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桥台施工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4人员配备
具体人员配置如下表:
施工工艺
4.1施工流程
4.2基础开挖
沟槽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清底的方式进行,按照测量人员放样桩位及白灰线位置进行开挖,在设计基础底标高以上预留10〜20Cin土层不挖,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基础底标高,以避免出现超挖,扰动原状土。

基础开挖时,用白灰画出开挖线,坑壁坡度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中的要求进行放坡,具体要求如下表5.1,并在涵洞基础最外侧各延伸0.8m范围内进行开挖放样,将开挖线用白灰画出,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保护。

放样完成后,申请驻地监理工程师复查,得到确认之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接缝处采用双面胶封堵,确保严密且不漏浆,基础模板与地面之间的缝隙用砂浆进行封堵;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刷脱模剂,但不得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

安装一级基础侧模板时,底部用短钢筋钻孔植入垫层混凝土中进行定位支撑,中间采用对拉螺栓加以固定,防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移位,模板内部采用648mm钢管进行支撑,浇筑混凝土时取出。

安装二级基础侧模板时,底部用短钢筋钻孔植入一级基础混凝土中,再用钢管支撑在基坑侧壁上,钢管与模板接触端采用竖向钢管作为背肋,钢管尾部与基坑侧壁接触部位采用IOCnl*10Cm方木支垫,[10槽钢布置在基础模板中央,布置一道,钢管支撑每75CnI布置一道,二级基础内侧模板则采用水平钢管对称,钢管与模板接触端采用竖向钢管作为背肋,间距为75cm,模板内部采用648mm钢管进行支撑,浇筑混凝土时取出。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模板安装完成后,其尺寸、平面位置和顶部高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联系应牢固。

模板安装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6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夹渣和钢筋上的油污、铁皮等杂物通过预留的清洗口清洗干净。

模板中尚未封闭的健隙及清洗口应封严,以防漏浆。

基础混凝土为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边浇筑边振捣,振动器插入方式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不得混用以免漏振,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要大于500mm,每点振动时间10~30秒,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顺序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点上移,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为了控制基础面标高及平整度,在台身的预留钢筋上要做好标高标记。

振捣密实后用刮尺修平,初凝后为了防止板面出现收缩裂缝,再用抹子压抹表面。

4.7混凝土养护
①基础粒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土工布加厚塑料布,并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舲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②拆模之后采用土工布加厚塑料布外加棉被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在基础上部设置一个塑料水桶(体积约In?),里面的水由每天由洒水车灌满,每天采用内径16mm的塑料软管和抽水机,进行洒水养护,抽水机的电源由柴
油发电机提供。

③柱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④碎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聆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4.8模板拆除
混凝土达到2.5MPa,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进行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后,对埋入土中的扩大基础构件表面采用涂抹3遍沥青,以增加混凝土防腐蚀性。

5.9桥台基础回填
桥台基础采用原状土进行回填压实,回填前,须等到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严格按照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为20cm,采用小型平板夯实机进行夯实,台前回填压实为93%,台后回填压实度为96%o
4.10施工放样
一级基础浇筑并回填后,回填后的土基经验收合格后,测量人员根据施工方案要求放线定位。

4.11脚手架施工
①双排脚手架采用小48*3mm钢管,立杆纵向间距不大于L8m,横向间距不大于L5m,步距不大于2m,脚手架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②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③双排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45。

-60°,剪刀撑两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④顶层脚手架设置工作平台,四周挂设安全网及护栏,满铺不小于5cm厚的脚手板,脚手板必须铺满、绑牢,无探头板,并牢固地固定在脚手架的支撑上,脚手架任何部分均不得与模板相联。

⑤双排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为增强脚手架整体的抗倾覆性,沿双排脚手架纵向每隔6跨设置抛撑,抛撑与地面夹角为45。

-60°,抛撑通过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立杆相连,抛撑底端支撑在提前插入地面的钢筋上。

⑥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l∕3o
⑦人工从原地面进入脚手架作业平台通道采用长3m,宽度为Im的定型钢
制爬梯拼装而成,爬梯坡度保持在30°-45°,爬梯两侧防护栏杆由双层钢管组成,爬梯整体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并设置踢脚板。

