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教师评价不仅要给出一个分数,还要对 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过程、相互学习与 交流情况等进行评价。
最后是作品展示,挑选几名学生的作 品,让学生站到讲台上为自己的作品做解 说,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运用的新知识新 技能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和喜悦感,增加学习兴趣。
3.结语 “项目引入,任务驱动”教学中,在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完成设计方案, 实施计划,自己去查阅资料。教学实施的 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他们对每个课题的 设计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利于开
赏的歌曲或乐曲的内容,创设情境,使学 生在一定的气氛下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情境引入式的关键是创设情境,给学生创 造一种受感染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某种 情境下,以缩短与作品的时间距离和与作 者的心理距离,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与教 师产生共鸣,然后进入新课。注意的是,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自然适度,切记过分渲 染,让学生产生假的感觉,这样不仅不能 调动学生的欣赏情趣,反而会影响新课的 教学。如一些劳动号子,教师可创设一些 情境让学生置身之中。
直接引入式 直接引入式是指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点 破本节课的主题的一种导入形式,这种形式 一般在欣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作品时使用, 它的优点是简洁、明快,缺点是单调,如 果教学内容本身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时不宜使 用,例如欣赏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 色多瑙河》,这是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 舞曲,由于圆舞曲本身节奏感强,深受人 们的喜爱,大部分学生对这首圆舞曲也不 陌生,所以可以采用直接引入式,既简单 又直接,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用简单 的几句话便可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 都知道奥地利有一个作曲家约翰.施特劳 斯,他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圆舞曲, 今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将欣赏他的一部非 常有名的作品——《蓝色多瑙河》,”引 出新的课题。这样的开场白看似平淡,但 当把本课的主题点破以后,学生马上便产 生了兴趣,因为平时他们经常听,但是不 一定能理解得很透彻,今天的音乐欣赏在 对学生口味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 情境引入式 情境引入式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所欣
悬念引入式 悬念引入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 特点需要创设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而导入新课的导入形式。欣赏课 制造悬念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对 即将欣赏的曲目比较陌生,一种是学生对 将要欣赏的曲目熟悉。这两种情况可采用 不同方法来制造悬念。对于学生比较熟悉 的曲目,应注意设疑的难度和深度,可让 学生说一说作品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表 达的内容是什么?全曲的特点有哪些?这 样的问题,就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作用。对于学生熟悉都会唱的歌曲,一般 来说他们并不会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教 师提出上述问题一方面提醒了学生欣赏作 品应对作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对于学生比较 陌生的作品,悬念的设置相对容易些,但 是并非只要学生不了解的情况都可作为问 题来设置悬念,什么问题可设置悬念,要 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本身的要求来选择。例 如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 奏曲作品64号》,如果教师开始就提出: “这部作品是如何突破古典成规的?”,不 仅不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还会影响 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对作品本身一无 所知,教师的提问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107 2010年7月 网络财富
教学园地 ・网络财富
Teaching field・Intemet fortune
浅析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朱方
(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五小学,河南 洛阳 471000)
音乐欣赏的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 个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来发展学生的 音乐听觉,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 力,逐步养成学生欣赏音乐的好习惯,并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感受能力, 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适当选择不同形式、风格、题材、体裁的 中外音乐作品开扩音乐视野。通过音乐欣 赏,使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和声乐演唱的 形式,了解常见的乐器和器乐的演奏形式 以及音乐的表现手段。结合欣赏介绍一些 中外著名的音乐家,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 美情趣和爱国主义热情。导入的设计也要 以此为总目标,结合欣赏的具体内容和学 生特点来安排设计。
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 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艾明晶,王丽,焦福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 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2). [2]刘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 教育科学,2004(6). [3]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
学生无论怎样去想也理不出个头绪。如果 教师首先从浅显的问题开始,效果就可能好 得多。比如说教师问学生:“这部作品的作 者是谁?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交响乐、还是别的什么形 式?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等,就会 引起学生的兴趣。
故事引入式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还有就是培养学生 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欣赏课中,可通过爱国 音乐家的故事和表现爱国情感的作品进行。 例如,欣赏波兰作曲家肖邦的《A大调波罗 乃兹》,可以用肖邦的故事作为导入新课的 引言:“波兰有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 家,他从小学习钢琴,由于受环境影响, 七岁时就以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创作了一首 《g小调波罗乃兹》,八岁登台表演,16 岁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这时,他接触了 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的老师和同学, 对沙皇统治他的祖国极为不满。1830年11 月,他到国外旅行演出,宣扬波兰精神。 波兰起义失败后,他流亡国外,怀着期望 民族独立的忧国忧民之情,创作了大量具 有浓郁民族风格、思想内容深刻的钢琴作 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的 情感,用音乐宣扬了波兰民族精神永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作曲家是谁吗?”学 生答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说得很对。 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正是肖邦。他在流亡以 后,写过一部作品,作品是描写17世纪索比 埃斯基领导的波兰军队的英雄形象和一往无 前的精神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A 大调波罗乃兹》,有人也把这部作品翻译成 《波兰舞曲》。”然后进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