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徐州上皇帝书》翻译
译文:
从前汉武帝因财力枯竭,用商人桑宏羊的办法,在货物贱时买进贵时卖出,叫作均输。

当时商人们都停止来往贩卖,盗贼更猖獗,几乎酿成乱事。

孝昭登上帝位后,霍光顺应民心取消均输法,天下归心,没有出现乱事。

想不到今天桑宏羊此论又兴起了。

立法之初,所花费的钱财已不少,纵然能稍有收获,而能征收的商税,所受损失必然很多。

譬如有人为主人畜牧,用一头牛换来五只羊。

失去一头牛,就隐瞒不说;获得五只羊,却指为功劳。

现在毁弃常平法而说青苗法的功绩,损害商税而取得均输的利益,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我以为是错了。

议论的人必然说:“百姓乐于见到成功,却难于开始。

”所以陛下不顾舆论坚持这种做法,一定要实行下去。

这是战国时代那些贪功的人,冒险想侥幸成功的说法,不等到事情的成功,而怨恨已经起来了。

我希望陛下维系人心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国家存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深浅,不在于强大和弱小;朝代长短的原因,在于风俗的厚薄,不在于富裕和贫穷。

君主如果懂得这些,就会知道事情的轻重。

所以我希望陛下崇尚道德而使风俗淳厚,不希望急于有功绩而贪求富强。

爱惜风俗,像保护元气一样。

圣人不是不知道严厉苛刻的法律可以使民众齐心,勇敢强悍的人可以成事,忠诚厚道的人过于迂腐,老成的人看似迟钝。

但始终不肯
用那些人来代替这些人的原因,是知道那样做说得少,而所丧失的要多。

仁宗执法极为宽大,用人有次序,专求体谅人的过错,从不轻易变更旧的法规。

查考政绩,则可以说未必尽善尽美。

拿用兵来说,十次出兵九次失败;拿府库来说,则仅能开支而没有剩余。

但恩德在人们心中,风俗是普遍知道礼仪,所以逝世的时候,天下人都归心于他的仁德。

议论的人看到他晚年官吏多数因循苟且,没有振作,就想用苛察来纠正,用智慧能力来整顿,招来一批新进有勇气的人,以求一切速成的功效。

还没有收到好处,而浇薄的风俗已经养成。

开了很多骤然晋升的门,使人有意外的得益。

一小步就可跨上公卿和侍从之臣的地位,使按照常规升迁的人终生难于期望,这样而想要风俗淳厚,难道能得到吗?近年来质朴的人越来越少,取巧升进的人越来越多。

请陛下哀怜拯救,以简易作为施政之法,以清净作为施政之心,而使百姓的道德归于淳厚。

我希望陛下淳厚风俗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祖宗任用御史和谏官,从没有把一个说话的人治罪。

即使小小有所责罚,不久就将其超升,允许他们将所听到的上奏,而不论是涉及什么官长。

说到皇帝,皇上就要端正颜色听取;有关朝廷,那宰相就得等候处理。

御史和谏官自然不一定都贤能,他们所说的也不一定都对。

但须要养成他们敢于说话的勇气,而给予他们大权,难道是徒然的吗?是要用他们来消除萌生奸臣的危险。

现在法令严密,朝廷清明,
所谓有奸臣,当然万万没有这个道理。

但养猫是为了消灭老鼠,不可以因为没有老鼠就养不捉老鼠的猫;养狗是为了防小偷,不可以因为没有小偷就养不叫的狗。

陛下岂能不对上想到祖宗设立这官职的用意,对下为子孙万代作提防呢?我听到长老的议论,都说御史谏官所说的,常常是跟随天下的公议。

公议所赞同的,御史谏官也赞同;公议所抨击的,御史谏官也抨击。

现在舆论沸腾,各种怨恨的话都有,公议所在,也可以知道了。

我恐怕从此以后,习惯成了风气,都为执政大臣私人说话,直到君主被孤立,法纪全被废除,(到那时)有什么事情不会出现!我希望陛下保存法纪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