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社会热点押题训练训练12团结精神•合作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12 团结精神·合作精神
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
答案 B
解析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专制集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宗法制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

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改组中国国民党
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C.壮大中国共产党
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可知该措施是在改组国民党之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国民党领导人,故其做法不是为壮大共产党,故C项错误;从“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

3.“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
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
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红军的战略转移即长征,“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体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口号,即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故A项正确。

4.某学生研究发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我们不是同党而是同行”是某影视剧中出现的人物对话。

“我们不是同党而是同行”的话最有可能出在( )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D.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答案 D
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并没有出现不同的政党,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领导力量的中坚是中国同盟会,虽然也有其他政党,但彼此之间却并不是同行,有关革命前途可谓是矛盾重重,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并没有不同的政党,故C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虽然国共两党理念迥异,但在抗击日军与实现民族独立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故D项正确。

5.下面是某个历史时期中共发布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的摘要,它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扩大抗日爱国阵线的阵容
C.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减少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
答案 B
解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时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政策,与材
料中“对于下列各种小业主的土地,不应没收”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地主和小业主的政策,反映出当时的土地政策不是以消灭阶级压迫为主,是抗战时期为赢得地主和小业主支持共同抗日的土地政策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土地政策对地主和小业主比较宽松,故不是以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为主,故C项错误;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主要是国民党政府,故材料中对地主的政策与减少红军战略转移阻力无关,故D项错误。

6.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答案 B
解析中国远征军1942年入缅作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可知,中共支持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故B项正确;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共产党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故C项错误;太原会战爆发于1937年9月至11月,故D项错误。

7.《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苏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

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C
解析战争的正义性未必是战争胜利的必要保证,故A项错误;游行队伍簇拥着的是斯大林元帅、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而并没有蒋介石的画像,国共合作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和斯大林元帅巨幅画像的出现,这就从侧面表明中国抗战是得到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大力支持的,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

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 A
解析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就是国共两党民主协商,创建新中国,这也是当时爱好民主自由人士的期盼,故A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故B项错误;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此时民众希望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不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故D项错误。

9.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答案 A
解析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与会各国广泛接受、认可,增进了各国的政治互信,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的成果重在政治层面的相互信任、支持而非经济领域的合作,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践行了反殖反帝反霸的国际政治斗争准则,并未建立区域性的政治集团实体,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并未建立区域性的官方论坛,故D项错误。

10.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

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

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

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
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 D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是在1954年,与题目中“1982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在1995年,与题中“1982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邓小平并没有强调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故C项错误。

11.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

这反映出欧盟( )
A.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B.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可得出欧洲联合的问题,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故A项正确。

12.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

有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将取代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

这表明( )
A.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世界领袖
B.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逐渐下降
C.全球治理需发挥新兴国家作用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十国集团不可能成为新的世界领袖,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并没有逐渐下降,故B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新兴国家,所以体现了全球的治理需要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故C项正确;国际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是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