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4期
—151—
临床经验
碎石器在治疗植物性胃石症中的应用及使用技巧
滕垂月
(黄骅市人民医院内镜室,河北 沧州 061100)
【关键词】:碎石器 胃石症 碎石术 使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4808(2020)04-151-01胃石症是指进食某种物质后不能消化排空,从而积聚在胃内,并以其为核心凝固而形
成的团块。

国内以进食柿子、山楂和黑枣等引起的植物性胃石居多[1],
且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2]。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碎石器的应用成为治疗胃石症的主要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9月间来院治疗胃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2天—16天。

患者中既往进食山楂者24例,进食黑枣者8例,进食柿子者12例,同时进食任意两种者6例。

本组患者均存在食欲下降、上腹胀痛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伴或不伴咖啡样液体)、返酸及黑便。

1.2诊断方法,50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

胃镜下所见:胃腔内可见单个或多个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胃石存留。

其中单发胃石者36例,多发胃石症14例;胃石以球形或卵圆形为主,最大径为2~7.5cm;其中12例伴有胃角单发溃疡,6例伴有胃窦及胃角多发溃疡。

1.3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及进镜方式同常规胃镜检查,待胃镜进入胃腔内,适当充气使胃腔充盈,将胃腔内液体尽量吸净,然后观察胃石的形态、调整胃石的位置,以在胃大弯侧为佳(此处空间大,便于观察、操作,特别是较大胃石的圈套)。

助手提前将碎石器、金属外套管和手柄连接固定,术者将其沿胃镜活检孔道插入胃内套切胃石,将胃石分割为数块。

部分较大、较硬或多发胃石者需择期行二次或多次碎石术治疗。

2.结果
碎石成功率为100%.其中32例经1次碎石术;16例经2次碎石术;2例经3次碎石术。

治疗后1~3天随访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穿孔、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

对存在溃疡的患者于治疗后14天行内镜检查,所合并溃疡处面积明显缩小,均处于愈合期。

3.讨论
胃石根据其成分不同分为动物性胃石、药物性胃石和植物性胃石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植物性胃石。

植物性胃石主要由进食食物中所含有的鞣酸进入胃腔后,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与不易消化的树胶、果胶等附着于食物纤维或食物残渣上,进而形成较为粘稠的凝聚物,数个凝聚物相互凝集,逐渐形成较
大体积的胃结石[3]

随着时间的延长结块逐渐增大,并因挤压、研磨及消化作用塑形、脱水、逐渐变硬,由此难以排出体外。

柿子以及同属柿科的黑枣中富含树胶、果胶以及鞣酸,其中未成熟的柿子中树胶含量为14%、果胶为7%、鞣酸则为25%。

而山楂内的果胶以及鞣
酸含量同样较高[4]。

胃石的大小及硬度与其内在成分和在胃内存在时间的长短有关,
其中山楂形成的胃石最软,柿子形成的次之,黑枣形成的最硬;胃石在胃内存在的时间越长则
硬度越大。

同时胃石会对患者胃内黏膜局部产生机械性压迫以及刺激效应,使胃酸分泌
增多,继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患者因此会出现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等并发症。

因此,我们应加强宣教工作,让广大患者了解胃石的成因,一旦食用后有上腹部胀痛等不适感时,及早就医,以利于早期治疗。

同时告知患者不要空腹食用柿子、黑枣及山楂等食物,更不能食用未成熟的,从而预防胃石的出现。

目前对于植物性胃石,胃镜下机械碎石术治疗已成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碎石器的发明应用,因其自身存在的操作简单、有效率高、患者痛苦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势,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碎石前胃镜检查时,要重点观察溃疡所在的部位、大小和深浅,预防碎石时,因大量充气或圈套器进入胃腔触碰溃疡面引发的出血和穿孔;对出血或穿孔风险性较大的患者要先行保守治疗溃疡1周再行治疗;②使用碎石器圈套胃石前,胃腔内需充分注气扩张,尽量吸净胃腔内液体,将胃石尽量完全暴露在视野内,然后在胃黏膜皱襞展开,镜下视野清晰的条件下使用碎石器圈套胃石;③向胃腔内输送碎石器时,应从远端向口腔侧边退镜边输送的方法,不要直接向外直接输送,以免碎石器前端损伤胃黏膜,更可以避免直接触碰溃疡面,引起出血或穿孔;④碎石器进入胃腔内需完全扩张,依靠自身张力进行圈套,不得以胃壁为支点进行圈套,以免损伤胃粘膜;⑤在碎石器圈套住胃石进行套切前需确认有无胃黏膜被合并圈套的情况,可以使用碎石器活动一下胃石,在确认无胃黏膜圈套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套切胃石;⑥首次套切部位尽量选择胃石的中间部位,这样既可以减少碎石器使用的数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可以防止较多小块胃石的干扰,不利于多次圈套切割胃石;⑦碎石结束后,向胃腔内注入碳酸氢钠液体,防止术后胃石再次粘连;同时应用抑酸药和胃粘膜保护剂,改善胃石所处的酸性环境,并促进溃疡的愈合;予以促胃肠动力药,以利于胃石的排出;但对于碎石术后胃石碎块较多、较硬患者,不建议应用促胃肠动力药,防止因胃石碎块过多、过快的排入小肠引起积聚梗阻;⑧患者首次碎石后,需隔日复查内镜,如存在胃石需继续治疗。

