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对李某伤势的鉴定结论
B.根据李某的有罪供述找到的杀人凶器
C.李妻的证言
D.李某不承认自己故意杀人的无罪辩解
C
李某在法庭上作证说,他曾听徐某讲述其如何杀害高某的经过。李某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哪些证据()
A.间接证据B.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无罪证据
B
美国对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物证的可采性的态度是( )
A.传闻证据原则上应当排除
B.传闻证据不仅限于证人在法庭以外的陈述
C.证人在法庭外所做的陈述属于传闻证据
D.证人在法庭上转述的他人陈述都是传闻证据
D
李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法庭审理期间李声称侦查人员曾对其实施刑讯逼供,李妻也提出其证言出自侦查人员的威胁、引诱、欺骗。经法院查明,上述情况属实。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的是( )
B.书证是以其所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的
C.书证要有明确的制作者
D.书证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被认知
A
关于我国古代证据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听”是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的一种判断证据的方法
B.封建社会重视口供,刑讯是非法取供手段
C.封建社会有“诬告者反坐,伪证者受罚”的规定
D.奴隶社会神示证据制度适用少,消失早
D
当事人陈述,以其性质为标准的分类中,不包括( )
A.确认性陈述
B.否定性陈述
C.承认性陈述
D.明示性陈述
D
对诉讼证据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具备客观真实性的证据都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B.在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认定要依靠证据
C.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查证属实后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
C
陈某在法庭上作证说,他曾听王某讲述其如何杀害韩某的经过。陈某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的 ( )
A.传来证据
B.间接证据
C.无罪证据
D.原始证据
A
从承认的对象来看,当事人的承认可以分为( )
A.明示承认和默示承认
B.诉讼上的承认与诉讼外的承认
C.肯定性的承认与否定性的承认
D.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与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A.交付当事人辨认
B.与其他证据进行比较印证
C.交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科学技术鉴定
D.审查制作该物证的机器设备是否完善、先进
D
下列不属于作为鉴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是()
A.具有鉴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
B.具备鉴定所需要的技能
C.与案件之间没有依法应当回避的情形
D.对案件事实有充分的了解
D
下列各项义务中,不属于证人义务的是( )
A.王某作案时已满18岁
B.王某的行为系故意
C.被害人体力不及被告人
D.被害人因被殴打导致死亡
C
诉讼证据的特征是()
A.客观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B.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
C.相关性、关联性、真实性
D.客观性、真实性和相关性
B
王某被指控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本案中对巨额财产的来源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A.人民检察院B.举报人
C.王某本人D.王某的所在单位
C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不包括( )
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B.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
C.证据事实
D.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
C
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不包括()
A.定罪权归法院B.证明犯罪的责任由控诉方承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疑罪从无
C
物证的根本特征是()
B
不属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具体要求的是()
A.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B.总体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不成立的可能性
C.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合理的排除
D.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B
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 )
A. 客观性 B. 关联性 C. 民主性 D. 合法性
B
对证据的合法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合法性要求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
B.合法性要求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
C.合法性要求证据必须要具有合法形式
D.不具备合法性要求的证据都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D
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A
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向侦查人员所作的有关犯罪过程的供述
B.侦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C.证人关于刘某突然发财的陈述
D.沾有血迹的杀人凶器
A
下列证据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
A.张某杀人案,证明被告人到过案发现场的证人证言
B.王某盗窃案,被害人陈某关于犯罪给自己造成物质损害的陈述
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C.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
D.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不包括程序法事实
A
关于传闻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传闻证据具有间接性和不准确性
B.传闻证据包括证人在法庭以外的陈述
C.证人在法庭外所做的陈述属于传闻证据
D.证人在法庭上转述的他人陈述都是传闻证据
A.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曾把物证称为“哑巴证据”,将它作为最有证明力的证据使用
B.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物质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发挥证明作用
C.物证的证明力较之言词证据更客观、真实性更大
D.大多数物证对案件事实的证明都是间接证明,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A
关于英美国家的传闻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赃物的复制品
D. 鉴定结论的抄件
B
现场笔录的制作主体是( )
A.审判人员B.检察人员
C.侦查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
D
《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 )
A. 公安司法机关 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 人民法院 D. 辩护律师
A
英美法系国家的意见证据规则中,不可以采纳的意见证据是( )
A.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B.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C.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D.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记载
B
下列不属于鉴定人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是()
A.必须经指派或者聘请
B.必须和案件没有利害关系
C.必须具有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专门知识
D.必须亲身感知案件事实
