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地点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衬托人物形象(性格) 开头: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以景结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
次要人物: 衬托
反衬对比
对比:
突出强调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照应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 总结全文、卒章显
志、深化主旨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 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为后面具体写左 宗棠为西北发展做出诸多贡献做铺垫,并富 有文采,能引人入胜;②内容上,与王之涣的 诗在意境与感情上形成对比,生动而概括的 表现和赞扬了左宗棠在西北的功绩。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 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 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 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 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 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 走。
答题步骤:
1、把握全文,了解传主。
2、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3、要点全面,术语准确。
……他对李济甚为欣赏,对其改学人类学,表示‚绝对赞 成‛,他写道:‚子由心理而社会,由社会而人种,变虽 速而径不拐,我绝对赞成。……老兄刚毅木讷,强力努行; 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岂复能毁天以殉人乎。教 育家言‘自动’,彼此体会此意上达可也。‛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
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
3、《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 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 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 成?“她答道。
(2)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 谈你的看法。(6分)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 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 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 1915 年就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 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渲染了伤感落寞的气氛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 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 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 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 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 稀可辨当年气魄。 杂乱,照应文题,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三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 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 意,引出下文。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 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 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 兴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 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 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 《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 始人,正是朱启钤。
③告诉读者吴良镛是一个敬业勤奋、生活有规律 的科学家。
迁移拓展: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中作用类的题的提问方式
及 答题要点有什么不同?
(2012省模)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 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李济曾在一份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中,谈到改学人 类学的动因:……
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①首先交代李济改读人类学的事实;
②引出下文李济改学人类学的动因;
③借徐志摩的话写李济的思想品格,为下文写李 济的成功埋下伏笔;
《引得春风度玉关》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 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 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 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 总结全文,呼应题目。
5、期中考试 《行万里路,谋万家居:吴良镛院士》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年近九十、中风癒后的老人一 天的日常生活:早晨起床后把当天的安排写下来、 思考研究课题等工作的进展,上午看书、看报纸, 下午坚持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晚上处理教学事 务、与研究生交流…… 文章第一段写吴良镛的生活习惯,请分析其作用。 (6分)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照应题目,为下文介绍吴良镛的成就做铺垫;
小组讨论:
人物传记中作用题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人物传记中作用题的答题要点有哪些?
知识链接:
1、人物传记中常见手法及其作用:
2、 开头的作用: 中间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
诗文 ——增强文采,吸引读者
——增强真实性,印证观点 书信日记 引用
神话传说 —— 增强趣味性 故事 哲理故事 ——增强哲理性 平常小事 ——增强感染力
温馨提示:
1、要把握全文,了解传主. 2、只需要点全面,不强调顺序;
3、不能只看该部分,要参照上下文
反馈练习:
人物传记: 一轮书《课后练案26》377页、388页 诗歌鉴赏: 1、2013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数峰清瘦出云来” 一句妙在何处? 2、 江苏卷《梦江南》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3、天津卷《野菊》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渲染了伤感落寞的气氛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照应文题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照应文题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旨
巧答人物传记 作用题

学习目标:
1、明确作用题答题要点 2、把握人物传记中常见手法及其作用 3、把握开头、中间、结尾等作用
③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
4、《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文章最后一段在全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 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 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 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 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 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 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第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 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 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 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 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 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 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 《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 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 意地抹掉了”。 第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 上个事迹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 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 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 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 谧的气氛。(2分)(从“以响衬静”角度作答亦可 ③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 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 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