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壶腹周围癌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腹周围癌(VPC)患者会出现体质量下降、黄疸、腹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既往认为黄疸是VPC 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但是实际上VPC 早期并不会出现黄疸,这是因为肿瘤因生长发育会逐渐影响到胰胆管,而胆道会通过增强排空、代偿性扩张导致胆道内压力低于肝脏分压,最终肿瘤呈现出偏心性生长并不会侵犯到胆总管。
因此,VPC 早期症状主要以腹部疼痛常见,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生长影响到胰腺包膜内压力等有关[1]。
有研究显示,胰头癌出现梗阻性黄疸,则表示已经进入中晚期[2]。
这一点提示临床需要对VPC 采用合适的检查方法,尽早实现确诊。
本次研究筛选79例VPC 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壶腹周围癌患者79例,男42例,女37例;年龄29~74岁,平均(57.66±4.32)岁;根据影像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 组和MSCT 组。
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根治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壶腹癌;②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合并精神异常、身心障碍、视听障碍等无法正常沟通、配合影像学检查。
方法:①MRI 组:采用MRI 检查,相关参数调整,平扫序列采用轴位屏气T1WI/FS,轴位及冠状位T2WI/FS,3D MRCP(成像参数:TR/TE=2500~4000/150~170ms,层厚为4mm,间隔为0mm)。
对于需要增强扫描的患者,轴位屏气3D LAVA 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流速为2.5mL/s,总量为0.1mmol/kg,再注入生理盐水20mL 冲洗。
②MSCT 组:做好术前准备,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计量为100mL 的造影剂,控制注射速率的同时调节进床速度,速度控制在27.5mm/s,0.8s/r,层厚5mm,螺距为1.375,120kv,260mAs,嘱咐患者屏气,动脉期25s、门脉期65s 扫描,扫描范围从肝顶至髂棘水平,针对扫描图像采用1.25mm 层厚,70%重叠,标准算法进行多平面重建。
所有影像学检查均由同一名主任医师完成操作,并在完成诊断后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与统计。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采用MRI、MSCT 的诊断准确率,并重点分析MRI、MSCT 的影像学表现。
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Excel、Epidata 3.0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MRI 组影像学表现:MRI 检查检出肿物39例(92.86%,39/42),其中胰腺癌10例,壶腹癌14例,十二指肠癌6例,胆总管末端癌9例;病变直径7~51mm,
平均(28.62±2.55)mm。
T1WI 呈低信号27例,等信号12例;T2WI 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高信号31例;未发现肿物3例中,胰腺癌1例,胆总管末端癌2例。
39例检出病灶行增强扫描38例,其中呈不同程度强化36例。
MSCT 组影像学表现:MSCT 检查检出肿物40例(95.24%,40/42),其中胰腺癌11例,壶腹癌14例,十二指肠癌6例,胆总管末端癌9例;病变直径14~59mm,平均(20.32±2.77)mm。
未发现肿物39例表现为局部增厚伴异常强化,其中壶腹癌21例,十二指肠癌18例。
检出40例均为不同强度强化,其中胰腺癌11例,胰腺腺癌动脉期、门脉期均呈现低密度肿块10例,呈现出稍高密度、门脉期高密度1例;壶腹癌14例中,其中
动脉期、门脉期呈明显强化9例,动
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强化减低5
例;胆总管末端癌9例中,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强化增高呈高密度7例,门脉期、动脉期均呈高密度2例。
十二指肠癌6例中,动脉期、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强
化减低4例。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MRI 组检出
肿物准确率稍低于MSCT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壶腹周围癌的效果
邓茗中何彧砚(通讯作者)刘函陈芳冉旺盛
409800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21.098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壶腹周围癌(VPC)的效果。
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壶腹周围癌
患者79例,根据影像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 组和MSCT 组。
比较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MSCT 组检出肿物准确率稍
高于MRI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断,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价值不同,但是
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上需要结合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综合利用各种检查手段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超声;内镜超声;壶腹周围癌;诊断
(下转第137页)
出“假肾征”,然而,横向切面时,却不存在“同心圆征”;②腹型过敏性紫癜病,能够致使肠壁发生水肿,横向切面时,呈现出“同心圆征”,这种病症只存在肠壁水肿,并且肠壁为被套入到另一肠管内,产生同心圆样一类的结构,并且具备高回声条件,肠套叠横向切面上同样有此类结构。
