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七环境保护第二讲生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生态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专题测试卷
时间:80分钟分值:110分
非选择题(共110分)
1 .青藏公路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和自驾游等人类活动的增加,司机疲劳开车造成大量交通事故,同时在公路两侧有大量以食品、饮料包装物等为主的垃圾,严重威胁着高原的生态环境。
2017年青藏线上有了一套科学的垃圾清理运输的系统“青藏绿色驿站”,该项目集“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为一体,为青藏公路沿线生态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废物处置模式。
针对近年来青藏公路上所产生的问题,请你为“青藏绿色驿站”这一模式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10分)
答案驿站为司机、游客提供短暂休息;回收途经车上的垃圾,减少“车窗垃圾”;可以对周边牧民用垃圾换生活用品;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压缩打包,借助空返车辆的廉价运输,将可回收垃圾运至沿途城市集中处置;定期将可降解垃圾运至周边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找出存在的“问题”:疲劳驾驶、生活垃圾多;然后结合驿站的废物处置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市西北,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 也是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 4〜7.8上升到9. 0〜9.42。
这远远超过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材料二红碱淖湖区域图。
根据材料分析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上游河流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抽取地下
水,地下水位下降;开矿(煤矿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与水源枯竭。
(任答三点,6分)影响: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加剧;盐碱度上升;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任答两点,4 分)
解析该地区位于陕西,周边有沙地,说明气候干旱;从图中可看出入湖河流上游建有水坝拦截河流水;图中有多个机井,说明该地过度抽取地下水;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开矿导致地面塌陷。
知识总结湖泊萎缩的原因。
人为因素: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人为加速富营养化过程;围湖造田,使湖沼面积剧减, 以至消失: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
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至今,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己构建起以政策形成过程、政策框架结构、政策实施机制为路径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下图示意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推测东京城市圈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其构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的意义。
(10 分)
答案主要来源: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燃煤产生的粉尘;机动车尾气排放。
(任答2点得4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意义:公众、专家学者、工业企业共同合作,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2分)以法治保障为基础,实现国家法律政策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互补;(2分)建立了关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构,确保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实施。
(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为载体,考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旨
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由图中国家立法和地方政策
内容,可判断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意义可从图中看出,政策形成过程上体现了参与度广,利
于联防联治;政策框架结构上实现了国家立法与地方政策的相互促进与助推;政策实施机制 上建立了机构,确保落实到位。
4. 山东马踏湖曾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湿地系统,湖区面积曾达96而2。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加快,3条主要入湖河流一一孝妇河、猪龙河、乌河均遭到严重污染,截流改道汇 入小清河。
因缺少水源补给和大面积围湖造田,马踏湖湿地面积逐步萎缩,湖泊生态功能严重 退化。
湖水中COD (化学需氧量)含量最高时达到1000mg/L 左右,是地表V 类水标准的25倍。
试从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马踏湖湿地整改措施。
(10分)
答案 水污染防治:注重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政府主导,严格管理;实施逐步加严的地方 标准,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对部分污染严重的农药、化工、造纸企业实施关停。
水资源利用:增加循环利用力度,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减少废水排放;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
生态保护:规划布局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等。
(10分)
解析 水污染防治措施,可从政府管理、公众参与、污染企业治理角度分析;水资源利用措施, 可从提高利用率、节约用水,以及使用循环水等角度分析;生态保护措施可从湿地建设与保护 角度分析。
5. 雾霾污染己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
下图是京 津冀地区PM2. 5主要来源示意图。
燃煤
10.9%
分析京津冀地区PM2. 5的主要来源,并指出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PM2. 5的浓 度?(10分)
答案PM2.5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燃煤等。
(2点得2分)措施:改善能 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扬沙天气;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树立 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
(8分,4点即可)
餐饮、汽修
等 10.9%
扬尘 6.6%
机动车尾气 47.3% 工业生产 14.1% /OO4 /oool ■Doood
Aooooq A000004 AooooocA >ooooood O0000004 ^Mipooool 其他
10.2%
解析来源可由示意图中数据归纳得出,措施应结合来源有针对性地分析。
图示PM2. 5来源主要是燃煤,则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最大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则应加大废气处理力度和使用清洁排放技术;另外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可减少交通拥堵,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等也利于减排。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赤道附近,群岛的陆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千米,该群岛不仅被世人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室”,也被称作是“世界上最孤独、最美丽的一个群岛。
”群岛上有两万多居民,观光、捕鱼和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随人类搬入的还有家养的山羊,作为外来物种的山羊迅速繁殖,最后羊群数量竟高达十几万只。
山羊不只啃食了大量的植被,巨龟的蛋也成为山羊们的口粮,导致岛上儿种巨龟数量急剧减少,对岛上脆弱的生物链造成巨大的破坏。
结合材料,为科隆群岛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
