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市级名校初三2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市级名校初三2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ì)旁骛.(wù)箴.言(zhēn)自惭形秽.(huì)
B.矗.立(chù)阔绰.(chuò)坍.塌(tān)茅塞.顿开(shāi)
C.恁.地(nèn)星宿.(xiù)愧赧.(nǎn)根深蒂.固(dì)
D.桑梓.(zhǐ)拮.据(jié)恪.守(kè)面面相觑.(q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黄石园博园的100万株郁金香吸引着八方来客,每到周末,这里总是人声鼎沸
....。
B.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古籍的研究,几乎到了忘乎所以
....的程度。
C.英国一代传奇、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3月14日于家中逝世,这个消息真是骇人听闻
....。
D.李慧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
....的人,比赛之前她会仔细收集各方资料,所以她总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
①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④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A.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因为她有儿女的心事,也因为天子征兵,父亲的名字在被征之列,父亲又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兄,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C.木兰十来年的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她英勇善战,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给她很多的赏賜,但是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团聚。
D.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勇士又是娇美女儿。
她勤劳勇敢,既有家国情怀,又有责任担当,不愧是古人的典范,现代人的楷模。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
...的一项是()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①③C.④③②①⑤D.④①⑤③②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终于迎来正式通车的历史时刻。
这座凝聚着中国实力与智慧的“超级工程”,吸引了全球媒体。
为此,我区某中学举办了“了解港珠澳大桥”活动,请你参与。
在活动中,某班出示了两段外国媒体的评论性文字。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香港到珠海的旅行时间将缩短两个多小时。
人们期待它的通车可以改善大湾区沿线地区的交通状况,同时可以增强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建设,并在其中起到“支柱”作用。
这座大桥与2018年9月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将缩短中国内地制造业城市、金融枢纽香港及博彩业中心澳门之间的旅行时间,加强这些城市间的商业联系。
——《华尔街日报》
(1)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意义。
(2)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与总工程师林鸣密不可分。
他说:“建设过程中不能留下丝毫的隐患,否则就是犯罪!”如果林鸣先生来到学校,作为学校记者团的记者,请你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对他进行采访。
7.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蒹葭萋萋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司马迁《史记》)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年少万兜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
(李贺《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______)A.替国王递送信件
B.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参加战斗摧毁敌人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______)
A.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二、阅读
9.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①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②似去年。
①江楼:江边的小楼。
②依稀:仿佛,好像。
首句“独上”一词对应下面诗句中的哪一个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适当想象,描绘这句诗展现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级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具.答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沙枣
李娟
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
何止是麻雀们的富足,也是我的富足啊。
是我视觉上的富足,也是我记忆的富足。
过去,我所知的沙枣只有两种。
一种是灰白色,仅黄豆大小,但甜滋滋的。
尤其顶端微微透明的黑色区域,就那一丁点儿部位,更是糖分的重灾区。
轻轻划开,便眼泪一般渗出蜜汁。
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沙枣,最为香甜。
遗憾的是太小了,除去籽核,基本上只剩一层薄皮。
唇齿间刚刚触碰到一抹浓甜,倏地就只剩一枚光核。
还有一种沙枣大了许多,颜色发红,饱满美丽。
因个头大,吃着稍过瘾些。
但口感差了许多,不太甜,味道淡。
吃起来面面的,沙沙的。
难怪叫沙枣。
由此可见,造物多么公平。
我从小就熟知这种公平。
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
眼下这些沙枣完全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它又大又甜!真的又大又甜!
若不是吃起来仍然又面又沙,仍然是极度熟悉的沙枣特有的口感,我真怀疑它们是不是沙枣和大枣的串种……怎么会这么大,又这么香甜呢?
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
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
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
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们的盛情。
吃着吃着,又有些羞愧。
这可是麻雀们一整个冬天的口粮啊!
但是四面一望,这壮观的盛宴!麻雀们绝对吃不完的。
就算把乌鸦们加上也吃不完啊。
我暗暗记住这里。
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诱导他们触碰自己多年之前的孤独。
对了,还有沙枣花。
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
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
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天方夜谭。
它惯于防备,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
它扎根于大地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
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小小的叶子,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
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
沙枣花开了!
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
大地上的秋天隆重得如国王登基的庆典。
在隆重的秋天里,我一边吃沙枣一边反复思量,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呢?
(选自《读者》2018年第17期,有删节)
1.“我”对沙枣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原先认识:__________
眼下认识: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
2.沙枣是“荒野深处的奇迹”,“奇”在哪里?
