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彩色蜡纸、胶水、剪刀、小刀。

相关课件。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以人物为主,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

要求学会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听。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两个特别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听。

师:好,老师讲故事的时侯,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听完后要告诉老师它们的特别之处,行吗?
生:行!
师讲故事:A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到草地上喂小松鼠,小松鼠可乖了,一点都不怕我们。

瞧!我们玩得真开心。

(课件出示相关剪纸画面。


星期天一大早,李涛和王赞两位同学就去帮老奶奶抬东西。

瞧,他们干得多卖力呀!(课件出示相关画面)
师: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这
两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今天老师讲的故事里的画面是用剪纸的方法做的。

师:嗯,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和他的想法是一样吗?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剪纸的方法表现故事。

(课件出示课题:剪纸故事)
二、故事交流
师:课本上有好几个同学剪出来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他们剪的是什么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故事画面)有那些同学看懂了这些故事,来说给大家听一下吧!
生:我用洗衣粉自已做了一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飘在天空,可美了,妹妹见了,也要玩呢!
师:那你给妹妹玩了吗?
生:给了,我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师:嗯,真不错,这位同学说故事时,把自已都当成了故事里的人呢!
还有几个故事呢,同学们都来说一说吧!
生:我和妈妈上街买东西,发现了一个小偷,我和警察叔叔一起抓住了他,警察叔叔还表扬了我!
师: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同学们,你们找到他说的这个故事了吗?
生:找到了!
师:好,咱们继续!
生:我和小刚一起打篮球,他把我防得死死的,最后我还是赢了他!
师:看不出来,你这么厉害呀!有和他一样爱打篮球的吗,把手举起来!(男生争先举手。


好,我们接着来!
生:星期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去郊游,我们看到了许多的美景,我们高兴得在草地上跳起舞来。

师:嗯,我也看到了,你们一定很快乐吧!
生:是的
生:我最喜欢和姐姐一起玩了,我们俩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在草地方奔跑。

师:那你们做的是什么风筝呀?
生:蝴蝶样子的。

师:相信一定飞得很高。

(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内容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

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

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一些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具有启示性。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几个同学们剪出来的故事,还请同学说了这些故事,这些同学说得也很好。

那么,你们在看到这些故事的时侯,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这些都和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差不多。

生:他们的剪出来的故事都很有趣。

师:对,他们剪出来的就是我们同学们生活中的故事,你们生活中肯定也有这样有趣的、快乐的事,我们来说一说吧!
生:昨天,我和好朋友去荡秋千,先是她推我荡,让我荡得好高啊,轮到她时,我也使劲推她,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师:说得真好,我也感受到你们的快乐了。

生:我最喜欢和同学一起踢键子,我一口气可以踢好多个,同学们都赢不了我!
师:这么厉害呀,不过可不能骄傲呀!
生: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我每天一回家就穿上它到处玩耍。

师:嗯,可要注意安全!
生:下课时,我和几个好朋友总是一起跳皮筋,我们一直跳到上课为止。

师:真不错,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让人感到快乐的、有趣的故事,
请大家在各小组都来说说自已的故事。

学生分小组说故事。

三、示范方法
师:刚才大家都说了这么多有趣的快乐的故事,想不想将这些故事剪下来呀?
生:想!
师:好,那你们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做的,看明白,然后再做行吗?
生:行!
教师示范剪纸步骤,并口述相关细节:
拿一张蜡光纸,用剪刀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剪。

师:大家看看,老师剪出的是什么?(出示剪出轮廓的图形)
生:像个小女孩儿。

师:对,我剪的就是个小女孩,要是就剪到这里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说说看!
生:看不清楚
师:你是想说不够漂亮对吧!
生:是。

