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前表面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比——酸比就是指总酸度与游离酸度的比值。一般酸比 都在5——30范围内。酸比较小的配方,游离酸度高, 成膜速度慢,磷化时间长,所需温度高。酸比较大的配 方,成末速度快,磷化时间短,所需温度低。因此必须 控制好酸比。
温度——磷化的温度和酸比一样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不同 的配方都有不同的温度范围,实际上,它在控制着磷化 液中成膜离子浓度。温度高,磷酸二氢盐的理解度大, 成膜离子浓度相应高一些,因此可以利用此种关系在降 低温度的同时提高酸比,同样可以达到成膜。生产单位 确定一个配方时,就应该严格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会 产生大量的沉渣,磷化液失去原有的平衡,会产生一个 新的平衡。温度过低,成膜离子浓度达不到溶度积,不 能生成完整的磷化膜。从减少沉渣,稳定槽液,保证质 量来看,磷化液的温度变化越小越好。
c 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由3于PO金4属→表H面2P的OH-4++浓H+度→的H急PO剧2下-4降+2,H导+致→磷P酸O根的43多-+级3离H解+平衡向右
移动,最终会离解出PO 34
d 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得磷酸根与溶液中(金属界 面)金属离子(如锌离子、锰离子、钙离子、 亚铁离子)达到溶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 酸盐沉淀,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常用的氧化剂有:
硝酸盐、亚硝酸盐、双氧水、溴酸盐、碘酸盐、 钼酸盐、有机硝基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 最常用的是硝酸盐、亚硝酸亚、氯酸盐。每一 个又可与其他促进剂配套使用。
磷化膜质量评定项目与方法:
磷化后工件的颜色应为浅灰色到灰黑色或者彩色:膜 层应结晶致密、连续和均匀。磷化后的工件具有下列 情况或者之一时,均为允许缺陷:轻微的水迹、钝化 痕迹、擦白及挂灰现象;由于局部的热处理、焊接以 及表面的加工状态的不同而造成颜色和结晶不均匀; 在焊缝处没有磷化膜。磷化后的工件具有下列情况之 一时,均为不允许缺陷:疏松的磷化膜层;有锈蚀或 者绿斑;局部无磷化膜(焊缝处除外);表面严重挂 灰。
白色乳液。它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油脂,表面活性剂乳化油脂,因此, 除油速度快。乳化清洗一般总有一些残留的薄油膜,如果作为涂装, 还需要碱性清洗液再洗一次,如果用于防锈目的用时,可直接存放。 1.2 溶剂清洗
溶剂法去除油脂,一般是用非易燃的卤代烃蒸汽法或者乳化法。最 常见的是采用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全氯乙烯蒸汽法除油脂。蒸汽脱 脂速度快,效率高,脱脂干净彻底,对各类油及脂的去除效果非常好。 在氯代烃中加入一定的乳化液,不管是浸泡还是喷淋效果都很好。由 于氯代烃都有一定的毒性,汽化温度也很高,再者由于新型水基底碱 性清洗剂的出现,溶剂蒸汽和乳化除油脂方法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多 见于电子行业等较小的零件行业。
一般常用的低碱性清洗液配方和工艺如下:
磷化
金属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处理,形成金属磷酸盐化学转化膜,
这一工艺称之为磷化,所形成的金属磷酸盐转化膜称为磷化膜。涂装 前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金属基体提高短期工序间保护,在一定程度 上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
基本原理: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的磷化体系、不同基材的磷化 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至 今未完全弄清楚。当今,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 是由如下4个步骤组成:
涂装前表面处理技术
生成肥皂的非皂化油,如凡士林,润滑油,石蜡等矿物油。
1 分类 除油的方法包括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两类。物理机械法主要是:手工 擦刷、喷砂、抛丸、火焰灼烧等。化学法主要包括乳化清洗、溶剂清 洗、水性清洗。