6.12钢筋绑扎
(1)钢筋在钢筋加工棚加工完成后由车辆运送至现场,运送至现场的钢筋必须指定位置堆放,严格按分批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堆放,不得混淆、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避免暴露雨淋和地面回潮造成钢筋锈蚀和污染。

(2)在调整好的台身基础预留竖向筋上绑扎横向钢筋,在竖向筋上用粉笔画出横向筋位置,保证绑扎钢筋间距分布均匀,横向水平。

(3)根据设计间距在主筋上划上箍筋位置,套上箍筋,箍筋应绑扎水平,箍筋应成套绑扎,相邻箍筋的开口位置应互相错开,箍筋与主筋的每个交点应绑扎牢固,绑扎丝头均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4)严禁踩踏绑扎完毕的钢筋。

钢筋安装时接头的位置及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在同一截面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50%,同一根钢筋只允许一个接头,不允许二次搭接。

(5)钢筋预埋:绑扎桥台台身钢筋的过程中,注意提前预留耳墙钢筋,钢筋直径为Φ12mm,预留96根,埋入台身的深度为87cm。

(6)绑扎台帽钢筋的过程中,注意提前预留耳墙钢筋和桥头搭板锚固钢筋,预留耳墙钢筋直径为Φ12mm,预留40根,其中24根埋入台帽24cm,16根埋入台帽台身的深度为87cm o
(7)桥头搭板锚固钢筋直径为Φ22mm,预留26根,埋入台帽的深度为57cm,间距为50cm,具体位置详见《台帽钢筋布置图》。

(8)台身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cm,台帽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4.5cm,耳墙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5cm,采用不低于C30混凝土强度的垫块加以控制,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且绑扎及其丝头均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9)在绑扎台帽钢筋时,需要提前预留加固锚栓孔的螺旋钢筋,螺旋筋采用直径为8mm的圆钢,在绑扎台帽钢筋时,须按准确位置将其固定于台帽钢筋上,浇筑台帽时,按下图尺寸预留锚栓孔,锚栓孔为上口直径10cm,下口直径8cm的圆锥台,采用定型铁模具进行预埋。

4.13模板安装
(1)模板位置: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才立模安装。

(2)模板接缝处的处理:台身采用组合钢模作为模板,台帽及耳墙采用竹胶板作为模板,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接缝处采用双面胶封堵,确保严密且不
漏浆;模板下部及端部间隙用泡沫填充剂填满缝隙,防止漏浆,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严禁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基础混凝土。

(3)模板的加固:组合钢模和竹胶板木模采用全丝拉杆和双螺母进行固定。

对拉螺栓横向间距为0.5m,纵向间距为0.6m,第一道距离基础顶面0.3m,拉杆在混凝土部分采用预埋PVC管保护,拆模取出拉杆后,将PVC管沿混凝土面切齐,并用与混凝土颜色一致的砂浆封堵,确保外观无色差。

台身模板背肋采用直径48mm,厚3mm的钢管,其中主肋采用双拼钢管,间距0.5Onb次肋采用单钢管,间距0.375m,对拉杆附近的次肋钢管统一设置在对拉杆下方,模板对拉采用直径16mm的全丝拉杆,配合山型卡和双螺母加固,组合钢模尺寸为1.5*1In和1.5*0.6m,竖向布置,具体布置详见《台身(涵身)模板及背肋布置图》。

台身模板在全丝拉杆对拉的基础上,外侧加钢管斜撑,钢管斜撑上端支撑在模板对拉的钢管背肋上,下端支撑在坑壁或是基础根部,并用方木进行支垫。

涵身钢管斜撑2m一道,位于涵身内侧的交叉斜撑之间可以用旋转扣件进行相连,增强斜撑的整体稳定性。

斜撑与地面夹角为45。

-60°之间。

台身模板之间的拼缝处采用双面胶封堵,确保浇筑过程中不漏浆,模板下部及端部间隙用泡沫填充剂填满缝隙,防止漏浆。

模板内部采用直径12的螺纹钢作为内支撑,上下左右间距为螺纹钢两头焊接不锈钢圆锥型尖头,抵到模板上。

模板安装时,先确认台身轴线及边线测量放样准确无误后,再将模板预组分块,进行安装。

模板安装时,先安装端部外侧模,经拉线调平并固定撑牢后,再依次安装其余外侧模板,同时安装、收紧对拉螺栓、斜撑等并加以固定。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模板安装完成后,检验其安装部位保护层厚度,其尺寸、平面位置和顶部高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联系应牢固。