D
下列不属于审查判断物证的方法的是()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B. 视听资料
C. 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B
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是( )
A.本证B.直接证据
C.原始证据D.反证
A
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不包括( )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B.优势证据标准
C.合理可能性标准
D.合法性标准
D
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王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在某商场因与人发生争执恼羞成怒,便大打出手,将被害人殴打致死。据此,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不需要证明的事实是( )
B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因此,他应该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B.自诉人对其控诉的事实承担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
C.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中,检察机关不需要承担证明责任
D.被告人进行无罪辩护时必须承担提供证据证明其无罪的责任
B
关于物证证明力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B.出庭作证的义务
C.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D.如实陈述的义务
A
下列关于证据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定证据制度的缺点是缺乏统一尺度,过于灵活
B.神示证据制度是存在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易受个人因素影响
D.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支柱
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意见证据规则
B.相关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B
《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属于( )
A.证据能力规则
B.证明力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传闻证据规则
A
按照最佳证据规则,属于最佳证据的是()
A.借条复印件B.原始借款收据
C.买卖合同副本D.作案现场的全景照片
D.相关证据规则
C
某甲根据某乙曾经告诉他的有关案件情况所了解的事实向法院作出的陈述属于( )
A.原始证据和间接证据B.传来证据和直接证据
C.传来证据和间接证据D.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
B
某县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该录音带属于下列证据种类中的( )
D.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A
对诉讼证据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都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
C.证据必须要和案件事实有关联,是用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
D.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A.法官自由裁量
B.强制排除
C.视情形而定
D.以权衡原则为标准进行处理
B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这一规定体现的证据规则是( )
A.意见证据规则
B. 最佳证据规则
C. 补强证据规则
C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得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法律规定是哪个证据规则的体现( )
A.传闻证据规则
B.最佳证据规则
C.补强证据规则
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
《刑诉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该条规定确立了( )
C.我国刑事诉讼中没有规定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应予排除
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主要是非法取得的书证、物证和证人证言等可以采纳非法证据
C
下列有关证据种类的正确说法是()
A.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都规定了七种证据种类
B.当事人陈述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现场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 勘验笔录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林某放火案,表明大火系因电器短路引起的录像
D.袁某投毒案,证明被告人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
C
下列属于三大诉讼中证明的相同点的是( )
A.性质和作用
B.证明责任分配
C.法定证据种类
D.证明对象
A
下面的证据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 被告人认罪的供述
B. 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证言
A.司法认知只能由法院适用
B.司法认知包括对证据事实和对案件事实的司法认知
C.司法认知可由法院依职权主动进行,也可由当事人申请进行
D.司法认知不具有可反驳性
D
下列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存在任何例外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适用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
D.举证期限可以延长
A
关于视听资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事实
B.以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电脑等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事实
C.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可以直接采纳视听资料作为定案根据,无需查证
D.必须由专业人员制作
B
关于书证的证明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书证是以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属性、存在状况、外部形状等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的
《证据法学》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答案
“毒树之果”中的“果”指的是( )
A.对证据的非法收集手段
B.非法收集的证据
C.由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进而获得的其他证据
D.非法证据
C
“收集、调取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法律规定属于( )
A.证据能力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传闻证据规则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B
根据英美法系国家的意见证据规则,可以采纳的意见证据是( )
A.甲证人说:“我推测当时行凶的就是他”
B.乙证人说:“我认为被告应该杀人偿命”
C.丙证人说:“我看到那辆车开得飞快”
D.丁证人说:“我觉得被告就是和被害人有仇的张某”
C
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
D
关于当事人陈述的效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产生证据效力
B.可能不具有证据效力
C.可能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的效力
D.不会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的效力
D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举证期限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即可
B.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
C.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A.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
B.专家对法律适用的意见
C.证人对个人感情问题的评价
D.证人对声音的认定
B
在民事诉讼中,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所取得的录音资料( )
