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推进,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为顺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培养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本文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出发,系统探讨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践,包括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
标签: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建设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各种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加,规模也不断增大,这就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1]。
为能满足这一需求,应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的发展。
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在新时期,工程测量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综合素质较高,工程测绘和测设能力较强,同时能善于组织和管理施工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具体而言,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这几项能力:
(1)专业知识:一是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二是要有良好的高数、工程数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语言应用等知识;三是对路桥、隧道等方面的施工知识;四是要有扎实、系统的工程测量知识。
(2)专业技能: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测量设备、仪器的操作技能,尤其是要有较强的高新专业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比如全站仪;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技能。
(3)专业能力:首先,应具备较强的地形、地籍等图形的测绘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施工控制网的外业布设和内业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再次,要有较强的路桥、隧道及土木工程施工放样等能力;另外,要具备从事数字化测量和土地管理能力;最后,要有良好的一般性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和调控能力。
(4)专业素养:一是要有良好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以及行为规范;二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三是要有和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应的思维理念、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四是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2]。
2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2.1 优化课程专业课程体系
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对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要求,结合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及工作岗位,建立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进而培养出“精测量,知施工,能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具体而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这几方面:(1)基本理论课程,主要有思政、法律、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及高等数学等方面的课程;(2)工程相关课程,主要有工程力学、房屋建筑理论、建筑材料学、岩石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等课程;(3)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测量学、控制测量、GPS定位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测量平差等课程;(4)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有地形测量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控制策略技术实训及工程测量实训等方面。
2.2 调整专业教学内容
应基于工学结合为基础对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
专业教学应重视每个课程的实例教学,把现场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问题引出,带着实际问题去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和生生间要有良好的互动,要有交流和讨论,始终把学生置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而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可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和讲解,如此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可选择到工程测绘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参观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
2.3 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1)实训基地进行工程测绘综合实践教学。
根据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重视学生实践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更有成效的开展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应创建一批接近实际操作的实训基地,可采取把校内固定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础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领悟。
(2)加强顶岗实训建设和管理。
通常,工程测量专业在最后一年会参与顶岗实训,在其过程中,学生需要良好的完成实训报告。
可指导学生在按照既定的实训报告方式和要求,每天要写作测量日志,及实训单位的评价等信息。
然后将这些资料递交到院校,作为毕业论文答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2.4 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
(1)建立任务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一是开展课间实训,即基于专业课程的核心能力培养为任务,把此课程作为总任务,再将其分解成若干小任务,穿插到具体的章节中,同时明确课间实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是开展综合实训,在专业课程总体教学上制定相应的任务,在向学生布置综合任务,对于测绘模拟性实训的任务,在开展前需进行一定的技术设计;(2)重视过程性评价。
对于工程
测量专业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应实施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模式,而非以期末理论测试为标准。
具体就是根据平时学习的态度、单元测试、课间实训、综合实训及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独立开展的。
同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及课程教学评价结合,实现全面评价。
如此不但能提高考核质量和效率,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
专业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精心制作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对抽象的工程测绘知识相关的视频、图片、数据等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直观、更有兴趣的学习这些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测绘专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为满足经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开展改革,最大限度的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型、应用型测绘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茶.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建材,2015,14(06):244-246.
[2]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4,11(07):201-202.
[3]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5(1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