师:那怎样才能让她变得漂亮点呢?
生:可以剪些花纹。

师:说得不错,在我们的剪纸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月牙纹和锯齿纹。

这是老师在课前的一幅作品,请你们看看,那些地方用的是月牙纹,那些地方用的是锯齿纹?
(课件出示教师作品《狼来了》进行分析)
生:人的眼睛用的是月牙纹。

师:对,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呢?
生:小草用的是锯齿纹,还有小孩的头发也是。

师:不错。

生:狼的皮毛用的是锯齿纹,腿部用的是月牙纹。

师小结:还有树,石头里面的纹理用的是月牙纹,而狼的牙齿用的则是锯齿纹。

我们在剪的时侯也可以大量使用这两种花纹,来让我们剪出来的画面更好看。

师对小女孩细节刻画,并进行解说。

在使用月牙纹时,可以不用小刀,采取折剪的方法,会更方便。

师:好,我给小女孩剪出了眼睛,头发,还给她的裙子加了花纹,这样她变得更漂亮了,我就这样把她贴在底纸上,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为什么呀?
生:就她一个人,其它的什么也没有,不好看。

师:对呀,这样也就没有故事了吧!
生:对!
师:那行,我再剪点背景什么的。

师示范剪出一些景物。

(枫树、落叶、小草)
师:现在我要粘贴了,我先把胶涂在底纸上,再将剪好的各部分贴上去,这样做不仅快,而且不会破坏细节。

好了,我的故事就这样剪出来了,现在,我要说故事了。

秋天到了,一阵秋风吹过,片片枫叶从枝头飘落,它们飞舞着,像一只只蝴蝶,我呀,也不禁跟着翩翩起舞起来,仿佛我也是那美丽的蝴蝶一样。

怎么样,我的故事还行吧,表扬一下!
师总结剪纸步骤:1 随意剪出人物外形。

2 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3 剪出道具或背景(不同的角色使用的道具不同)。

4 组合粘贴(底纸与画面形象要有层次区分,使画面变得鲜明饱满。

胶水涂在底纸上又快又平整)。

(课件出示剪步骤)
(适当的示范,分析剪纸故事中的人物,剪纸技能的传授,主要是简单概括造型的`能力,外轮廓的剪刻,五官剪刻的省略等技能,对学生新知的建立能有帮助。


四、学生创作
师:有的同学已经忍不住了,想要剪故事了,那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剪个什么故事,然后分工合作。

学生讨论故事内容,并进行分工。

师:好,如果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开始了,不过在开始之前,先看看还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小注意:
1、使用剪刀或小刀时要小心,不能伤着自已或他人。

2、剪下的碎屑不能随意乱扔,要放入垃圾袋。

学生开始活动,师巡视指导,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活动中发现有想法但剪出效果不太好的同学,建议使用铅笔进行少量勾画。

内部的挖剪有较大难度,可改剪为刻,可获得比剪更精细的效果。

本环节采用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强的同学剪人物和比较复杂的,能力弱的剪些简单的背景等,使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可避免忙的忙,闲的闲。


五、欣赏评价
各小组已经完成的作品由小组长带到台前,进行展示并说故事。

生:我们小组剪的是爬山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爬山,山很高,我们都有点怕,后来我们决定谁爬上去就有奖品,我们就都努力的爬,最后都上去了,我们开心极了!
师:嗯,你们都是敢于挑战的孩子。

生:这是我们在踢足球,虽然只有五个人在踢,但我们还是很卖力。

师:不错,这个踢球的动作剪得真好,像一个球星呢!
生:我们几个好朋友在课间跳皮筋,我已经升了三级了,她们还不服气呢!
师:这么棒呀,看你的小辫子都在飞舞呢!
生:那天,让我做升旗手,我可紧张了,生怕出错,看到国旗被我升上去,心里可高兴了。

师:嗯,看到了,一个个都站得笔直的,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各小组长说完故事后,请小组员们评一评,说一说,认为那组的作品最好并说出理由。

