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历史必须要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材料一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有__________,历史观点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史料类型)
材料二
(2)请你把材料二中史料所属的类别填入对应区域。(填序号)
实物史料:____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_____;艺术作品:_____________。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日本书纪》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简要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图绘宋元)
(3)指出图一中①所代表的政权,并说明理由。图二所示朝代在地方实行哪一制度?依据图一、图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
5.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所以C项符合题意;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不一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适用于精细耕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秧马,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A.国家的产生与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北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影响的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举措
影响
A.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C.
对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开皇之治
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A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贞观遗风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唐玄宗
重用姚崇和宋璟。
B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1)结合所学写出上表中A、B所代表的盛世。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以上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相同措施。
3.D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4.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②他是“诗圣”——杜甫
③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写有《秦中吟》
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城的布局工整
9.下图是唐朝的“画圣”吴道子创作的《送子天王图》(局部),这幅画说明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19.下表为1133年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之间贸易的情况。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地区
出口商品
占相互贸易总数的百分比
中国
瓷器、丝绸、土布、茶叶等
6.3%
南海、印度洋地区
沉香、丁香,血竭、安息香、肉豆蔻、没药藿香、龙脑、麝香、珍宝等
(诗述隋唐)
①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②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③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④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表是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持否定态度的是___________,持肯定态度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试结合所学,客观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史料价值)
(3)从下表中选择两个研究主题(或自拟研究主题),在材料二中选择相应的史料,并说明选择史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1
研究主题2
研究主题3
研究主题4
研究主题
唐代经济
宋代经济
唐朝民族交往
唐朝对外交流
……
示例:
研究主题:唐代经济。
选择材料:⑥
理由: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体现了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手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
A.蒙古统一中国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
21.《元史》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材料中的“西蕃”指如今的
A.江西B.西藏C.新疆D.云南
22.在元军进攻南宋的过程中,威武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从容就义的是
93.7%
A.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形成了稳固市场
B.南海、印度洋地区是中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C.中国的进口商品以自然资源性商品为主
D.南海、印度洋地区是中国唯一的贸易地区
20.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C.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4.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增加了南宋战争负担B.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
C.保障了南方相对安定D.促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18.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5.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A. B.
C. D.
6.在“梦回唐朝,引领时尚”的主题活动中,下列提纲中不正确的是( )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推进国家治理有什么建议?
28.历史是从一堆史料中整理出来的,“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界定)
材料一 ①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②唐朝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③唐朝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点睛】
2.D
【详解】
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故选D项。A项属于汉朝的察举制,错误;唐宋时期九品中正制已被科举制取代,B项错误;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D。
A.饮茶风俗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B..椎髻赭面、嘴唇涂黑视为落后习俗的表现
C.妇女身穿男装、戎装成为一时流行的时尚D.骑马出行成为首选,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某一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与该对联概括的历史人物相符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A.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B.中外文明的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伊斯兰教文化在世界传播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10.《旧唐书》中记载:“(唐中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该材料反映了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1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时间轴中②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A.张骞B.文天祥C.成吉思汗D.司马迁
23.《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瓦子”中B.“市”中C.“坊”中D.“夜市”中
24.《宋元戏曲考》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作品属于“元之曲”的是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16.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D.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17.宋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现了岳飞等人抗金的顽强意志。岳飞等将领领导的抗金活动,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
材料二 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宋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A.《窦娥冤》B.《三国演义》C.《天工开物》D.《水浒传》
25.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B.中央集权衰落C.重视科技创新D.海外贸易发达
二、综合题
26.隋唐到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D.
地方设置转运使
有效地监控地方知州
A.AB.BC.CD.D
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发展了商业经济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D.活跃了市民生活
1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统治危机,富国强兵B.提高军队战斗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B.设立安西都护府
C.使人民生活富裕D.增加政府收入
15.“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三、论述题
29.历史学习必须明确历史知识前后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做到前后联系,才能正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请把以下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灭了陈,建立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故选D;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排除A;唐太宗李世民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排除B;隋炀帝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排除C。
(4)你是否同意上述材料二中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观点?从图三、图四、图五中任选其一图片说明理由。
2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主要皇帝治国措施一览表(部分)
皇帝
治国措施
盛世
隋文帝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
(史料类型)
材料二
(2)请你把材料二中史料所属的类别填入对应区域。(填序号)
实物史料:____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_____;艺术作品:_____________。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日本书纪》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简要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图绘宋元)
(3)指出图一中①所代表的政权,并说明理由。图二所示朝代在地方实行哪一制度?依据图一、图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
5.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所以C项符合题意;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不一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适用于精细耕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秧马,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A.国家的产生与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北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影响的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举措
影响
A.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C.