B.根据李某的有罪供述找到的杀人凶器
C.李妻的证言
D.李某不承认自己故意杀人的无罪辩解
C
李某在法庭上作证说,他曾听徐某讲述其如何杀害高某的经过。李某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哪些证据()
A.间接证据B.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无罪证据
B
美国对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物证的可采性的态度是( )
A.传闻证据原则上应当排除
B.传闻证据不仅限于证人在法庭以外的陈述
C.证人在法庭外所做的陈述属于传闻证据
D.证人在法庭上转述的他人陈述都是传闻证据
D
李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法庭审理期间李声称侦查人员曾对其实施刑讯逼供,李妻也提出其证言出自侦查人员的威胁、引诱、欺骗。经法院查明,上述情况属实。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的是( )
B.书证是以其所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的
C.书证要有明确的制作者
D.书证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被认知
A
关于我国古代证据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听”是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的一种判断证据的方法
B.封建社会重视口供,刑讯是非法取供手段
C.封建社会有“诬告者反坐,伪证者受罚”的规定
D.奴隶社会神示证据制度适用少,消失早
D
当事人陈述,以其性质为标准的分类中,不包括( )
A.确认性陈述
B.否定性陈述
C.承认性陈述
D.明示性陈述
D
对诉讼证据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具备客观真实性的证据都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B.在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认定要依靠证据
C.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查证属实后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
C
陈某在法庭上作证说,他曾听王某讲述其如何杀害韩某的经过。陈某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的 ( )
A.传来证据
B.间接证据
C.无罪证据
D.原始证据
A
从承认的对象来看,当事人的承认可以分为( )
A.明示承认和默示承认
B.诉讼上的承认与诉讼外的承认
C.肯定性的承认与否定性的承认
D.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与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A.交付当事人辨认
B.与其他证据进行比较印证
C.交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科学技术鉴定
D.审查制作该物证的机器设备是否完善、先进
D
下列不属于作为鉴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是()
A.具有鉴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
B.具备鉴定所需要的技能
C.与案件之间没有依法应当回避的情形
D.对案件事实有充分的了解
D
下列各项义务中,不属于证人义务的是( )
A.王某作案时已满18岁
B.王某的行为系故意
C.被害人体力不及被告人
D.被害人因被殴打导致死亡
C
诉讼证据的特征是()
A.客观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B.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
C.相关性、关联性、真实性
D.客观性、真实性和相关性
B
王某被指控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本案中对巨额财产的来源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A.人民检察院B.举报人
C.王某本人D.王某的所在单位
C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不包括( )
A.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B.有关外国的法律法规的事实
C.证据事实
D.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
C
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不包括()
A.定罪权归法院B.证明犯罪的责任由控诉方承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疑罪从无
C
物证的根本特征是()
B
不属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具体要求的是()
A.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B.总体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不成立的可能性
C.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合理的排除
D.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B
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 )
A. 客观性 B. 关联性 C. 民主性 D. 合法性
B
对证据的合法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合法性要求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
B.合法性要求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
C.合法性要求证据必须要具有合法形式
D.不具备合法性要求的证据都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D
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A
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向侦查人员所作的有关犯罪过程的供述
B.侦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C.证人关于刘某突然发财的陈述
D.沾有血迹的杀人凶器
A
下列证据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
A.张某杀人案,证明被告人到过案发现场的证人证言
B.王某盗窃案,被害人陈某关于犯罪给自己造成物质损害的陈述
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C.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
D.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不包括程序法事实
A
关于传闻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传闻证据具有间接性和不准确性
B.传闻证据包括证人在法庭以外的陈述
C.证人在法庭外所做的陈述属于传闻证据
D.证人在法庭上转述的他人陈述都是传闻证据
A.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曾把物证称为“哑巴证据”,将它作为最有证明力的证据使用
B.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物质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发挥证明作用
C.物证的证明力较之言词证据更客观、真实性更大
D.大多数物证对案件事实的证明都是间接证明,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A
关于英美国家的传闻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赃物的复制品
D. 鉴定结论的抄件
B
现场笔录的制作主体是( )
A.审判人员B.检察人员
C.侦查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
D
《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 )
A. 公安司法机关 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 人民法院 D. 辩护律师
A
英美法系国家的意见证据规则中,不可以采纳的意见证据是( )
A.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B.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C.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D.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记载
B
下列不属于鉴定人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是()
A.必须经指派或者聘请
B.必须和案件没有利害关系
C.必须具有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专门知识
D.必须亲身感知案件事实
D
下列不属于审查判断物证的方法的是()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B. 视听资料