模板安装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14混凝土浇筑
钢筋混凝土台身、耳墙、台帽整体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浇筑方式采用料斗浇筑,混凝土坍落度为160-20Omm。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夹渣和钢筋上的油污、铁皮等杂物通过预留的清洗口清洗干净。

桥台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边浇筑边振捣,振动器插入方式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不得混用以免漏振,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要大于500mm,每点振动时间10、30秒,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顺序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点上移,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为了控制基础面标高及平整度,在台身的预留钢筋上要做好标高标记,混凝土浇筑完成在标记部位挂线找平,保证顶部平整。

振捣密实后用刮尺修平,初凝后为了防止板面出现收缩裂缝,再用木抹子压抹表面。

4.15模板拆除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进行模板拆除。

4.16支撑梁施工
①支撑梁下地基须夯实,加铺15厘米砂砾垫层,防止支撑梁挠曲。

②支撑梁侧模采用组合钢模作为模板,端模采用2cm厚的竹胶板木模,背肋采用"48nmι,厚3mm的钢管,采用全丝拉杆和双螺母固定模板,拉杆固定安装75Cnl一道。

模板之间的拼缝处采用双面胶封堵,确保浇筑过程中不漏浆,模板下部及端部间隙用泡沫填充剂填满缝隙,防止漏浆,基础按照一次立模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基础顶部挂线找平,保证基础顶部平整。

③支撑梁保护层厚度为5cm,采用不低于C30混凝土强度的垫块加以控制,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且绑扎及其丝头均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④支撑梁浇筑完成,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模,支撑梁与基础间2cm的舞隙采用C20小石子混凝土填塞。

4.17混凝土养护
①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土工布加厚塑料布,并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粒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②拆模之后采用土工布加厚塑料布外加棉被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在基础上部设置一个塑料水桶(体积约In?),里面的水由每天由洒水车灌满,每天采用内径16mm的塑料软管和抽水机,进行洒水养护,抽水机的电源由柴油发电机提供。

③校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④舲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舲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4.18台背过渡段回填
台背回填前,对埋入土中的台背表面采用涂抹3遍沥青,以增加混凝土防腐蚀性,台后填土须待上部构造施工完毕,现浇板及锚栓孔内混凝土强度达
台背回填时,机械碾压区域每层填筑石渣厚度20cm,人工碾压区域每层填筑石渣厚度为15cm。

台背回填时,须在紧贴台背处设置碎石盲沟,盲沟底部与原地面齐平,盲沟长度与路基截面宽度相同,宽度和高度均为0.4%底部中心预埋直径IOCm的带孔PVC管,盲沟底面与侧面铺设防渗土工布,顶面铺设比盲沟宽20cm的反滤土工布.
5.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混凝土扩大基础实测项目
混凝土强度质量检测应在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下进行,只有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进入下步施工。

6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1)基坑周边Im 范围内不得堆载、停放设备,基坑四周距基坑边缘不小于Im 处应设立钢管护栏、挂密目式安全网,靠近道路侧应设置安全警示标
志和夜间警示灯带。

(2)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识牌,进入现场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作业。

上灰工采取戴口罩等防止粉尘的措施,防止粉尘吸入体内。

(3)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应具有操作合格证,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
案,专人管理。

严格执行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检查保养。

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不带病、超负荷运转。

(4)大型机械驾驶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边坡、基坑附近作
业时,应与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

(5)各机械在同一作业面施工,前后两种机械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6)混凝土泵车、罐车进场要有专人指挥、调度。

(7)振捣手和移动电机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平底胶鞋。

7.成品保护措施
(1)在安装钢筋的同时,不随意截断或挪动已安装好的成型钢筋。

(2)基础钢筋安装完后,严禁踩踏绑扎完成的钢筋。

浇筑混凝土时应
交底人: 复核人: 接收人: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