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微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课程资源
ZHONGXUE KECHENG ZIYUAN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摘要:在进行初中物理微实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训练等方面展开创新思考,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契机。
微实验简单便捷,学习目标单一,非常适合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实验设计和发动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感知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实验开发利用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实验认知。
物理实验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微实验机会,让学生在自行操作中感知物理,这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选择。
教师在设计发动物理微实验时,需要对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训练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以提升实验实践效果。
一、整合实验内容,建立微实验教学意识
物理实验内容非常丰富,教师需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处理,特别是微实验,不仅内容众多,而且分布广泛,渗透在课堂内外的各个区域,教师要注意筛选微实验内容,将实验和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让微实验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
即使面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微实验资源也相对丰富,教师需要从实验操作难度、实验器材应用、实验助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考量,做出合理选择。
在进行物理实验选择时,教师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全面考虑,如果能够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自然是最理想的设计。
如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长度的测量”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直尺、皮尺、卷尺等,然后为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对课本长度、课桌长度进行实际测量,看谁测量得精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测量长度时,需要直视刻度,并要多次操作,求平均数,这样才能提升测量的精确度。
”学生拿到这个实验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
很多学生还自发展开合作学习,同桌两个人协作,利用直尺、皮尺、卷尺,多次对测量物品进行实际操作,并列出图表,计算平均值,最终确定测量结果。
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顺利给出测量结果,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这些误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长度测量微实验,并提出实验操作要求,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操作效果良好,这说明微实验设计是比较合适的,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一个测量实验,看上去很简单,但却包含了许多操作技巧。
通过微实验,学生明白了很多实验原理,建立了精细思维的意识。
二、巧用实验器材,创新微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实验离不开实验器材,在微实验设计中,教师需要对实验器材有更多考量。
学校实验器材种类很多,如果实验采用的器材过多,就会让学生感觉很麻烦,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器材时,需要有优化意识,不仅要减少器材运用数量,还要有器材替代意识。
将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势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微实验操作机会。
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行展开实验操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实验学习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学习自觉意识。
教师要巧用实验器材,综合考虑实验操作的实际需求,对实验进行整合处理,给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如果能够让学生借助一些替代器材展开实验,当然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教《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课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合作微实验:“同桌两个人合作展开速度变化实验操作,先在操场跑道测量出5m、10m、20m、40m,并做好标记,然后一名学生从静止开始加速跑,另一名学生开始计时,测量出学生跑过标记点所用的时间,总结出速度变化的规律。
如果没有秒表,可以利用数数的形式进行计时;如果没有皮尺,可以用步测的方式来确定测速
初中物理微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福建省长汀县新桥中学梁荣华
︙
点。
”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因为教师对实验器材的运用给出了替代建议,所以很多学生什么器材也没有带,便直接来到操场进行操作。
虽然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但学生对速度变化有了全新的学习认知。
教师为学生设计速度变化测量实验任务,并给出器材应用建议,让学生产生参与实验的主观愿望。
学生在没有任何器材运用的情况下展开实验操作,其诱惑力自然很高。
从学生具体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在微实验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极为丰富的。
三、设计实验程序,提升微实验教学质量
微实验的最大优势是“小”,这个“小”字不仅代表实验内容少、目标单一,而且还代表实验操作过程简单。
为此,教师需要对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多重优化设计,让学生有更多感知运用实验的机会。
为提高微实验操作品质,教师需要对实验程序、实验器材、实验分析等内容进行简化处理,突出微实验“小”的特点。
实验规模缩小了,实验目标明晰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其实验认知也会更加丰富。
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内容时,教师利用音叉来展示实验,说明声音产生的原理,学生看得很真切。
为了让学生对其中的原理有更深刻的把握,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微实验操作,
对声音响度、声音音色等方面展开实验探索。
学生参与兴趣浓厚,有的学生利用钢尺进行弹拨实验,有的学生用硬纸片进行碰撞,还有的学生用三角板敲击桌沿,甚至有的学生用铅笔敲击玻璃杯。
这些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而且声音强度、响度、音色呈现差异性,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辨,都能够顺利得出实验结果。
教师参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对学生微实验操作情况给出具体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并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给出合理意见。
教师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展开微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呈现多元化特征。
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微实验设计比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微实验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也极为鲜活。
四、优化实验训练,打造微实验教学精品
微实验资源丰富多元,教师在教学发动时,需要有拓展意识,优化实验训练,由课内走向课外。
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微实验操作,
自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感知体验。
微实验简单易行,学生可以独
立操作,而且实验器材要求不高,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物进行替代,使微实验顺利展开。
在具体执行阶段,教师要时跟进,给出多种引导,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确保微实验在课外的顺利开展课堂内外都可以开展实验操作,
特别是在进行课实验设计时,教师需要给出更多引导和提示,让确的操作方向。
如教《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内容时,教要求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展开微实验操作:“我们家里多能够找到激光笔、水杯、平面镜等物品,利用这些实器材展开光传播实验,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在空中是如何传播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目标自行设计,最终形成实验报告,提交给教师。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不妨利用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展开多重交流。
”实验学习务布设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程序。
教师利用网络交互平台适时进行在线辅导,给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验获得成功。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教师给出积极评价,并生实验成果进行确认。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外微实验任务,
学生参与热很高,操作效果显著,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了主动探究的望。
如果教师的实验设计十分精巧,学生自然有较高的与热情,实验操作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从学生的可以看出,教师的实验引导是比较到位的,学生的实验获也是极为丰富的。
微实验具有目标单一、操作简约、程序简单、器材求不高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教师注意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微实验的机会,在验内容整合、实验器材巧用、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训练化等方面展开创新实践,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学习感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汪德强,唐伯景.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J].
现代中小育,2018(5).
[2]姚峰超,孟现美.新课程下微实验的开发与实例[J].物理实验,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