1.1 乳化清洗 乳化液一般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其工作液一般为乳
四类。 常温磷化,就是不加温的磷化。
低温磷化,一般的处理温度在25度——45度。
中温磷化,一般60度——70度。
高温磷化,一般大于80度。
温度的划分本身不严格,有时还有亚中温亚高温之 法,随个人的意愿而定,但一般还是遵循上述划 分方法。
磷化液的组成:
磷化液的组成种类很多,涂装前处理主要用低温磷 化和中温磷化,常用的有锌系、锌锰系,锌锰镍 三元系,锌钙系、轻铁系磷化。
膜重测量法:
磷化膜的膜重应符合GB/T6807-2019表1所列数 值,对于钢板的磷化膜是将磷化板浸在75度, 质量分数为 的铬酸溶液中(10-15min)去除 磷化膜,然后求的去除前后的重量差即为膜重。
腐蚀性后涂漆漆膜的耐 腐蚀性两部分。磷化膜耐腐蚀性最常用的就是 硫酸铜点滴实验法,主要用于防锈磷化方面。 磷化膜耐腐蚀性一般用盐水浸泡实验。现在常 与下道工序进行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盐雾试验, 耐温热实验或者循环周期实验。
抗冲击实验:
常常是进行涂装后一起测定,对涂装后的磷化板 进行冲击实验时,当冲击后的样板的反面冲击 点不产生放射性裂纹时,即可确定磷化膜的质 量较好。
感谢观赏 Thanks
End
游离酸度——游离酸度过高、过低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过高不能成膜,易出现黄锈;过低,磷化液的稳定性 受到威胁,生成额外的残渣。游离酸度反应磷化液中 游离H+的含量。控制游离酸度的意义在于控制磷化液 中磷酸二氢盐的离解度,把成膜离子浓度控制在一个 必须的范围。磷化液在使用的过程中,游离酸度会有 缓慢的升高,这时要用碱来中和调整,注意缓慢加入, 充分的搅拌,否则碱液局部过浓会产生不必要的残渣, 出现越加碱,游离酸度越高的现象。单看游离酸度和 总酸度没有实在的意义,必须一起考虑。
低温磷化是使用非常广泛的磷化工艺。特别是在家 用电器行业,低温锌系磷化完全占有主导地位, 甚至在汽车行业低温锌系磷化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常温低温锌系磷化一般需要胶体钛表面预处理,
一则细化磷化晶粒形成薄型磷化膜:二则提高磷 化成膜速度。低温锌系磷化经过表面胶体钛调 整预处理工件,在35度——45度温度范围内喷 淋时只需1-2min,浸泡只需3-5min,即可形成 均匀完整细致的磷化膜,膜重1.5——3.5g/m2, 通过调节游离酸度等方法可稍微增加膜厚。低 温锌系磷化与各类涂漆均具有很好的配套性。
a 酸的浸蚀使基体金属表面的H+浓度降低 Fe——2e→Fe2+
2H++2e→2[H]→H2↑
(1)
b 促进剂(氧化剂)加速界面的H+浓度的进一步降低
[氧化剂】+【H】→【还原产物】+H2O
Fe2++【氧化剂】→Fe3++【还原产物】
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速(1)的速度,进 一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的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得Fe2+氧化成 Fe3+
微观结构显微镜:
以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将磷化膜放大100-1000 倍,观察结晶形状、尺寸大小及排布情况。结晶以柱 状晶为好。磷化的晶粒以圆球颗粒最好,片条状次之, 羽毛松枝状较差,晶粒尺寸2-3um的圆球形状磷化膜 最有利于电泳配套,结晶尺寸小一些为好,一般控制 在几十微米以下,排布越均匀,孔隙越小越好。
影响磷化的因素:
影响磷化的因素很多,当磷化膜出现质量问题时, 可以从磷化工艺参数、促进剂、磷化工艺(含 设备)管理以及被处理钢材表面几个方面考虑。
a:磷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总酸度——总酸度过低,磷化必受影响,因为总酸是反 应磷化液浓度的一项指标。控制总酸度的意义在于使 磷化液中成膜离子浓度保持在必要的范围内。
a:磷化膜耐腐蚀性: 磷化试样(已降至室温)浸入3%的氯化钠水溶
液中,在15-25度下,保持1h,取出试样,洗 净、吹干,目视检查磷化表面不应该出现锈蚀 (棱边、孔、角及焊缝处除外)。
b:涂膜耐腐蚀性: 磷化后的工件喷涂厚度为25-35um的白色氨基 烘干磁漆涂膜试样,进行耐中性盐雾实验,锌 系、锰系、锌钙系磷化膜的涂装试样经24h耐 中性盐雾试验,铁系磷化膜的涂装试样经8h盐 雾实验后,除划痕部位处,涂层应无起泡、脱 落及锈蚀等现象。(注:划痕部位指划痕任何 一侧的附近宽度0.5mm范围内)
Fe+2H+→Fe2++H ↑ 2
