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09
206投稿邮箱:sjzxyx88@
·临床监护·
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何聪明
(务川自治县中医院 妇产科,贵州 遵义 564300)
0 引言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位置着床,也被称为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疼痛,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容易造成大出血等危险情况,所以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危险发生的重要途径。
临床宫外孕的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实施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对于情况较好,符合保守治疗指征患者的实施时间长,期间容易并发其他危险情况;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大,特别是没有生育的患者,影响患者的日后孕育情况;腔镜手术是近几年临床逐渐开展的治疗方式,其效果也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对疾病的恐惧,加之缺乏对治疗方式的认知,患者容易造成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所以围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1月份至2018年4月份收治的宫外孕实施腹腔镜治疗的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1月份至2018年4月份收治的宫外孕实施腹腔镜治疗的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52例,年龄21-38岁,平均(29.11±3.28)岁。
研究组患者64例,年龄22-37岁,平均(29.07±3.56)岁。
收集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存在严重障碍;患者精神、意识存在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接诊后尽快安排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情况危及的开展绿色通道;同时对患者的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基本资料等相关情况进行收集进行评估,并第一时间反馈给医生,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患者需要全面制动平躺,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做好手术治疗和急救的准备工作。
研究组围术期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入院后护理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安抚患者情绪,并与家属积极沟通,告知其积极配合的重要性;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术前对手术
操作流程,安全性,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家属积极沟通,对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告知,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简单介绍环境,给予患者鼓励,配合进行麻醉,全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配合手术完成。
术后第一时间安慰鼓励患者,留观室观察后转至普通病房,去枕平卧;做好术后各项护理工作。
针对未有生育的患者,术后对治疗效果,日后的孕育情况等存在担心;容易发生沮丧、内疚、悲伤情绪,护理人员给予全面的关心,多为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减少对治疗的顾虑;对于未婚未育的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疾病发生突然,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护理人员需给予绝对重视,特别是对其人格、自尊方面的保护;并积极与家属沟通,此时应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关心。
1.4 指标观察。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5 指标判定。
SDS (抑郁量评分)、SAS (焦虑评分评分)量表,评分共30个因子,满分80分,50分以上即为有焦虑、抑郁状态,分数越高情况越严重[1]。
1.6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体现,计量资料采用均差体现;分别采用χ2检验,t 值检验;统计学软件带入SPSS 21.0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后开展工作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入院前调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
组别例数SAS
SDS
入院前护理后入院前护理后研究组6457.82±2.0943.02±2.1456.18±2.4542.87±2.03常规组
52
56.75±2.88
50.23±2.49
55.98±2.76
50.11±2.03
2.2 护理满意度对总满意率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为98.44%(63/64),与常规组调查90.38%(47/52)的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下转第209页)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实施回顾性分析,
将2017年1月份至2018年4月份收治的宫外孕实施腹腔镜治疗的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常规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 入院后开展工作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入院前调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为98.44%(63/64),与常规组调查90.38%(47/52)的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术期护理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促进与患者和谐、信任关系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9.149
本文引用格式:何聪明.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9):206+209.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09期
209
投稿邮箱:sjzxyx88@
比,创伤性休克不仅降低有效性虚幻,且组织细胞缺氧坏死,随时都可能有心跳与呼吸停止的危险,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据相关数统计[2],在全国死亡人数中,创伤性休克死亡人数为2%。
因此重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院前急救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呼救、初步急救、检测生命体征、安全转运以及中途监护等,其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3]。
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救或难治的临床疾病患者。
集束化护理最先有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IHI )提出,以为帮助医护人员未患者提供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于护理结构为目的。
循证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的抢救具有诸多优势,如:①科学性。
与传统抢救护理相比,循证护理流程能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指南,提升方式与步骤的科学、有效性。
②程序性,循证护理流程能有效避免遗漏操作、重复操作、无价值操作。
③主动性。
救治过程中遵循步骤即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
与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本研究予以患者院前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在建立循证的护理步骤,在接到急救电话4分钟内派遣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去往现场,途中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指导基础急救,到达现场后观察现场环境,将患者移置安全地方,迅速有效开展救治,如患者出血及时帮助患者止血止痛,将患者体位调至适当,为患者保暖,实施液体复苏,途中做好监护,予以患者恰当的心理护理,入院迅速做好交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准备抢救与预防并发症工作,
本研究通过予以两组患者而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3.19%,显著高于对照组(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增倩.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现代
医学与健康研究,2017,01(09):09-10.
[2] 郑春群,邵凤娣,黄紫桃,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
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08(08):185-187.
[3] 王敏善.浅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方法[J].当代医
药论丛,2018,16(11):41-42.
(上接第206页)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总满意率调查结果比较[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
满意不满意满意度(%)研究组645112163(98.44)常规组
52
32
15
5
47(90.38)
3 讨论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对于宫外孕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如甲氨蝶呤等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适用,且治疗期间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对患者的日后生育等造成影响,特别未有生育的患者不能接受[2]。
随着近几年微创腔镜技术的深入,采用腹腔镜治疗成为可能,其效果也得到肯定。
腹腔镜治疗由于患者缺乏相对的认知,加之病情的影响,容易造成情绪紧张,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对治疗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常规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手术前,手术后贯彻心理护理,开展术前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安全性有效性的心理疏导,及时解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术后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同时与家属积极沟通,给予患者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积极做好术后的预后配合[3]。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术期护理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促进与患者和谐、信任关系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群燕.异位妊娠的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
究,2015,34(10):97.
[2] 王金华.心理护理在急诊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
志,2014,13(6):102-103.
[3] 李丽丹.ABC 情绪护理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负性情绪
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18-120.
(上接第207页)
器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6]。
我院从2016年1月起,开始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提出的医疗管理理念,通过该管理,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和人性化,为护理管理流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时,是通过流程的无缝隙管理、手术过程的无缝隙和规章制度的无缝隙等多向无缝隙管理,可以有效加强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提高手术时外来器械的使用效率,并减少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丢失[7]。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研究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和器械准备差错率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的收费标准、器械验收有效把关、术后器械遗失、术后器械去向明确和植入物付款明确等管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 <0.05。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手术时外来器械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红萍.手术室对骨科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99-201.
[2] 陈姚平,郑芹花.CSSD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外来器械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0-11.
[3] 吴春玲,陈兰珍.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4):3037-3039.[4] 谢小勤.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0):4234-4234.
[5] 刘燕,梁秀红,韦凤平,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
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3):347-349.[6] 贾伯芹,陈佳.探讨手术室对骨科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
的经验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85-87.
[7] 金晓英.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
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820-3821.。