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例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例析
作者:王维忠翟凤举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0年第08期
【摘要】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本文通过对具体实例的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了审题立意的一些基本方法,阐述了只有审题到位,切入角度新颖,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一]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籍华人吴建雄教授说:“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他的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高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材料分析]
(一)试题简析:
这个试题的材料具有多元意义,而且这些多元意义都可以构成命题立论的角度,因此这个作文审题难度比较低。

但理解材料容易流于肤浅俗套,难免“异口同声”、“千人一面”,因而审题的关键是避免平庸的立论。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立论深刻、新颖?首先是整体阅读理解,反复琢磨材料,明白“事”中之“理”,确定最佳角度议论。

然后再本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抓住重点、深入开掘的论证思路,写出事理通达的议论文。

材料中的吴教授介绍了中美两国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不同态度和要求。

孰是孰非,材料没有明确表态或流露出某种倾向。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细致剖析,从现象到本质,比较二者的差异。

具体地讲,中国家长希求的是A,是成绩;外国家长关心的是“提了几个问题”,即质疑问难。

材料所涉及的问题,一是中美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衡量标准,一是隐含着中美学生在学习上的追求目标。

究其原因,由于国家制度、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具体国情等不同,自然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读书目的以及选拔人才的标准等也不尽相同。

(二)参考论述角度:
1.在学习上提倡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批评不求进取、固步自封、被动学习的错误做法。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进而培养能力,因为社会需要创造型的人才。

3.高分者可能低能,低分者不一定没有能力,要全面提升学生乃至全民族的素质。

4.家长、学校、社会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衡量学生优劣的理念,用科学的方法选拔、重用真正的人才。

5.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学会如何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努力培养出有个性、有专长、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

6.善意地批评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弊端,并能诚恳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候,拍照拍了一卷胶卷,最后的一两张本来不打算拍了,为了避免浪费,就随便拍了一两张。

谁知道胶片冲洗出来后,效果最好的就是最后拍的那一两张。

你画了很多画,眼看还剩有一些颜料,为了避免浪费,信手再画一张,将其与先前的作品比较,结果最满意的一张也就是这最后一张。

这样的现象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是一种幸运,或是一种必然。

也许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与看法。

[材料分析]
材料列举了两种情况:一是“随便”拍的最后一张胶卷比原先拍得效果好,“信手”画的一张画比先前的作品满意。

联系现实,可从如下角度立意。

1.无心插柳柳成阴,有意栽花花不成。

刻意追求完美可能事与愿违,成功常常在不经意之间。

2.一味追求结果,只会增加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

3.遵照规律,顺其自然。

强求的事可能适得其反;解除包袱,放松自己,很多事情水到渠成。

4.顺其自然不是随心所欲。

5.凡事蒙上功利色彩,常常欲速而不达。

6.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得与失。

[材料三]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
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三只蚂蚁在同一块石头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最终取得了相同的结果,即“过”了石头。

比较分析,可以把第一只蚂蚁算作一类,第二、三只蚂蚁归为一类。

再仔细体味这两类蚂蚁的具体行动及其显现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质,二者同中有异,相映成趣而又引起我们的哲思。

第一只蚂蚁选定了方向却遇到了困难,于是“爬而又掉,掉而又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很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气度,余勇可贾,精神堪嘉,虽然达到了目的,但费时耗力,备受艰辛。

第二只蚂蚁望着“陡峭”的石头,变换思维角度,采取了“绕”的方式,节时高效,同样达到了目的。

第三只蚂蚁“望石而转”,但并不意味着放弃,“转”可以理解为避开难以逾越的险阻,目的是为了“找到丰厚的食源”,是一种明智之举。

正如移太行王屋二山所引发的愚公和智叟的异议一样,这两类蚂蚁面对同一问题所持的思想认识并由此支配的行动迥然不同。

从做事目的和采取行动的一致性而言,可突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赞颂为追求理想、恪守信念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只要矢志不渝就会成功的哲理。

从客观事物和主观愿望的关系思考,告诫我们在巨大的困难面前,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量力而行,运用脑髓,灵活机动,采用唯物主义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对脱离实际、思想僵化、盲目冒进、一味蛮干的做法,这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也可将以上二者结合起来,既提倡“韧”的精神,也要主张“活”的做法,即苦干加巧干,执着兼智慧,这完全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经济建设的规律。

根据以上角度可有如下立意: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准目标就坚持不懈。

2.正确的目标是不竭的动力。

3.实事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

4.在实际困难面前,要审时度势,量力而为。

5.善于思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6.时代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也需要科学、先进的创新思想。

[材料四]一游客被各种欲望所累,弄得身心俱疲。

他向寺院的禅师请教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住持微微一笑,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只见满山的灌木,有的刚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俨然一处风景;有的正待修剪,显得很杂乱。

游客轻声叹息:“自由生长的枝条经常被人为剪掉,太可惜了!”
禅师对客人说:“施主,我只是希望你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

疯长的灌木,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材料分析]
人人都有欲望,且与生俱来。

健康、正当的欲望是勇于进取的人生动力、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不正当的私欲会将人推向罪恶的深渊。

欲望是有限度、有条件制约的,超越实际、想入非非的欲望是可怕的贪欲。

欲壑难平,得陇望蜀,会给人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要想轻松愉快地生活,就要摒起杂念,适度地取舍欲望,修剪欲望。

否则,心力交瘁,奔波劳累,最终会劳而无功甚至一事无成。

分类思考:
1.由禅师方面立意:
①清心寡欲,独善其身。

②设譬取喻,以理服人。

③及时修剪欲望,丢掉思想包袱。

④纯洁、净化他人心灵,创建和谐社会环境
⑤要辩证地看待欲望。

⑥健康的欲望催人奋进。

2.由游客方面立意:
①人的欲望无止境,人心不足蛇吞象。

②私欲膨胀会将人推向罪恶的深渊。

③欲望要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制约。

④没有欲望的生活是平庸的,正当的追求是必须的,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⑤欲望有度,人的经历、时间有限,事事苛求完美,件件都遂心满意,结果会适得其反。

⑥取舍欲望决定于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一中;河北省张北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