生:我最喜欢跳舞的那一组,上面每个人的裙子都剪得好漂亮。

师:确实,花纹好漂亮!
生:我喜欢踢足球的,因为我也喜欢踢足球,他们剪得很真实。

师:那你们可以在球场上交流交流。

生:我喜欢那跳皮筋的,是我们小组做的,我们都很认真。

师:对,要相信自已。

评选出最佳作品,并给予表扬。

六、总结下课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有趣的快乐的故事。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并受到启发,可以用各种方活动来表现,比如,我们今天所学的剪纸的方法,愿同学们都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2、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时:
2课时
课程类型:
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
教学目标: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1、课件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这是哪里?
2、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资料反馈: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

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

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

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

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

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许多年来,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

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出成图形。

作者大都是农村妇女,她们可能从十几岁一直剪到成为白发苍苍的婆婆,在她们的剪刀下,产生了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细但无不充满情趣的剪纸作品。

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

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
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

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

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

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

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

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花样的功用与上述的几类不同。

它是用作承传临摹的范本、纸样。

花样包括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帐、门帘等上面绣制图样时所依据的范样。

每剪成一个图形,把它用线粗粗地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烛上用烟薰烤,烤黑,把剪纸图形取下,然后就留下一个以烟黑为地的空白图形,原来的剪纸图样则可以拿去作为服饰刺绣之用了。

农村妇女就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一代代传承着上辈珍存下来的图样。

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

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

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

江苏南京剪纸淳厚,粗中有巧,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

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

山东高密剪纸细腻精巧,一丝不苟。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它虽然制作简便,造形单纯,但它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

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研究,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3、小组研究:
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将抓髻娃娃作为剪纸的表现题材?抓髻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有哪些变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什么?
三、作业要求:
艺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尝试。

四、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老师巡回辅导。

五、课后拓展: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独特地域风格的古老艺术,也有很多艺术形式与剪纸是姊妹艺术,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3、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1.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与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

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手法,着重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

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

2.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我力图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主体参与的热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美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开发和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使美术教学成为提高整体素质的主动、形象、活泼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力图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符合从兴趣发展到主动参与合作、大胆发现、充分表现发展个性,优化基本素质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了解民族传统装饰艺术审美特点。

2、知识目标:剪纸的具体剪刻方法,剪纸语言的合理运用。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

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好纹样连接与完整性。

4、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开头叙说。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
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

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

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

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

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

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

(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

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

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

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

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

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

教师巡行指点,
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5、小学美术《剪纸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隐性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子、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请你收集一些剪纸。

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

(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

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

(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

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3、仿照书上的剪纸做一做吧。

个别回答。

观察分析。

小组交流,讨论。

仿制。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
谁还有办法?学生交流。

(演示)
四、课后作业
下次我们要做一件大的剪纸,请准备好彩色纸(8k)。

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第二、三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剪纸作品。

(课件出示)
2、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
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3、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
个别回答。

小组交流,讨论。

仿制或创造。

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学生交流。

(演示)创造与表现。

四、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作业。

下次交。

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
纹样寓意阳刻色彩技法阴刻图案构思时要考虑混合刻用途
教后小结:
这节课学生们欣赏了不少剪纸,对剪纸的阳刻技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设计是应用阳刻技法的学生也比较多。

我在讲解阴刻技法时,出现了一个误区,好在及时矫正,并利用剪纸作品,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概念。

学生在制作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仿制的,也有一部分是创造,出现了不少好作品。

教学反思
6、二年级美术《对折剪纸》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彩色剪纸呈现给学生美丽的蜻蜓、苹果、蝴蝶,谈话:“今天,从图形王国里来了一家人,看!都谁来了?”就用漂亮的图画和图形王国抓住了学生的“童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观察图形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我就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

这一环节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

学生通过对折,很形象直观地发现“只能看到一半”,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既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剪纸”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考“我怎么没有想到先对折后再剪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称”的概念。

这一环节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针对他们剪得连续图形中间断了的问题。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