3.文中有两处过渡句,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1)第一处: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
(2)第二处: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沙枣的生长给予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12.善良是做給自己看的
①朋友去藏区、加德满都走一圈,他感慨:在这里总容易感动,仿佛前世今生,总觉得自己还不够良善与规矩。
对“前世今生”四个字敏感的人,往往多情,善良。
我就是。
②小小的善良不高不大,甚至只要不坏。
我的善良常常体现于“善解人意”。
去理发厅,小弟弱弱地问我:要50的还是35的?我说,50的是老师傅操刀,35的是新手练手的吗?他有点难为情地说:“是的,我是35元的。
”我愉快地选择了35元的。
如果说我这个选择百分百是因为善良,你估计不会相信,但起码有80%的理由是:我就想让小徒弟有练手机会。
③那天下午去医院动个小手术的路上,提前叫滴滴快车,居然连续三个滴滴司机抢了单后又打电话过来说抢错了希望我取消订单。
一生气我就发微博说滴滴也拒载,想不到北京滴滴总部马上私信我……我没@它,但它反应这么快,十分诚恳,还希望我把不良司机信息给它。
我说算了,都不容易,还自动删了那条微博。
④再说到手术,是我一个人去的,主刀医生、让我躺下的护士都不是熟人,但漂亮亲切待我温柔,算是好报。
我还偷偷睁眼看到医生缝创口时的认真与护士的微笑,心安了很多。
⑤因为女儿在苏州上过学,我对苏州有点感情。
那次,一家人拖着行李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附近的文星广场打车,等出租车的人很多,个个骁勇善战,比我们厉害得多,而我们一家只会老实地规矩地在烈日下排队。
这时救星出现了,是一名执勤警察,他在一边看不下去了,立即站在我们一边,然后果断拦下一辆出租车,还替我们开车门……我们运气好,关键时候,总有贵人相帮。
⑥还是打车,天上乌云密布。
雷很响,心焦灼。
终于来了一辆,旁边一个大包小包等车的男人也一个箭步上来,哀求我:“我要赶车!”我心一软,就让了他。
随之,雨点下来了,半天乌云汹涌而至,我心急如焚。
这时,来了救兵,是辆“野的”,风吹来似的。
上车,他比我还欣慰,回首致意,没有漫天要价,倾盆大雨,雨刷怎么刷都看不清路……其实,我也赶路,但心情好多了,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还不耽误自己的事,这才是赚到。
海是蓝给自己看的,善良也是做给自己看的。
⑦我一直很多情。
庆幸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多情渐渐转化为善意、善良,这很欣慰,就好像花结成果,应该是幸福的一种、智慧的一种。
人心乱世,我常常显得有点弱,不是因为我不聪明,而是因为这世道更需要善良。
1.文章以“善良是做给自己看的”为题有何含义?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文中的“我”善良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在一边看不下去了,立即站在我们一边,然后果断拦下一辆出租车,还替我们拉开车门…”
4.第⑥段中“天上乌云密布,雷很响”一句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结尾处“人心乱世,我常常显得有点弱,不是因为我不聪明,而是因为这世道更需要善良”一句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
(1)想当年,我十分羡慕法国人民的文化素质高,不只电影晓得安排主角去法兰西学院听李维史陀讲课,就连福柯最深奥难懂的《词与物》也成了地铁里人手一册的畅销书。
直到上了大学,有学长传授“书皮学”,我才恍然大悟,法国人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在知识上伪装、在文化上炫耀的一帮家伙。
(2)学长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地铁里看《词与物》吗?当然不是因为它好看得像侦探小说一样,叫人爱不释卷。
重点在于要让别人看见自己正在读福柯的新书,正如穿衣服必须穿名牌,读书也得读名著。
只不过呢,穿名牌衣服要低调,牌子不可轻易外露;读名著则要高扬,封面一定得让人见到。
”或问:“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一定要拿本福柯的新著,何不干脆捧读福楼拜或者黑格尔?”学长又说:“潮流呀!都什么年头了,还看黑格尔,一来有人会嫌你老套,二来那些没知识的人则根本不知道谁是黑格尔。
至于福楼拜,人家可是法国的曹雪芹,你在地铁读《红楼梦》岂不表明你以前的教育不完整,多没文化呀!”
