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初诊儿童家长的心理剖析及干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初诊儿童家长的心理剖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讨论近视初诊儿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并总结干预对策,提高近视儿童的治疗依从性。

方法以我院2013年暑假就诊的510名初诊近视患儿家长为对象,通过”倾听”、”询问”和与家长”交谈”方式,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咨询台咨询、发放预防治疗近视小册子、在候诊区域进行近视知识及如何预防治疗近视的知识宣传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使用本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满意度及近视治疗措施的认知度。

结果近视儿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包括期待、失望、责备、与认同。

结论经过对儿童家长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

14岁以下儿童近视眼防控的关键在于家长对近视知识的认知程度,家长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儿童的治疗依从性。

标签:近视儿童家长;眼科;门诊;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近视是最普遍、发病率最高的屈光不正,目前人们借助光学器件(框架眼镜,人工晶体、RGP、OK镜等),可以使近视矫正变得相对容易,然而,近视带给公众身心健康的影响却不容忽视[1],儿童作为特殊的患者群体,儿童患者的依从性主要依赖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掌握儿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并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价值。

我院眼科门诊近年来在近视儿童患者的治疗中,发现部分儿童依从性差,近视控制不理想,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8月眼科门诊初诊的510例6~14岁近视儿童家长共732例,人员及学历结构见表1。

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及其他人员,以及各学历层次之间的心理问题没有明显的差异。

1.2 心理剖析方法主要通过”倾听”、”询问”、”交谈”方式掌握儿童家长的心理特点。

”倾听”,即倾听患儿家长的诉说发现近视的过程,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和表现。

”询问”主要是采取问答的方式.通过直接向患儿家长提问了解有关的情况。

”交谈”则是直接与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家长在知晓患儿为近视时的心情、感受和对近视的认知。

通过”倾听”、”询问”和”交谈”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分析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

1.3 护理干预对策根据所掌握的患儿家长心理,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干预。

心理护理与干预的主要内容有:健康教育(现场咨询、近视知识的展板、儿童视力发育知识的电视讲座、近视治疗的方法及进展介绍等多种方法),心理支持(尊重与理解家长),让患儿家长充分了解近视相关知识。

1.4 护理干预效果评价使用我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就健康宣教、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

选项包括很满意、满意、不满意。

统计很满意和满意例数,
并计算各个项目的满意率。

2 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
2.1 期待心理患儿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近视的时候会不断问医师,是否是假性近视,有没有治愈的希望,能不能不戴眼镜,期待医师能回答符合自己的愿望的答案。

2.2 失望心理通过”倾听”、”询问”、”交谈”,发现患儿家长普遍都存有失望的心理,其产生原因主要如下:从事不了喜欢的工作,会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当医生诊断为”近视”后,家长普遍表现为失望。

2.3 责备心理患儿家长在明确自己的孩子为近视并且不能逆转后,只能戴镜矫正时对孩子有责备心理,责备孩子的生活习惯或使用电子产品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表现、不听话导致了近视。

2.4 认同心理家长在经过就诊、咨询、阅读相关知识后出现了认同心理,此时转而关心近视的治疗情况以及如何戴镜的知识。

3 护理干预方法
3.1 重视健康宣教家长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缺乏近视相关知识,为此,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加强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及现场咨询的力度,发现家长是影响患儿治疗近视手段依从性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个情况,我們在候诊区域提供近视知识小册子、眼球发育挂图、近视原理挂图及进行咨询台服务等强化了健康宣教。

3.2 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期盼心理,我院采取了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及流程,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医师坐诊,处理相同疾病的流程及标准一致,无需患儿家长专门找”专家”确诊,给患者家长吃一颗”定心丸”,消除患者的不信任心理,可以在患者家长及患者方便的时候就诊、复诊。

3.3 公示医生从业经验与成果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期盼心理,我院采取了公示医生从业经验与成果的做法。

这样一种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就诊过程中遭遇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增强对医生的了解。

患儿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

同时,通过公示,也对医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生的责任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2]。

3.4 优化预约和就诊流程我院在寒暑假期间近视儿童专科全部号源实行实名预约,分为现场、电话和114查号台预约,方便广大患者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杜绝倒卖号源现象,保障患者利益。

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将就诊流程张贴在候诊区、候检区并用数字标注每一步,利于广大患者及家属查看,缩短反复候诊等候时间。

4 结果
根据复诊信息显示,患儿复诊率达到96.7%,治疗依从性达到95%。

表明在患儿家长心里干预及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讨论
儿童作为特殊的患者群体,儿童患者的依从性主要依赖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掌握儿童家长的心理特点并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对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凡.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近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33
[2]田密.眼科门诊患儿的心理剖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