答案①控制岛屿常住人口数量,降低生态环境压力;②合理、适度地发展旅游业、农业、渔业,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③严格控制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维护科隆群岛独特的生物和生态环境;④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岛屿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科隆群岛是个远离大陆,比较孤立的群岛,有独特但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外来生物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容易失控繁衍,对本地生物和生态链造成损害,所以要严格控制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独特的生物和生态环境,有比较大的吸引力,是优质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游客的增加,环境压力加大,同时外来生物入侵概率增加, 所以要严格控制上岛游客数量,适度发展旅游业,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同时要控制人口数量,协调好生态、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此外,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也对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影响。
知识拓展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地区,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特有物种多,有宝贵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是孤立的海岛环境承载力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并且一旦遭到破坏,恢复的难度也很大,因此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人口数量,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7.纺织工业是指将自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原料加工成各种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
的工业部门。
纺织工业的浆纱、煮练、漂白、染色等工序需要大量流动而清洁的水。
南定市
是越南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有纺织企业30多家,生产合作组100多
个,该市在享受纺织工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纺织工业带来的水环境污染。
下图示意南
定市地理位置。
答案南定市纺织企业数量多,分布密集;(2分)纺织企业造成水污染的生产环节较多;(2分)越南为发展中国家,治理水污染的科技手段相对滞后;(3分)距离入海口较近,地势平坦低洼, 水流速度慢,净化能力较差,污染物在河底大量沉积。
(3分)
解析南定市以下河段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从当地纺织企业的数量、密度,纺织企业产生水污染的环节,该河段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及当地对水污染的处理能力等角度去考虑。
8.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菲律宾拥有“千岛之国”的美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非常严峻。
有专家认为,对于菲律宾来说,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比全球气候变暖更大。
推测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分布,并分析过度开采地下水对菲律宾的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
(10分)
答案菲律宾的人口、主要城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地下水开采最严重地区。
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差,影响生产与生活;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沿海地面沉降,导致汹涌而来的海浪及雨季洪水淹没范围扩大,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破坏生产与生活设施;沿海地区的许多建筑物因地面沉降,或倾斜、或淹没在海水中,导致数以千计的居民不得不把家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解析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分布应为考虑人口密度大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
过度开采地下水对菲律宾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可从地下水位下降这一关键点导致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等方面回答。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果园面积从165. 7万公顷(1978年)逐年上升至1298. 2 万公顷(2016年)。
每年林果树木修剪都会产生大量残枝。
以修剪枝条4500千克/公顷计算,
我国果园年修剪枝条高达5842万吨。
果树残枝的传统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堆放,这不但会
造成环境问题,而且对枝条本身也是极大的浪费。
因此,果树残枝的资源化利用有着极其广阔
的前景。
指出果树残枝传统处理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果树残枝资源化利用的方向。
(10分)
答案环境问题: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堆放会占用大量土地。
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化为有机肥;转化为生物燃料;利用果树残枝中的纤维合成新材料;制成饲料;等。
解析由材料可知,果树残枝的传统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堆放。
焚烧果树残枝会产生大量
的烟和灰烬,造成大气污染;而随意堆放果树残枝,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果树残枝含有一
定量的有益营养元素、有机物质等,可转化为有机肥;果树残枝可制成木炭,或作为固体废弃
物用于发电等,转化为生物燃料;利用果树残枝中的纤维,可以合成新材料;可将富含营养物
质的果树残枝,制成用于养殖的饲料。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10分)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
的海域是其重要活动区域。
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也是我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最高的工程。
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减少桥墩数量和部分桥段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
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
物和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解析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可从保证其生存空间、保证海水清洁、尽可能减少噪音等方面采取措施,具体措施是减少桥墩数量和部分桥段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 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知识拓展为了保护白海豚,大桥的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工程管理、技术研究等均做出调整,如缩短工期,优化施工方案,尽量避免在4-8月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大规模疏浚、开挖等容易产生大量悬浮物的作业。
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以来,约3. 4亿元花在白海豚保
护上。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遇到了“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等一系列
难题,城市垃圾分类迟迟无法落实推行。
2019年1月19日,武汉市宣布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
类试点。
下图示意武汉市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类别。
请列举两项“可回收物”垃圾,并为武汉市落实推进“垃圾分类”提出建议。
答案可回收物: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织物、废电器电子产品、废大件可回收物等。
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建立公众“绿色账户”,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等。
解析可回收的物品应具有资源再利用价值。
建议可从政策法规、宣传公众参与,以及垃圾箱分类识别、激励措施等角度分析。
知识拓展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