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镜子名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征的镜子名言
摘要:
1.魏征的镜子名言的来源
2.镜子名言的意义
3.镜子名言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魏征的镜子名言出自于《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

魏征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谏臣,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器重他。

一天,李世民问魏征:“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魏征回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于是就说:“朕偶有过失,卿勿惮朕面色,敢与朕争。

”魏征回答:“陛下,臣敢与陛下争得失于毫厘之间。

”李世民感慨地说:“朕偶有过失,卿勿惮朕面色,敢与朕争。

如朕不听,卿勿惮朕面色,敢再与朕争。

”这段对话被后人称为“魏征的镜子名言”。

这段镜子名言的意义在于强调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如果我们只听取一种意见或者只相信一个人的话,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陷入偏信的困境,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而如果我们能够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并且加以比较和分析,那么我们就有更大的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镜子名言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不要一味地相信一种观点或者一种说法。

尤其是在面对重要的问题时,我们更应该广泛地征求不同的意见,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不要因为害怕得罪别人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