参考文献
[1] 段长农. 国内胃结石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20(8):778-781 [2] 贾云岭,欧仕宏,欧阳志和.等. 胃肠结石的影像学诊断及碎石治疗[J].中国全科
医学.2012.15(3):350-352
[3] 郭世斌,钟小伟,冷晶. 胃石的病因及内镜下治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9(21):411-412
[4] 赵保民,周会平,郑丽君,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高危患者内镜下成功取石
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9):527-528
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杨宇光
(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50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所有患儿均予以彩色超声诊断。

观察患儿诊断符合情况,分析房间隔交通受限情况。

结果:50例患儿超声诊断符合概率为98.00%;1例与术中探查不相符,超声检查可见4支肺静脉汇合于共同静脉腔,并进入无名静脉(经过垂直静脉),之后汇入RA (入SVG ),术中探查表现为4支静脉汇集于共同静脉,并与右侧SVG 直接连接,最后汇入RA 。

患儿均可见房间隔交通,23例继发孔ASD ,26例PFO ,心房间隔交通直径(8.32±0.24)mm ,32.65%直径≤5mm ,67.35%直径>5mm 。

在三尖瓣反流轻度20.41%,中度46.94%,重度32.65%,三尖瓣反流压差(65.93±2.44)mmHg 。

结论: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采取超声诊断,效果较佳,诊断准确性高。

【关键词】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
【中图分类号】R 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4808(2020)04-151-02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指的是左心房、肺静脉无连接,开口于体循环静脉或右侧心
腔,是一种少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

以肺静脉连接部位差异,
此疾病可分为心内型、心下型、心上型、混合型,其中心上型最为常见。

本文抽取50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效果,便于为临床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

1.基础资料、方法
1.1资料,研究对象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50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
异位引流患儿,男女之比为28:22,年龄最大15岁,最小六个月,平均(8.03±0.21)
岁。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等检查确诊疾病者;已获取知情同意权,患儿家长积极配合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严重畸形者;其他先天性疾病者;其他脏器或系统严重疾病者。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超声检查,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以4~8MHz 为探头频率,多切面观察肺静脉回流、数目、走行等情况(于心尖四腔心、胸骨旁、胸骨上窝、剑突下),明确静脉共同腔,并判断狭窄情况,肺动脉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超过35mmHg 即为肺动脉高压,排除其他心血管畸形,由两名医生共同得出诊断结果。

1.3指标,观察患儿诊断符合情况,分析房间隔交通受限情况。

1.4统计学处理,诊断符合概率为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软件分析采取SPSS 19.00,数据对比P <0.05则说明两者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患儿诊断符合情况分析,50例患儿超声诊断可见49例确诊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与术中探查结果无差异,概率为98.00%;1例与术中探查不相符,概率为2.00%,超声检查可见4支肺静脉汇合于共同静脉腔,并通过坐位垂直静脉进入无名静脉,之后汇入RA(入SVG),术中探查表现为4支静脉汇集于共同静脉,并与右侧SVG 直接连接,最后汇入RA。

2.2房间隔交通受限分析,确诊的49例患儿中,均可见房间隔交通,23例继发孔ASD,26例PFO,心房间隔交通直径(8.32±0.24)mm,16例直径≤5mm(32.65%),33例直径>5mm (67.35%)。

在三尖瓣反流方面,10例为轻度(20.41%),23例为中度(46.94%),16例为重度(32.65%),三尖瓣反流压差(65.93±2.44)mmHg。

3.讨论
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属于严重、少见的先心病,患儿可见左心房未与肺静脉连接,肺静脉共同腔回流至右心房,且存在房间交通,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

若出现房水平交通限制,可见肺淤血、充血、动脉高压,左心循环量不足,表现出反复肺炎心力衰竭[2~3],生长发育低下,故而,此类患儿早期可见发绀、气促、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等,尽早诊断予以可靠的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所在。

超声检查应用于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应重点检查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情况、左心房后方是否存在共同肺静脉腔、向上垂直静脉情况、肺静脉回流通畅状况、其他位置的肺静脉引流、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压差等情况[4~5]。

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回流多见4支静脉汇合成静脉腔入SVC(经坐位垂直静脉),之后再进入右心房,其次是肺静脉直接汇入SVC,还可能部分与腔静脉直接连接,其他汇合成静脉腔经垂直静脉等进入右心房。

此次结果可见,50例患儿超声诊断符合概率为98.00%;1例与术中探查不相符,超声检查显示4支肺静脉汇合于共同静脉腔,并通过垂直静脉进入无名静脉,之后汇入RA(入SVG),术中探查表现为4支静脉汇集于共同静脉,并与右侧SVG 直接连接,最后汇入RA。

患儿均可见房间隔交通,23例继发孔ASD,26例PFO,心房间隔交通直径(8.32±0.24)mm,32.65%直径≤5mm,67.35%直径>5mm。

在三尖瓣反流轻度20.41%,中度46.94%,重度32.65%,三尖瓣反流压差(65.93±2.44)mmHg。

综上所述,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采取超声诊断,效果较佳,诊断准确性高,漏诊风险低,可直接反映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丁文虹,姚杰,杨静,等.69例小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与临床分
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1):14-17.
[2] 周利荣,王小庆,李忠民,等.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
药指南,2014,32(13):246-246.
[3] 周建华,黄云洲,任书堂,等.超声心动图对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1):57-59.
[4] 徐鹏,李军,王峥,等.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5):403-409.
[5] 姜博伦,张超纪.腔静脉横断心外吻合术用于青少年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一例[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9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