这个反应能够消耗大量的氢离子,促使固液界面的PH上升,进而 促使磷化液中得磷酸二氢盐三级离解平衡右移,以致使锌离子 的浓度和磷酸根的浓度在界面处达到溶度积而成膜。如果不添 加一些有效物质,阴极析出氢气的滞留会造成阴极极化,使反 应不能继续进行,进而磷酸盐的沉积不能继续下去。因此凡是 能加速这个反应的物质,必能加速磷化。氧化剂正是起着阴极 去极化的作用而加速反应。
底碱性清洗剂,由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合成洗涤剂和活
性剂,可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周期,同时具有稳定性,易于 控制和处理,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采用碱性清洗剂已经是 最普遍的涂装前处理方法。清洗过程是在金属表面有良好 的湿润的情况下,通过溶解,皂化,乳化,分散和增溶等 作用,把附在表面的油脂和油污去除的过程。这种清洗剂 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比较容易的进入颗粒之间:同时 皂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可以与油,脂等作用,使他们从工件 表面脱离进入水中,达到脱脂除油的目的。碱性清洗剂的 典型构成包括碱性物质,合成洗涤剂或活性剂,消泡剂, 缓蚀剂或螯合剂,以及抗硬水剂等,通常以单组分或双组
典型的碱性清洗剂的用量为2%---10%。清洗剂的处理方式包括喷淋 形式、浸泡形式、喷浸结合形式。喷淋是利用清洗剂的化学特性和在 一定压力的溶液机械剥离联合作用去除油污。浸泡可以达到喷淋不到 的地方。一些工件恰当的清洗需要喷淋和浸泡联合处理。单独的脱脂 和水洗对于特定要求的涂装的前处理可以满足,但他只能提供最初的 结合力,而不能提供长期的保护。典型的喷淋脱脂时间是60--90秒, 而浸泡脱脂时间一般为3--5分钟,温度一般为45--65度。时间、温度、 浓度随着使用的清洗剂的种类和基材的不同而不同。
1.3 水性清洗 水性清洗剂根据它们的pH值进行分类 表格 水性清洗剂的分类
1.3.1 低碱性清洗剂清洗
低碱性清洗剂包括弱碱性和中碱性清洗剂,是当前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除油脂剂。它的碱性低, 一般pH值为 9---11.5。对设备的腐蚀性小,对工件的表面状态破坏性 小,可在低温和中温下使用,除油脂效率高。特别是喷淋 方式使用时,处有效果特别好。
分形式。单组分采用粉末形式,双组分一般采用液-液形式。
底碱性清洗剂主要由无机低碱性助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等组成。 无机型助剂主要是硅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钠、碳酸钠等。其作用 是提供一定的碱度,有分散悬浮作用,可以防止脱下来的油脂重新吸 附在工件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采用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一般是聚 氯乙烯类和磺酸盐型,它在除油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有特殊要求 时还需要加入一些其他添加剂物,如喷淋时要加入消泡剂有时还要加 入表面调整剂,起到脱脂、表调双重作用。低碱性清洗剂已有很多商 业化产品。
时间——各个配方都有规定的工艺时间。时间过短,成膜量不足, 不能形成致密的磷化膜。时间过长,由于结晶在已形成的膜上 继续生长,可能产生疏松表面的粗厚膜。
b:促进剂的影响:
促进剂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它,磷化将失去意义。磷化 液中得促进剂,主要是指某些氧化剂。氧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 进行的加速剂。它主要作用是加速氢离子在阴极的放电速度, 使磷化第一阶段的酸蚀速度加快,因此称为金属腐蚀的催化剂。 当金属接触到磷化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
23ZZnn22++++F2Pe2O++432-+P4OH423O-+→H2ZOn→3(ZnP2OF4e)(2P•HO24O)↓ 2•H2O↓
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结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晶粒,无数个晶 粒紧密的堆积形成磷化膜。
磷化的分类: 按磷化的膜的厚度(膜重)分类
按磷化的施工方式分类: 全浸泡方式 浸泡-喷淋结合方式 全喷淋方式 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按处理的温度分为常温、低温、中温、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