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肢功能及的影响程度,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上下肢运动功能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比较。

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偏瘫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康复组患者采取临床药物治疗与正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药物治疗及自我未经指导的锻炼方法。

治疗前24小时及治疗后1.5—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测评,采用运动功能积分法对运动功能测评,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经治疗1.5—2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都有明显改善,但康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

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平均分向运动程度最大百分比转化,下肢在治疗前后都高于上肢,但治疗后上下肢提高运动功能评分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使肢体运动功能得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

分析中结合残损水平,以及接受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确诊后2个月内恢复上下肢运动的程度是不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肢体功能
1. 前言
脑卒中是临床中一个主要的致残原因,大约四分之三的患者丧失程度不同的劳动能力,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使家庭及社会增大了负担。

介入现代康复治疗使该情况明显改善,使较大比例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逐渐自理。

目前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是脑卒中后应及时采取康复治疗措施。

本研究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肢功能及的影响程度,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上下肢运动功能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比较。

2. 资料和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偏瘫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患者与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相符,都经头颅CT或核磁影像检查结果证实为首次急性期发病患者,肢体一侧发生瘫痪,但不存在失语及智力严重障碍,未同时产生对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缺损神经功能程度评分5—38分之间。

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康复组患者中有15例男性,1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6—71岁之间,平均年龄(58.1±4.8)岁,13例患者左侧瘫痪,12例患者右侧瘫痪,10例患者脑出血,15例患者脑梗塞。

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男性,1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6±4.2)岁,12例患者左侧瘫痪,13例患者右侧瘫痪,11例患者脑出血,14例患者脑梗塞。

两组患者采用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比较。

2.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也就是对于恢复脑组织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神经细胞营养的药物等。

康复组患者达到稳定病情就与康复治疗方法相配合,也就是脑梗塞患者治疗5天内,脑出血患者治疗1—2周之间。

按照对患者体位定时进行变换,肢位保持良好,关节活动,训练坐起及坐位、坐到站起及站位平衡、步行与上下阶梯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过程进行康复训练。

2.3 统计处理
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向运动程度最大百分比转化,采用(X±S)与百分比形式表示结果,应用t检验方法分析处理。

3. 结果
表1. 治疗前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康复组患者而言,存在明显差异,其改善程度比康复组患者明显小一些(P<0.05)。

经治疗1.5—2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都有明显改善,但康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

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平均分向运动程度最大百分比转化,下肢在治疗前后都高于上肢,但治疗后上下肢提高运动功能评分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治疗前康复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分为最大程度的16%,对照组患者为12%。

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分为最大程度的24%,对照组患者为20%。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分分别为52%、28%,下肢
运动功能评分平均分分别为60%、40%,两者患者还存在明显差异(P<0.05)。

治疗前后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程度高于上肢,但治疗后上下肢提高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40%和44%(p>0.05)。

4. 讨论
脑卒中恢复标准根据协调和随意的正常运动模式是否建立,正常运动应符合协调和随意程度,只依赖药物治疗无法实现。

康复理论的观点是在结构或功能上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有重新组织能力或一定的可塑性,达到适宜条件能够再生部分神经元,所以康复治疗中采用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对输出产生影响,对于形成正常功能模式产生促进作用,实现恢复最大限度的运动功能。

临床中通常认为在肢体功能恢复方面下肢优于上肢,若基于残疾水平对恢复上下肢的程度进行比较,理论上恢复效果下肢优于上肢,由于上肢主要是协调、灵活及技能性运动,获代偿难度大,而相对简单的下肢活动,主要是负重、步行运动线条较粗,获得代偿的程度更大。

但根据残损水平对上下肢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下肢经康复干预后的恢复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

恢复上肢功能采用康复治疗方法较为重要,在自然恢复方面上肢功能难度较大,应加强训练,对于康复才产生促进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使肢体运动功能得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

尽管随时间的不断推移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发生变化,可改善和提高其ADL与运动功能,但达不到较大的幅度。

分析中结合残损水平,以及接受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确诊后2个月内恢复上下肢运动的程度是不存在差异的。

若患者在疾病早期采取康复干预措施,使患者运动功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地改善,进而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鸿祥,王左生.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10
[2] 邱纪方.中风偏瘫的全程运动治疗方案及其安全性初探[J],中国康复医
学杂志, 2018.15
[3] 高霞,黄松波,王茂斌.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比较[J],中
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11
[4] 王晔晖.综合神经康复疗法联合常规西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肢体
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8.21
[5] 陈颖,郄淑燕,王丛笑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
经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3
作者简介:
谢祥(1986-),男,汉族,贵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脑卒中康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