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市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这里的“五岳”指的是哪些呢?(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身为五岳之首的泰山更是驰名中外,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誉泰山的美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代“诗圣”杜甫的著名诗篇——《望岳》。
二、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
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三、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望岳》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四、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3、全体学生齐读。
五、合作探究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好,历来被人称道,试着分析它的妙处。
3、尾联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
1、运用了设问,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高大的形象,写出了泰山
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2、“钟”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好像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割”字说明泰山把天色分割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突出了泰山的雄奇高大。
3、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
岱宗夫如何?(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写俯望泰山风景,抒发理想)一览众山小。
六、写法探究:
《望岳》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1、炼字。
2、哲理美。
3、虚实相生。
七、读人生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想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小结: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这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