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1. 认真听短文,完成小题。
(1)蜂鸟的体重只有()。
(2)蜂鸟的特点是()。
2.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猛然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党吗?”少校瞧了雌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用““画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
(3)“娇声”的意思是什么?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什么?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
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
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
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
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照样子,写词语。
慌慌张张:______、______
勃勃生机: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炎热——______ 准备——______ 温暖——______
(3)天上剩下一个太阳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4. 课外阅读。
秘密
①盖尔出生了,爸爸妈妈既喜悦又担心,因为盖尔左手的小拇指边上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②转眼间,盖尔三岁了,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
晚上他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就急切地喊:“迪克说我是怪物!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一根手指头?”说完大哭起来。
大家沉默了,盖尔的伤心令爷爷感到不安。
突然,爷爷的目光掠
过钢琴架上的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压在手掌心里。
③爷爷会心一笑,抱起盖尔放在膝盖上:“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是一个小懒虫。
从你出生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
”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压在掌心,然后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靠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
“哦,我知道了,爷爷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个手指,是这样吗?”天真的盖尔自豪地笑了。
小小的他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帮助爷爷。
④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也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的父母,并请他们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小朋友们再也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他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⑤从此以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压进掌心。
时间一长,这根指头就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舒展开。
久而久之,爷爷竟然习以为常。
时时刻刻藏起右手大拇指,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
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这样的。
盖尔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爱,冬天,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
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⑥五年后,爸爸妈妈要带盖尔到医院切除多余的第六指。
盖尔把手藏在背后,急切地喊:“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能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醒过来!”
⑦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压在掌心,已经变形萎缩,不可能重新扳直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自己的手指动了手术很快就能伸直,盖尔的第六根手指可以完成使命了。
盖尔这才听话地去做手术,成功切除了多余的那根手指。
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许久,却始终没有舒展开。
⑧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
那一刻,盖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第⑤自然段中“久而久之,爷爷竟然习以为常。
”这句话中的“习以为常”指的是:
(3)文中两次写到“盖尔急切地喊”,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什么?
(4)结合短文内容回答,为什么说“沉睡的大拇指给了盖尔完整的人生”?(5)文中的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水珠和大浪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
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
九百九十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比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
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
下,不高兴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石块滴穿了,银色的圆洞还透光呢!”
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也不动。
(1)把短文中描写大浪内心活动的句子找出来。
______
(2)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哪一种?______
①按叙述的内容顺序写的。
②按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写的。
③按事情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
(3)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大浪说这句话的神态属于哪种?______
①虚心②藐视③高兴④关心
(4)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 学了本单元课文,爱国志士们的炽热情怀,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收集一些爱国名言,来抒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料,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的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
还有一辆汽车,发出________的叫声,从她身旁________,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
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得飞了起来,________,在在蒲公英的身上。
“啊!”蒲公英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痛的晕了过去。
等到她费了好大的力气,从空饮料罐地下钻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
蒲公英回想起今天的遭遇,忍不住哭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鲜红色嫩黄色震耳欲聋不偏不倚呼啸而过
还有一辆汽车,发出______的叫声,从她身旁______,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
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得飞了起来,______,砸在蒲公英的身上。
(2)读文段最后一句话,回答问题。
①蒲公英“今天的遭遇”指什么?
②读了蒲公英的遭遇,你想说些什么?
8.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小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āi ái)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nèn lèn)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关。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挨______(āi ái)挨挤挤嫩______(nèn lèn)黄色
(2)文中写了白荷花的______种姿态。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荷花的姿态十分
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荷叶的颜色是碧绿色,形状像一个大圆盘。
②“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写出了荷花残败的生命力。
③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时要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
(4)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5)欣赏千姿百态的荷花,会让人沉醉,产生奇妙的联想。
如果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哪只小动物会过来跟你打招呼,告诉你什么呢?
9. 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毯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1)这段共有几句话()
(2)选择正确答案()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我读小学时,苏珊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住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
原来那一头美丽的金发差不多要掉光了。
这使她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
更残忍的是,每天她要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上课。
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深思。
在苏珊返校前,老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所有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星期一到了,苏珊回到了她离别三个月的教室。
但是,她站在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帽子再普通不过了,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与别人没有区别,没有什么障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么甜美,那么开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几______乎(jījǐ)似______乎(sìshì)蓬勃______(bòbé)
(2)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残忍______ 障碍______ 郑重______
(3)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让每个同学都戴一顶帽子,而且越新奇越好?你从老师这一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4)讲讲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给短文加个题目为:______。
11. 你最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写一个小片段。
12.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
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mó mú)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ī 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由种树联系到育人,你想到哪句成语?
(3)文中画线的句子“树苗自然就枯萎了”,这是为什么呢?