对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开皇之治
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A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贞观遗风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唐玄宗
重用姚崇和宋璟。
B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1)结合所学写出上表中A、B所代表的盛世。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以上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相同措施。
3.D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4.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②他是“诗圣”——杜甫
③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写有《秦中吟》
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城的布局工整
9.下图是唐朝的“画圣”吴道子创作的《送子天王图》(局部),这幅画说明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19.下表为1133年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之间贸易的情况。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地区
出口商品
占相互贸易总数的百分比
中国
瓷器、丝绸、土布、茶叶等
6.3%
南海、印度洋地区
沉香、丁香,血竭、安息香、肉豆蔻、没药藿香、龙脑、麝香、珍宝等
(诗述隋唐)
①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②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③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④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表是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持否定态度的是___________,持肯定态度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试结合所学,客观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史料价值)
(3)从下表中选择两个研究主题(或自拟研究主题),在材料二中选择相应的史料,并说明选择史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1
研究主题2
研究主题3
研究主题4
研究主题
唐代经济
宋代经济
唐朝民族交往
唐朝对外交流
……
示例:
研究主题:唐代经济。
选择材料:⑥
理由: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体现了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手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
A.蒙古统一中国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
21.《元史》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材料中的“西蕃”指如今的
A.江西B.西藏C.新疆D.云南
22.在元军进攻南宋的过程中,威武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从容就义的是
93.7%
A.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形成了稳固市场
B.南海、印度洋地区是中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C.中国的进口商品以自然资源性商品为主
D.南海、印度洋地区是中国唯一的贸易地区
20.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C.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4.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增加了南宋战争负担B.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
C.保障了南方相对安定D.促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18.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5.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A. B.
C. D.
6.在“梦回唐朝,引领时尚”的主题活动中,下列提纲中不正确的是( )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推进国家治理有什么建议?
28.历史是从一堆史料中整理出来的,“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界定)
材料一 ①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②唐朝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③唐朝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点睛】
2.D
【详解】
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故选D项。A项属于汉朝的察举制,错误;唐宋时期九品中正制已被科举制取代,B项错误;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D。
A.饮茶风俗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B..椎髻赭面、嘴唇涂黑视为落后习俗的表现
C.妇女身穿男装、戎装成为一时流行的时尚D.骑马出行成为首选,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某一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与该对联概括的历史人物相符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A.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B.中外文明的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伊斯兰教文化在世界传播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10.《旧唐书》中记载:“(唐中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该材料反映了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1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时间轴中②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A.张骞B.文天祥C.成吉思汗D.司马迁
23.《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瓦子”中B.“市”中C.“坊”中D.“夜市”中
24.《宋元戏曲考》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作品属于“元之曲”的是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16.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D.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17.宋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现了岳飞等人抗金的顽强意志。岳飞等将领领导的抗金活动,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
材料二 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宋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A.《窦娥冤》B.《三国演义》C.《天工开物》D.《水浒传》
25.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B.中央集权衰落C.重视科技创新D.海外贸易发达
二、综合题
26.隋唐到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D.
地方设置转运使
有效地监控地方知州
A.AB.BC.CD.D
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发展了商业经济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D.活跃了市民生活
1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统治危机,富国强兵B.提高军队战斗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B.设立安西都护府
C.使人民生活富裕D.增加政府收入
15.“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三、论述题
29.历史学习必须明确历史知识前后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做到前后联系,才能正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请把以下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灭了陈,建立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故选D;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排除A;唐太宗李世民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排除B;隋炀帝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排除C。
(4)你是否同意上述材料二中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观点?从图三、图四、图五中任选其一图片说明理由。
2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主要皇帝治国措施一览表(部分)
皇帝
治国措施
盛世
隋文帝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