总之,关于小儿急性肠套叠,其超声往往呈现出某种特异性,能够进行准确度较高的诊断,应用于临床上将会产生巨大价值,超声医师应自觉学习超声检查的各种专业知识,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疾病,深度剖析与学习病理的每一个特点,进而提升诊断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1]张向锋,张红军.彩色多普勒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0):95-96.[2]钟振良,郭国城,张淑华.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N].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114-117.[3]刘海飞,王岩,丁雪丽,等.彩超实时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1):64-66.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包括重叠、运动伪影等,难以对具体的病症类型进行准确区分;而磁共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无法对炎性病变类型进行准确区分,即便采用增强扫描也无法有效降低漏诊、误诊概率[4-6]。
本研究通过联合CT 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诊断,证实了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磁共振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提示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能有效弥补各自存在的缺陷,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方式。
但值得一提的是,联合检查虽可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却进一步增加了受检者的检查费用,检查成本成为限制该检查方式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采用CT 联合磁共振对中枢神经感染进行诊断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李博文.CT 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4):159-160.[2]彭岚.CT 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04-205.[3]崔峰,齐玉晓.CT 磁共振成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价值比较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8):844-845.[4]魏志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T 与磁共振的运用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63.[5]章凯玉,章凯敏,杜希剑.CT 联合磁共振诊
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72-73.[6]李博文.CT 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4):165-166.讨论针对VPC 的临床诊断,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因此更加注重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
临床上,采用MRI 进行壶腹周围病变的临床诊断十分广泛,通过借助MRI 高质量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实现良好诊断,经MRI 诊断,可见T1加权像、T2加权像表现为中等信号,信号且呈现出不均匀的特征。
针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临床上还会采用MSCT 进行诊断分析,有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增强MRI 的检出率要略高于增强MSCT [3]。
本次研究中也采用了MSCT 扫描诊断,考虑到部分早期VPC 肿瘤体积不大,实现明确诊断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部分位置较深的VPC。
壶腹部靠近十二指肠,这种情况下加上容易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准确性。
本次研究中,MSCT 组检出肿物准确率稍高于MRI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采用MSCT 诊断,能够在较短的间内实现对可疑部位的大范围扫描,获得的薄层图像能够清晰了解三维情况,对于检出肿瘤以及明确肿瘤具体位置、形态、大小、强化特点等均有重要辅助意义;另外还能够更好地将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暴露出来,这种清晰的病变显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临床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对开展个性化的治疗也有重要参考意义[4]。
其中,利用低张MSCT 并口服足量清水可以尽量减少因胃肠道蠕动导致在摄片过程中出现的伪影,影响临床诊断,通过低张MSCT 可获得高质量图像,对于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5-7]。
综上所述,针对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断,不同影像检查方法有不同价值,为保证临床诊断有效性,对于可疑病例最好采取多种诊断方式,尽可能实现确诊,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参考文献[1]陈华东,向海波,胡兴荣,等.CT 增强扫描与十二指肠镜检查技术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2):2034-2036.
[2]孙浩,郑慧.壶腹周围癌的MRI 及MRCP 诊断[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105-106.[3]王朗,蒋小凤,刘川,等.MRI 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4):618-621.[4]刘江,苏松,李波,等.超声造影与增强MRI 在术前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0):178-179.[5]汪德秀,杨文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742-1745.
[6]段小辉,周力学,田秉璋,等.3D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在壶腹周围癌治疗中的应用:
单团队经验[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9):1127-1132.[7]董圣杰,霍新合,张泽峰,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3):4537-4540.
(上接第135页)(上接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