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税收
2020年10月(下)/ 总第271期
7
引 言
所谓财务内部控制,即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自身的财务控制目标,利用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单位内的各类财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所有方法的统称。

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需求,对管理环境进行有效的优化,明确自身的管理对象,以保证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规划化,保证单位内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资金使用记录的透明化,以避免出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风险[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虽然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资源,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但也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带来了不少管理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直面这部分问题,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进展,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为此,需要从思想层面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灌输,让其了解到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才能够推动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发展。

1.1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
财务内控制度可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有效规范及约束,避免出现严重的资金使用漏洞,同时还能对存在较高风险的财政相关工作,或是对涉及资金数额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保证财政资金被用到实处,以及经济活动的安全性。

财务内控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各岗位间职能的分离,在发生财务管理漏洞时可根据各岗位所拥有的权力进行追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违规操作问题,减少工作人员的权力滥用,降低内部出现廉洁风险的可能性。

1.2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也只有依靠会计信息,才能够保证相关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减少发生经济风险的可能性。

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从而仅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够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近期的财务情况,并以真实可靠的财务情况信息制定可靠的经济活动方案,保证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2]。

如此可见会计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伟强
(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
摘 要:经济的发展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可掌控的资源,也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不仅与民生发展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虽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相比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就实际实施情况而言,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给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对策
梁伟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 2020年10月(下)/ 总第271期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显得极为重要,财务内控制度则可以利用制度,保证能够较为准确的记录和保存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帮助。

1.3有助于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我国行政机构,其日常运转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有效开展一系列工作。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位,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职能,还能够从各个角度对单位内部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视与管理,在出现财务漏洞时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资产流失,保护国有资产。

1.4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作为国家公共服务职能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行使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的义务,而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对内不仅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之中,做到各项公共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能够对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对外则可向社会公众展示自身的公信力,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及效率[3]。

同时,财务内控制度也能保证单位一切经济活动于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实施,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可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

虽然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使得财务内控制度难以发挥其效果,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许多阻碍。

为此,需认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2.1财务内控制度重要性认知不足
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对其重要性的认知都有所不足,大多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工作质量以及社会服务实施方面,虽然工作质量与社会服务也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忽视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对财务内控制度重要性认知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位管理人员对其认知不到位,未能形成完整的管理理念与规章制度,以至于连带受其管理的单位人员
的不重视,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效果;二是领导层有意忽视,这是由于财务内控制度使得领导层也需受到制度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导层的权力,使得部分领导层对财务内控制度产生了抵触心理,导致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仅仅是做表面功夫,并未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实施;三是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其仅将重点放在日常的财务核算之上,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忽视,管理方法也未严格根据规定进行,在发现问题时也未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弥补,对待内控管理的态度过于消极,致使财务内控管理开展受到阻碍[4]。

2.2财务风险与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财务内控制度是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其也会直接关系到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将重心放在了流程控制之上,对于风险管理则有所忽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内控制度存在偏见,认为只需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工作,即能够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但实际上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每一日都在发生改变,仅仅按部就班是不足以抵御外界的各种风险的。

预算管理是财务内控的主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财务内控制度运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国在预算管理建设方面的起步较晚,时至今日也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如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程度较低、精细化程度不足、预算管理程序不够严格、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也不到位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设置,通常是根据自身在上一年的收支情况、自身业务性质及特征等进行预算核定,因此并未考虑外部社会、市场等因素,以至于出现预算不准确情况[5]。

若预算管理不到位,那么即便做好了内控制度建设,也会因为预算管理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2.3岗位设置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举例而言,部分单位会出现出纳人员兼任会计的情况,或是财务印鉴全部由一人保管的情况,又或是出现费用支出审批、固定资产采购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全部交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情况,这一类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单位内部的权责不清,易产生违规操作的情况。

此外,由于受到自身的编制限制,也可能出现非专业人员或外聘人员从事单位财务工作的情况,而这部分人员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可能不足以胜任相关工作,使得其难以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内控制度也难以发挥效果,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使得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特别是在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报表》发布之后,对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若财务相关
梁伟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年10月(下)/ 总第271期
9
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将难以发挥成效[6]。

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优化对策
3.1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培养内控意识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就必须培养其内控意识。

为此,需加强对单位领导层的监管,让领导层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展开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提供足够多的人力及物力支持,使得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普通员工内控意识的培养,为此单位首先需定期为普通员工进行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不做任何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事,其次需对员工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员工了解到财务内控制度重要性,根据内控制度的内容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7]。

此外,针对各个部门,需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明确各部门在财务内控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与其所拥有的权利,让单位各部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财务内控之中。

3.2树立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严格预算管理
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内容与特点对当前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弥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明显缺陷,以此提升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为实现财务内控目标奠定基础。

为此,单位财务部门需根据单位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对当前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探查其薄弱点所在,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则需要对单位业务流程进行查探,寻找出可能存在财务风险之处,对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使单位对财务风险有全面的认知。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对应的问责制度,针对单位内部防控风险不力的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此外,还需加强单位内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从单位主要负责人至普通工作人员,都需要接受风险防控培训,增加风险防控相关知识。

针对预算管理,则需严格实施预算管理制度,并建立起相对应的监管机制,将单位内部所有的财政收支相关事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之内,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针对预算编制出现问题的部门或工作人员,需严格问责。

同时还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保证单位预算真正用到实处,针对财政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范、资金使用是否达到其预定目标、是否超支、是否存在预算计划外支出等进行检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

3.3合理规划单位内岗位,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需重新对会计岗位体系进行重新规划,保证岗位设置的科学性。

为此,单位需根据财务流程涉及内容,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增添新岗位或清理非必要岗位,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

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以及授权审批制度,使得各个岗位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为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8]。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单位需根据政府最新制定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中对财务工作人员财务技能的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逐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其了解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及其重要性,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财务工作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业务知识,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为其他部门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单位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也应当接受内控相关知识的培训,为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落实奠定基础。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对财政政策法规进行改革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寻找真正与本单位需求相符合的财务内控制度,在单位内从领导层至普通员工的支持之下,实现相互监督、及时整改、不断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使用,做到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化,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违法违规行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得国家拨款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单位内部各部门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
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务与会计, 2017,(02):62-64.
[2] 潘如芹.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与对策[J].经济学,2018,(02):21-22.
[3] 姚桂霞,王梦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对策[J].
中国矿业,2018,(12):198-200.
[4] 唐琳.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的变化分析及对内控建设的
推进作用[J].财务与会计,2019,(24):69-69.
[5] 高隽,周梦芸,李晨光.苏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
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J]. 财务与会计, 2019, (003):69-71.
[6] 李连华.腐败防控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会
计之友,2019,(11):2-8.
[7] 白华.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十大关系[J].会计
与经济研究,2018,(006):3-18.
[8] 朱文莉,岳媛媛.审计监督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以陕西省为例[J].会计之友, 2019,(08):2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