C. 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B
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是( )
A.本证B.直接证据
C.原始证据D.反证
A
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不包括( )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B.优势证据标准
C.合理可能性标准
D.合法性标准
D
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王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在某商场因与人发生争执恼羞成怒,便大打出手,将被害人殴打致死。据此,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不需要证明的事实是( )
B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因此,他应该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B.自诉人对其控诉的事实承担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
C.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中,检察机关不需要承担证明责任
D.被告人进行无罪辩护时必须承担提供证据证明其无罪的责任
B
关于物证证明力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B.出庭作证的义务
C.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D.如实陈述的义务
A
下列关于证据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定证据制度的缺点是缺乏统一尺度,过于灵活
B.神示证据制度是存在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易受个人因素影响
D.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支柱
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意见证据规则
B.相关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B
《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属于( )
A.证据能力规则
B.证明力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传闻证据规则
A
按照最佳证据规则,属于最佳证据的是()
A.借条复印件B.原始借款收据
C.买卖合同副本D.作案现场的全景照片
D.相关证据规则
C
某甲根据某乙曾经告诉他的有关案件情况所了解的事实向法院作出的陈述属于( )
A.原始证据和间接证据B.传来证据和直接证据
C.传来证据和间接证据D.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
B
某县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该录音带属于下列证据种类中的( )
D.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A
对诉讼证据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都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
C.证据必须要和案件事实有关联,是用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
D.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A.法官自由裁量
B.强制排除
C.视情形而定
D.以权衡原则为标准进行处理
B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这一规定体现的证据规则是( )
A.意见证据规则
B. 最佳证据规则
C. 补强证据规则
C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得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法律规定是哪个证据规则的体现( )
A.传闻证据规则
B.最佳证据规则
C.补强证据规则
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
《刑诉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该条规定确立了( )
C.我国刑事诉讼中没有规定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应予排除
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主要是非法取得的书证、物证和证人证言等可以采纳非法证据
C
下列有关证据种类的正确说法是()
A.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都规定了七种证据种类
B.当事人陈述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现场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 勘验笔录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林某放火案,表明大火系因电器短路引起的录像
D.袁某投毒案,证明被告人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
C
下列属于三大诉讼中证明的相同点的是( )
A.性质和作用
B.证明责任分配
C.法定证据种类
D.证明对象
A
下面的证据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 被告人认罪的供述
B. 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证言
A.司法认知只能由法院适用
B.司法认知包括对证据事实和对案件事实的司法认知
C.司法认知可由法院依职权主动进行,也可由当事人申请进行
D.司法认知不具有可反驳性
D
下列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存在任何例外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适用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
D.举证期限可以延长
A
关于视听资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事实
B.以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电脑等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事实
C.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可以直接采纳视听资料作为定案根据,无需查证
D.必须由专业人员制作
B
关于书证的证明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书证是以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属性、存在状况、外部形状等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的
《证据法学》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答案
“毒树之果”中的“果”指的是( )
A.对证据的非法收集手段
B.非法收集的证据
C.由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进而获得的其他证据
D.非法证据
C
“收集、调取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法律规定属于( )
A.证据能力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传闻证据规则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B
根据英美法系国家的意见证据规则,可以采纳的意见证据是( )
A.甲证人说:“我推测当时行凶的就是他”
B.乙证人说:“我认为被告应该杀人偿命”
C.丙证人说:“我看到那辆车开得飞快”
D.丁证人说:“我觉得被告就是和被害人有仇的张某”
C
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
D
关于当事人陈述的效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产生证据效力
B.可能不具有证据效力
C.可能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的效力
D.不会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的效力
D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举证期限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即可
B.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
C.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A.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
B.专家对法律适用的意见
C.证人对个人感情问题的评价
D.证人对声音的认定
B
在民事诉讼中,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所取得的录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