(3)在古腾堡印刷术发明之后很长一段的日子里,洋书是没有封面的,甚至不装钉,就是一堆纸零零散散地送到书店去。
那时候书还不多,顾客上门都早有目标,知道有什么新书出版,也知道自己要什么。
客人们挑好了书,再选封
面材料,或者牛皮,或者羊皮,连上头印的字款也随自己喜好,叫书店师傅替你完成装书的最后手续,结果就是你的私家藏书了。
这就是书皮产生的历史。
书皮最出人意料的副作用,就是催生了“书皮学”,让人单靠书皮就“读懂”了一本书。
“书皮学”本是大学时代我们拿来嘲笑人的话。
一个家伙平日看起来是个博览群书的鸿儒,谈什么书他都能侃上两句,似乎无所不观。
但再一追问,却又顾左右而言他,从一本书扯到另一本书,表面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则绝不深入,永远在表相上徘徊。
遇上这种人,我们就称赞他“精通书皮学”。
(4)“书皮学”所以可能,是因为现代出版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总是想尽办法让读者不用真个儿看书。
例如封底,一定会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一定会有夸张的名人推介以及书评精句,至于作者介绍更是绝不可少。
若是学术书籍,那么书皮学的依据就更丰富了,比如索引和参考书目,内行人只消翻它一翻,便能知道作者的功力和感受这本书的虚实。
一部自称卓有创见的“文心雕龙注译”竟然只列了十来项参考书,连人家说过的东西都看得不多,你说它能多有创见呢?一本“陶渊明论”要是附有日文书目,这就说明作者对日本汉学的研究成果不致于一无所知了。
懂得这种种窍门,懂得从封底的有限讯息由小观大见微知著,“书皮学”的门径就算是开了。
今天治“书皮学”又比我们当年幸福得多,全拜互联网的诞生。
就拿网络书店“亚马逊”来说吧,上头起码有一半的书可以让人饱览封面封底。
看完这最表层的“书皮”,你还可以翻看目录,要是在目录遇上有趣的关键词,你更能键入那个词,搜索有它出现的页数,速读几页。
原来是吸引人买书的技术,落在“书皮学”行家手中,就成了“读通”一本书的利器了。
(文/梁文道,有删改)
1.对于“书皮”相关知识内容的表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
A.书皮可以作为人们在公共场合炫耀的工具。
B.有段时期,西方刚送去书店的书是没有书皮的。
C.曾经,西方的人们可以订制自己喜爱的书皮。
D.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书皮读懂、读通一本书。
2.对于“书皮学”相关知识内容的表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
A.对本文作者而言,“书皮学”最开始是用来嘲讽别人的话。
B.为了推动“书皮学”的发展,现代出版业在书皮上堆砌信息。
C.“书皮学”依托于书皮、索引、参考目录等提供的信息。
D.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书店使“书皮学”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3.对于“书皮学”利弊的相关表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
A.“书皮学”不利于人们深入理解书本的内容。
B.“书皮学”不利于人们广泛求知、拥有创见。
C.“书皮学”能帮助我们见微知著,快速评判学术书籍。
D.“书皮学”能帮助我们快速浏览、了解感兴趣的内容。
三、语言表述
14.结合下面的语境和括号里提示的内容,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1)国乒队员们之所以在比赛中屡屡取胜,是因为他们在打球时_____(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运用多种战术。
(2)栽种花草树木应当_____(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能不顾及当地的地质和气候特点。
(3)《骆驼祥子》中老舍对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情景的生动描写,仿佛给人一种(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_____的感觉。
四、写作
15.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选择一个作文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请以“这次,我选择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可以选填“奉献”“奋斗”“坚强”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同学们,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经历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舒适的波窝、同伴的邀约;我们可能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情、懈息、放纵、浮躁、暴躁的自己。
成功属于自制的人,自由只给自律的人。
请以“自制”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A. 摇曳(yì)应读作“yè”;B茅塞顿开(shāi)应读作“sè”;C.正确;D. 桑梓(zhǐ)应读作“zǐ”。
2、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形容人声喧闹。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褒贬误用。
C.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
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据此,答案为A。
3、C
【解析】
试题分析:文本内容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泉鸣”的。
可以根据填写的语句所描写的声音特点与题干中声音的特点对应关系即可作答。
“柔曼”特点,对应的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清脆”特点,对应的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这样排除了A和B。
突出声音“厚重”特点的对应的句子是“万道细流汇于空谷”,这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4、B
【解析】
B“因为她有儿女的心事”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
木兰没有什么儿女心事(儿女情长之事),根据上下文理解是因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A
【解析】
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关于对“无偿获得的东西,不为珍视”的阐述。
通过阅读,可知第②句引出了文段的写作内容——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故应置于首句;第④句具体举出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应放在①句后;第①句紧跟上句,指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知,导致了面临严峻困境;第⑤句和第③句逻辑关系紧密,当无偿的东西收费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通过以上分析,排序应为“②④①⑤③”,故选A。
6、(1)示例:缩短距离,缩短相关城市间的旅程,改善交通状况;助力粤港大湾区的融合建设,增强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经济和商业联系等。
(2)示例:林先生,我是中学记者团的记者,您能给我们谈谈在工作中是如何做到不留隐患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