(4)“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中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13. 课外阅读。
邯郸学步
相传在战国时候,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燕国的寿陵有个青年人,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边模仿。
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始终也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
这个青年人心里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
于是他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
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弄得他手足无措。
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
后来,他只好爬着回到故乡。
(1)选一选,填一填。
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标新立异独辟蹊径A、找出反义词。
邯郸学步——______ ______ B、找出近义词。
邯郸学步——______ 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动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_____
②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③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
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_____
④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
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⑤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显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驶而过。
⑥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如千钧一发。
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
然而,儿子站立了起来,竟未受一点损伤!
⑦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把他召来,奖给他一(méi)荣誉(xūn)章,一方面是为他极端尽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儿子。
(1)根据第⑦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文中两处有下划线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标点是()
(3)文中与“服从”近义的一个词是______,反义的一个词是______。
(4)第④段“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中的“这辆火车”也就是第①段中的________
(5)“竟未受一点损伤”与前文哪个句子相呼应?
(6)这位扳道工人为什么要“强忍巨大的痛苦”?
15. 读了《林中》一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孩子们在松林中采蘑菇的景象。
一群孩子提着竹篮,戴着斗笠来到松林中采蘑菇。
______
16. 阅读理解
竺可桢爷爷是我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有着对气象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的执着献身jīng shēn,率先对台风、季风、气候区域、农业气候、物候、气候变迁等进行yán jiū,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竺爷爷一生发表kē xué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zhòng yào意义。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词语。
jīng shen______ yán jiū______
kē xué______ zhòng yào______
(2)通过阅读这个片段,我们知道竺可桢爷爷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3)“奠基人”是什么意思?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顶天立地”的意思是______;这个成语写出了天游峰的______。
(2)“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因为______。
这句话中的“禁”应读______,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可以组成词语:______。
(3)文段中写游人和老人是采用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是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他为什么说不累?
不是,他说______。
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
1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哈哈大笑着(挖苦嘲笑)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翅膀的变化,并(精心细心)制作出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连续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降生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人,正是多年前猛力追赶飘荡在高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挖苦嘲笑)______这两个孩子(精心细心)______制作
(连续继续)______研究第一架飞机______(降生诞生)
(2)“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现实。
”这句话中的“科学的
幻想”是指______;“变成现实”是指______。
(3)从这篇短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4)如果你是当时的过路人,你会对兄弟俩说些什么?
2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鹰鼓了鼓劲儿,跟着老鹰奋力向上飞。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看着下面的景色,小鹰眼里充满胜利的喜悦。
它喘着气兴奋地喊道:“天空……真……美啊!”
(1)这一片段共有______句话。
(2)找出小鹰越飞越高的句子。
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小鹰使出全身力气练习飞行的词语和短语:______。
(4)和“矮小”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和“喜悦”意思相近的词:______。
(5)如果知道字音,不理解字义应该用______法查字典。
“鼓”的音序是______,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打击乐器;②敲击;③发动,使振作起来;④凸出;⑤饱满。
“鼓劲”的“鼓”应选第______个解释。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孔子得到一部叫《易经》的古书。
古时候的书,可比不上我们现在用的课本,白纸黑字,几十万字排在一本书上,读起来十分方便。
那时还没有发明纸,字都刻在竹片上,称为简。
一部《易经》________有几十斤重,________上面的许多文字在当时已经不再使用了,因此十分难懂。
孔子一得到这部书,高兴得像捡了宝贝似的,立刻把这沉重的《易经》抱回家,逐字逐句仔细阅读起来。
读一遍不懂,他就读第二遍,第二遍读不懂,再读第三遍、第四遍。
就这样,孔子把整部《易经》翻过来倒过去,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
他不得不重新串上新带子,继续研究。
不久,新带子又断了,于是又换上新的……最后,换了三次带子后,孔子终于把这部书读懂了、理解了。
于是他就把《易经》推荐给别人,并详细地介绍了这部书的内容。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一部《易经》______有几十斤重,______上面的许多文字在当时已经不再使用了,因此十分难懂。
(2)下面哪句话概括了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
①孔子很爱读书。
②孔子得到了一本叫《易经》的书,他勤奋刻苦地钻研,终于读懂了这本书。
③孔子得到了一本书,非常高兴,就认真地读起来。
(3)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曾说过很多名言警句流传于世。
你知道孔子的名言吗?请写出两条。
22.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
(2)第一个“活”是指______,“死”指的是______。
第二个“活”是指______,“死”指的是______。
(3)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2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选段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______
②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______
③一群群马飞快地奔跑。
______
(2)从选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是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______》。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5)选段中的“玻璃的带子”指______,写出了它______的特点,破折号表示______。
选段中的“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______。
“彩虹”形容______,读了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______。
2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___站住___随着喊声___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___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___扭头一看___不由得气恼地问___你干什么___
“请你下车。
”岗哨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
不妨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室,拿起话筒,拨了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