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养猪业的十三大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养猪业的十三大趋势
作者:亚文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2期
2017年已经过去,在去年,我国各地纷纷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不少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
殖场被迫关闭。

在养殖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猪周期再一次上演。

在2018年,畜牧业又会出现哪些现象呢?
猪价或跌至亏损线
近些年来,大家纷纷断言猪周期被打破。

但事实上,从这一轮大起大落的猪价走势来看,
当前的猪周期只是被拉长了——当前猪周期变成了两年换一个走势。

从2013年至今,猪价跌了两年,涨了两年,到2017年跌了1年,随着大企业扩张产能进一步释放,预计2018年将以稳
为主,略有下行。

而2017年养猪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高成本,个别月份部分养猪人或面临亏损压力。

进口肉数量保持相对平稳
进口肉是广大养殖户比较关心的,大家认为进口肉数量左右了国内猪价走势。

而《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进口肉数量走势与国内猪价走势惊人相似。

2017年以来,随着猪价下行,我国进口肉数量也出现大幅回落。

鉴于2018年猪价大涨可能性不大,因此预计进口肉数量将与2017年趋稳。

新一轮猪周期将到来
从2016年开始,农业部400个监测县能繁母猪存栏量一路下探,截至2017年11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数为3465.6万头,比2016年1月减少了8.4%,足足减少了317.4万头,超乎众
多业内人士的意料。

当然,“千呼万唤”的产能恢复或在2018年中之前出现,此后新一轮猪周期将到来。

其中有三点原因:1.关于农业部的数据,业内认为由于统计样本的局限,并没有太大代表性。

2.近两年大企业新建猪场陆续投产,正式转化成产能。

3.2017年是国内禁养整治大限之年,2018年之后猪场拆迁开始慢慢减少,减缓产能清退。

饲料企业更加“不务正业”
饲料的利润越来越低,难以支撑大集团业务的发展。

正大集团副董事长姚民仆预测,十年
后饲料企业将只剩100家,利润仅20元/吨。

想要寻得利润的增长点,饲料企业必须投资饲料
以外的其他业务。

2017年,饲料企业巨额投资养猪,产能逐步释放。

2018年,饲料企业的养猪势头不会比2017年弱。

除了养猪,各大企业还将往食品等方向发力。

收购兼并更加疯狂
买地、买猪场、买饲料厂。

2018年,各大企业将展开疯狂的买买买模式。

在收购兼并时代,谁能快速圈地圈猪,便拥有了更多出路。

我们可以看到,饲料行业有两个企业,一个是海大,
一个是傲农,他们分别是稳扎稳打和异军突起的典型代表。

海大少有收购,基本上靠自身力量
在扩张,但2017年也收购了山东大信进军北方市场。

傲农上市后便收购、入股不断。

2018年,养猪竞争更加白热化,饲料企业基本上会处于更加积极收购兼并的状态。

家庭农场成为中小饲企的主战场
2018年,中小饲料企业生存更加艰难,部分养殖户被迫退出养猪行业,客户流失在所难免。

对于大型饲料企业来说,转型养猪、收购参股养猪企业,让企业发展有了新的转机,大型养猪
企业也愿意与大型饲料企业合作。

大型饲料企业的产品部分转入内供,销量保持稳步增长。

但当前,饲料产能严重过剩,大
型饲料企业开工率不足50%。

而产能也越来越集中,前20强饲料企业占总饲料产量60%,前50
强占总量80%。

竞争如此激烈,中小饲料企业的出路在于聚焦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小
饲料企业的主战场。

随着大型企业的扩张,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

“公司+农户”的弊端会更突出
轻资产,这个被温氏运作得非常好的模式一时间遍地开花。

一些本来以自繁自养为主的集
团开始大力发展这种模式,一些小企业也抓住机遇赶紧发展,而且数量不在少数。

然而,必须
要注意到一些企业在这种模式上运营得并不好,这种模式考验着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
还有养殖户的忠诚度等。

2018年,养猪业的利润将降低,那么直接影响到这种模式发展的因素便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因为首先要保证养殖户的利润,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到考验,只有通过技术来降低成本。

公司是
逐利的,农户也是逐利的,农户的流失与流动将更加明显,这个时候抢夺农户的战争将淘汰一
部分实力不强的企业。

品牌猪肉会更受重视
品牌肉是小众产品,但是做品牌肉的企业和养殖户会增加,2017年,能明显感受到养殖业
中做品牌猪肉的企业增加,而且这些企业中不少都处于盈利状态。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品牌
猪肉无论是从养殖水平上,还是从终端销售上,都有一些成功且成熟的模式和案例可以参考甚
至模仿,这条路已经打开,今后会涌进更多的人。

从终端消费上来讲,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也给品牌猪肉的发展提
供了一定的空间。

扶贫养猪的量会更大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个任务随着2018年的到来也就愈发时间紧张。

而现实中,养猪业扶贫是时效最快的做法。

养猪扶贫有哪些好处呢?一是企业可以拿到有保障
的土地,不用担心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二是可以拿到一部分政府的贴息贷款;三是当地政府支持;四是这些贫困地区因为产业的不发达,很难引进其他产业,发展养殖业风险小;五是企业
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因为这些贫困人口的工资水平较低;六是新建的猪场好管理;七
是各地基本上不会同时引进两个养殖企业,所以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小。

所以除了北上,一些适宜养猪的贫困地区也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况且现在很多企业早已
跑马圈地,只是发展进度的问题了。

动物疫苗全面进入“15元”时代
从圆环疫苗开始,疫苗企业发现原来动物疫苗也可以“卖得起”价钱。

实际上算一笔账就发现,疫苗成本在整个养猪成本中占比实在算不上太大。

于是逐渐地,厂家认识到养殖户想要的不是无意义的“价廉”,而是有性价比的“优效”。

2018年厂家将更加不再拘泥于圆环这种价高的单一品种,而是开拓新的阵地。

新上市的其他品类疫苗产品也越来越贵,新品动辄定价在15元以上。

政策也提供了涨价环境,2017年蓝耳、猪瘟疫苗正式取消政府采购,新获批的猪瘟E2疫苗也要定价在15元以上。

动物疫苗的市场越做越大,疫苗企业和养殖户可以双赢。

动保企业抱紧技术的“大腿”
行业兼并在加剧,留给每个环节的时间不多了。

动保企业因为含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而相对安全,但也仅仅是相对。

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同行之间。

大企业做全产业链的野心日渐昭彰,而动保企业相对来说体量太小,要赢得与大企业、大资本扩张的赛跑,必然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资源的开拓和争夺。

并且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营销,也需要真正“牛气”的产品做后盾。

2018年动保企业必然要继续抱紧国内外技术研发平台、技术研发带头人、研发团队的“大腿”,抓紧对技术研发资源的瓜分,同时抓紧自身研发团队建设。

国内动保企业开始具备超越外企的实力
动保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在技术、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遥遥领先,用户的评价也是“除了贵,别的都好”。

这些年来国内企业在外企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的经验、理念,随着对研发和服务的不断重视,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上逐步增加,对新品的开发也越来越超前。

许多已经推出或者在研的产品可以说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2018年国内动保企业将在许多方面具备超越外企的实力。

健康养殖深入人心,接受产品需谨慎
健康养殖不仅仅关系到食品安全,也关系到养殖户本身的养殖成本和成就感。

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仅是“没得选”,而是会开始主动接受健康养殖的理念,想要用更少的药把猪养得更好,这也使得许多企业开始转型。

当然健康养殖的范围很广,2018年打着健康养殖旗号的各类产品和各种概念会更多,养殖户需要小心甄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