林戆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

你认为如何才能使
福利制度走得更远?(9分)
高三调研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B 12.C
13.B 14.C 15.B 16.A 17.D 18.A 19.D 20.C 21.C 22.B 23.C 24.B
二、非选择题
25. (25分)
(1)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征辟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

(8分,每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表现:市镇开始出现;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街市、晓市和夜市,乡村允许设
市贸易;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市民
阶层壮大,出现了娱乐场所。

(4分,答出2条即可)
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占主
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兴起。

(4分。

第1条必须答,其余4条,答出3条即可)(3)主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
本。

文化上批判宋明理学,追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提倡经世致用。

(6分,每条2分)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危机严重;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思想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钳制思想,纲常礼教扼杀人性。

(3分.每条1分。

答出3条即可)26. (12分)
土地革命后,该乡阶级成分的变化体现了该地区社会的进步。

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工商业获得发展;教育事业取得进步。

(6分,如果仅就数字变化简单表
述材料浅层信息者不得分。


这一变化出现的表明: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土地革命路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使社会
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陕甘宁边区政府注重根据地的建设。

(6分,每条2分)
27. (15分)
(1)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
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等(6分,答出任意3条即可)。

(2)问题: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
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6分,答出3条即可)
认为: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利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改革;
福利政策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民众既要照顾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3分,至少答
出2条,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