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如何护理 最全面有效的手足口病护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如何护理最全面有效的手足
口病护理方法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发病比较急,常伴有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疹子,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等现象,家长们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确保儿童手足口病尽快自愈,避免病情发展迅速,引发重症,减少死亡几率。
一、皮疹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
2、床铺应平整、干燥、清洁;
3、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必要时可戴手套;
4、臀部有皮疹者,应及时处理患儿大小便(尿不湿等),保持臀部的清洁与干燥;
5、如疱疹未破溃,可涂以炉甘石洗剂;
6、如疱疹破溃,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二、发烧护理
大部分儿童手足口病初期都会伴有发烧的症状,一般发烧温度不会超过38.5度,家长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给孩子退烧:
1、解开衣物
儿童腋下温度量了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儿童领口、外层的衣
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儿童散热,儿童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
儿童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儿童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
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儿童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
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物理降温
3岁以内的儿童出现中低烧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在家帮助儿童进行物理降温,具体方法如下:
(1)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也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或者使用冰枕。
特别是要冷敷额头,还可以保护大脑不被烧坏。
(2)全身温水擦浴或泡澡
将儿童的衣物解开,用温水(37。
C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这样可以让儿童的皮肤血管扩张,将体内的热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注意: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大概每4〜6小时一次,擦浴后过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另外出疹子的儿童发热时不宜用此法降温。
5、贴退热贴
儿童在发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退烧贴进行降温,一般家长给儿童贴一片退热贴粘在儿童的额头上即可起到降温的效果。
6、小儿推拿退烧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退烧。
适宜对象:适宜100天一6岁儿童。
(1)一窝风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2)推三关300次
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直推至肘部(单向推不来回)。
功效:能培补肺气,发汗解表
(3)揉外劳宫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
功效: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将气血往内调配。
(4)清天河水50。
次
操作: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
功效:清热解表。
7、吃退烧药
当儿童体温超过38.5℃,脸热、烦躁、精神状态不好,则必须考虑使用退烧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用药,不可以自行随意用药。
三、口腔溃疡/疱疹护理
1、抹药物
对于口里长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可以用维生素素B2粉剂、鱼肝油、西瓜霜等直接涂于宝宝口腔糜烂部分,帮助病症快速痊愈。
2、口服维生素
另外给宝宝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也能起到缓解疼痛,促进口腔溃疡快点好起来。
3、吃东西后用淡盐水或温水漱口
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四、恶心呕吐护理
1、短暂禁食
得了手足口病的儿童呕吐后,不要急于让儿童进食,可以暂时先禁食4小时,包括牛奶、母乳都不要喂,等待呕吐反应过去,最好每隔10〜15分钟给宝宝喝一点淡的盐水或淡的白糖水。
2、补充水分
儿童呕吐之后,会有一些胃酸、及残渣滞留在口腔中,难闻的味道,会加重不适。
所以父母可以湿纱布沾开水清洁口腔;而较大的儿童,可以以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异味。
并可适当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
3、按压穴位止吐
推膻中穴
孩子呕吐后,家长可用一手的手掌自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推拿至肚脐,由上向下反复5-7遍,有很好的宽胸理气、止呕的效果。
按合谷穴
合谷穴属大肠经,按压此穴能安和胃肠、降逆止呕。
对于呕吐患儿有效。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楼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掐内关穴
用拇指指尖掐住对侧内关穴(在手腕上两横指之中)1分钟,以有麻胀感为度,能快速止吐。
4、吃萝卜蜂蜜
成分:白萝卜200克,蜂蜜50克。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碎,捣烂如泥状,加入蜂蜜调匀,日服2次,
每日1剂。
对症:恶心反胃、呕吐。
5、吃姜汁蜂蜜
成分:鲜姜50克,蜂蜜25克。
用法:将鲜姜洗净并捣烂,取其姜汁与蜂蜜调匀,置锅内稍加蒸煮(以温热为度),1次服下,温开水送服。
对症: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